中央电视台最全面最完整介绍孝义文化的三段视频
一、《中国影像方志》山西孝义篇
二、孝义碗碗腔
三、《国宝档案》 三晋华章
唐太宗孝义治国
参考资料: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唐朝从历史纵向上看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而唐太宗是实质上唐朝的开国君主,他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历史上称道的“贞观之治”,为治学者所注目。这个时代,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讲,都是全盛时期,一个封建君主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是很了不起的。这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密切相关,《贞观政要》以史书的形式向我们直接反映了唐太宗的理念,虽然不免有溢美之词,但史实梗概大体那样,具有真实可信度,可以管窺全豹,略见一斑。
唐太宗于公元626年即位,649年去世,他的治国方略可从十个方面阐述包括四十个部分,但依我看,初略地可分为,修身,崇德,重农,尊法四方面。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积极的一面,可为借鉴。
第一,修身
唐太宗将修身作为自已的第一要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以史为鉴,考察前代的兴衰得失,用于自勉、自诫,并时时要求,既能善始,又能克终,保持自已良好的美德。唐太宗正是从“已不正焉能正人”这一理论出发,严格要求自已。他将“茅茨土阶”“恶衣菲食”奉为至高品德,崇高节俭,不恃奢华,在他的带领表率下,唐朝出现一大批清官,如魏征,戴胄,岑文本等。户部尚书戴胄死亡,太宗因为他的住宅破烂简陋,没有祭祀供奉的地方,命令有关部门特别给他建造家庙。魏征的住宅里,原来设有正堂。到生病时,太宗正准备建造小庙殿,就停工用小殿的材料给魏征建造正堂,五天竣工。太宗派遣宫廷使者带着白色褥子和布料被子赐给魏征,以满足他崇高节俭的志向。正是有这样一批清官带头,上行下效。形成唐朝清明的政治,为盛世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和组织基础。“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更没有革命的实践”。从这个层次上说,唐太宗便是一个理论家,他在仁义、忠义、孝义、公平、诚信、俭约谦让、仁测、务农方面都有自已一套独特的理论,而且为史家所称道。这些理论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都是唐太宗严格要求自已,日积月累,渐习形成的,他将人民群众比之为水,自已比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和毛泽东所言“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属一个方面的不同表达,具有唯物主义史观。
第二,崇德
唐太宗非常注重品德的塑造和修养,将之奉为第一要义,魏征原是李建成的谋士,向为李世民所仇视和提防。然而,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却不记前嫌,豁达大度,重用魏征。治书待御史权万纪上言建议开坑银坑,太宗说:“钱怎比上有德有才的人,没看见你推荐贤人,建议好事,检举违法的人,却说出开银坑获取利润。”当即令他停职回家。唐太宗追索前史,指出:凡是修行政治教化,应当在能够修行时修行它,如果一旦事变,感到后悔已经晚了。他表现出一种从善如流的性格,即便是他很不以为然,魏征等仍敢延争面诤。如无此君,则末有此臣,忠贞与直言相契,同志在抵砺中相成。唐太宗常告诫自已,得人心一定靠诚与真,而不能仅靠权术。对待生民他常以安抚休养为道,宏德教化,无为而治。这种无为其实是有为,社会道德水准得到很大提高,路不失遗,夜不闭户。史书记载当时盛况:“官史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威屏迹,无敢侵欺细民。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供或时有赠送”。反映出当时的政治修明,吏治较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景象。
第三,重农
以农为本是唐太宗的主要思想,他说,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叫农民不误农时,勤习耕种。当时的经济主体是农业经济,掌握了农业就是掌握了经济命脉。他关心农人,不轻易扰民。君无为则人乐,君有为则人苦,这种量力而行的原则和秦皇汉武隋炀的所作所为大相经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贞观二年,蝗虫大作,太宗捧起几个蝗虫说,粮食是百姓的命脉,你吃了粮食,是坑害百姓,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遂把蝗虫吃了。这种行为,是为百姓请命的行为,有这样的感情,百姓生在其代,还不大受其福吗?在君为尊,民为贱的封建社会里,有这样作为真可不易。在贞观二年粮食稀贱的时侯,仍提供节俭,并身体力行。他把百姓之乐当作自已之乐,虽不听音乐,不去猎游亦乐在其中,是与民同乐的典范。
第四,尊法
法律和道德是调整和规范人们行迷的准则,道德不足之处,可用法来弥补,然而太宗的法制却极为宽大简约。这当然不是太宗于法疏松,却恰恰体现出了法律的功能。因为在当时,生死之间,在于狱典决判,但人治大于公理,冤死者不免。于是太宗下诏,处决死囚,在都成五次复奏,天下各州三次复奏。这样,应该惩处者,决不姑息,而情有可恕者,适当减刑,体现了刑罚的教育惩治戒功能。他说刑罚赏赐的根本,在于勉励善而惩戒恶,帝王使用刑赏之所以天下一致,是不按亲疏贵贱来决定轻重,体现了法制的平等性。这种思想虽在当时具有局限性,但已超越了前代,具有初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雏形。
总之,唐太宗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封建君主,严格要求自已,修身养性,格物致知,使自已的思想水平上升到很高的境界;而又身体力行,为群众办了很多好事,促进了时代的进步。他的治国理念在当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