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记330:王导真的是东晋柱石吗?其实他才是最大毒瘤
王导是东晋名臣,长期身居权力中枢,为维护司马氏的皇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早年间,没有王导的鼎力支持,司马睿是没法在江南站稳脚跟的。
但是,随着地位的稳固,王导逐渐变成了一个和事佬,甚至成了东晋最大的毒瘤。事情还得从江州刺史刘胤和后将军郭默的内讧说起。
说起这个刘胤,他能当上江州刺史完全是因为王导的鼎力支持。到任后,刘胤以权力垄断当地的商贸,从中谋取巨利,对政事则漠不关心。
公元329年的十二月,朝廷征召驻扎在江州的后将军郭默为右军将军。郭默很不爽,在地方上当将军多好,给皇帝做禁军没啥意思,心还累。
他寻思着刘胤是温峤的接班人,又有王导的庇佑,就想请刘胤给自己说说情。谁料,刘胤断然拒绝了,说道:“这件事儿不是我能办的。”
无奈,郭默只好赴任。临行前,郭默想找刘胤借点钱,刘胤又拒绝了。郭默火了,你这么有钱,居然还这么小气?对刘胤怀恨在心。
很快,机会来了。有人弹劾刘胤在江州以私废公,大搞权钱交易,建议免除他的官职。刘胤不服,准备向朝廷申诉。郭默则趁着这个机会将刘胤定性为谋反,杀其满门。
第二年正月,刘胤的头颅被送到京师。案情并不复杂,刘胤涉及的只是经济问题,罪不至死。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他真的谋反,郭默也没有即时处斩的权力。
然而,执掌朝政的王导却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他将刘胤的头颅公开示众,并任命郭默为江州刺史。
镇守巴陵的太尉陶侃听说后,大怒:“此事必定有诈!”上书表示反对,并写信给王导:“郭默杀了刺史就让他当刺史,如果杀了宰相是不是也要让他当宰相?”
王导尴尬的收回刘胤的首级,回信道:“郭默占据长江上游,再加上有水军,我怕他谋反,所以只能选择隐忍;现在你到了,正好由你来收拾他。”
王导的此番说辞前半段完全是在和稀泥,眼里还有没有王法?后半段则更是不要脸至极,十足的无赖。看到这封信,陶侃忍不住笑道:“这是故意养贼啊。”
听说陶侃准备讨伐自己,郭默慌了,赶紧贿赂陶侃。豫州刺史庾亮听说后,也赞同陶侃的看法,自请出兵讨伐郭默。在陶侃和庾亮的联合征讨下,郭默终于伏法。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东汉末年,各路州牧、太守互相攻伐,对于胜者,朝廷不敢征讨,反而授予他相应的官职,结果中央权威尽失,军阀越来越不听话,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王导又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姑息纵容桀骜不驯的将军,表面上看天下太平了,实则是埋下一个个地雷。汉朝并不遥远,唐朝就在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