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笔记:军校广场商业园
梁东方
处暑之后,空气中那种黏稠潮闷的意思就淡了,大多数时候都会有夏天从来不期待的凉风,有让人惊喜的凉爽,像是东北的夏日,像是海滨的度假地,像是草原上伏天的避暑好感觉终于降临到了平原上的人间。人们似乎自动地就对一切事物重新变得津津有味起来。
晚上的时候,广场上真正变成了人山人海,连进出口的小门都需要耐心排队等待了。再有那种不守规矩的人试图从出口进、从进口出,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一定会被正常的人流给顶回来。
广场上没有空地了,所有的地方都占满了,连绕着走大圈的路上也都摩肩接踵,不能有片刻停留,停下来就影响到别人了。
从广场里出来,旁边的美食街也一样人山人海。之所以从广场出来要到美食街,既是因为广场人太多了,也是因为在广场上就听到了美食街的人声鼎沸,就闻到了美食街的麻辣味道。
军校广场和军校广场美食街直接隔着军校广场遗址纪念馆。这块地方当然不能不说是遗址的一部分,但是遗址的建筑部分却不在这里,而在广场的东北方向上。那里已经拆除一净变成了小区。遗址纪念馆原来在广场的东南角上,后来才挪到了这西南角,放在哪里都没有出原来军校的范围,都不勉为其难,自然也都不再是原来军校的老建筑本身。
夜里纪念馆已经关了门,门口的慢车道正在大兴土木,所以要小心绕行才能走到只有几十米距离的美食街。这里反复说到美食街,其实是通俗的叫法,标准的名称是“军校广场商业园”。这个商业园里有红木家具也有玉器古玩,甚至还有旅馆、菜市场,美食街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当然也是与普通百姓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是人们自然而然地以之为名的一部分。
美食街有室内室外之分,这个季节室外的还是占了不小的比例。有意思的是位于大门口的几个摊位却不是饮食,而是手机贴膜,是玩具娃娃,手机贴膜和玩具娃娃连续有好几家。大约是考虑这个门口的位置上如果有油烟味道的话,有些不妥。再向里走就没有这种顾虑了,就全都是饮食了。
沿着由过去的工厂改造形成的L形的街道,饮食摊位鳞次栉比,各家都站到人流之中的过道上来招徕顾客。空气中的孜然味道浓郁,升腾的炭火和炊烟弥漫在整个市场上,好像空气里漂浮着无数油点和辣点,摘了口罩的来回走几趟就能免费在空中将所有的味道一一品尝。
不过整体看下来,发现所有的饮食,麻辣烫、纸包鱼、生蚝扇贝、小烧烤、雪山冷饮、肉串、馅饼、花甲……不论什么,好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定要有一个带着异域特征,或者是有张力有新鲜度的名字,最好是文艺范儿的,使人自动联想到海岛啊老街啊纳米技术啊什么的,包装也要别出心裁,盛放食物的器具别具一格,甚至桌椅也独树一帜;这些饮食都是沾啊涮啊油炸啊之类的做法,噱头很足,十分强调刺激性味道,吃起来怎么样还在其次,先看见先闻到便已经有了强大的吸引力,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形式主义的意思大于实际的食用价值,这是大多数美食街的共性。大家心照不宣,卖的和买的其实主要是为了形式:卖家在形式感中挣了钱,买家在形式感中消费了夏日夜晚、度过了所谓愉快的人生时光,即足矣。这满满的人流,还有几个是为了填饱肚皮而来的呢。逛美食街已经成为幸福生活的某种约定俗成的定义中的组成部分,年轻人没有逛过美食街岂不落伍;上了年纪的不到美食街看看,岂不是连时尚到底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你看男生点餐的时候,女生站在身后顾盼有加的样子,精心装扮的服饰和姿容终于有了施展的场地,有了展示好身材的恰当舞台。郁郁葱葱的军校广场上空的树冠之间飘来的植被的好气息,就是这夏末的夜晚的美食场合里最好的伴奏。
当然时尚元素之外,饮食还是最较劲儿的硬指标。保定的饮食是名声在外的,美食街上的摊位要想立足,还真得有两下子,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特色来才能长远。对于住在附近的人来说,这种竞争之下的繁荣直接就呈现在散步途中,亦足以赏心悦目矣。
因为以前东关外这一带已经是郊外,到了夜里路灯稀疏一片暗淡,加上军校广场原址上大面积的庄稼地,就与村庄无异。如今赖于通往东站的直线路径经过,也更赖于没有大公园的保定逐渐将军校广场作为最大的公园的不断人流,灯红酒绿之状已然完全是市中心的状态。
城市发展在硬件的规划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终于与一个地方的人气互相表里起来,成为互相促进的互文关系,在网络时代已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线下的一切不被网络击退反而还愈发兴旺起来,诚不易也。
对于这种家门口的风景,我是很乐观其成的。无他,仅仅是我头脑里有关于这一带的既往的荒凉记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