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的两首菊花诗,见证了他从意气少年到唐朝掘墓人

中唐以后,唐朝一直受困于两大顽疾,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宦官弄权,到了晚唐愈演愈烈,对外政令不出长安,宫内宦官任意废立,皇帝形同傀儡。

在此种黑暗的政治环境下,普通平民子弟想要通过仕途进入上流社会难于登天。820年,山东菏泽的一个盐商家庭又新添了一个儿子,名为黄巢。

黄巢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粗通笔墨,善于骑射,有着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也许是命中注定,黄巢天性喜欢菊花,年轻时曾写有一诗: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一首非典型托物言志诗,前两句是描写菊花不畏寒的特性,一般文人写到这里,总会不自觉的以菊花自励,借菊花抒发自己的气节,或者歌颂菊花的坚贞品质。

然而,意气风发的黄巢却突发奇想,他为菊花感到不平,并大声喊出“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青帝是传说中五天帝之一,主春天行令。

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宋人笔记说是黄巢五岁时。后经过考证,此说不可信,按照常理也不可能出自五岁儿童之口,应该是黄巢青年时期的作品。

和当时大多数家境殷实的子弟一样,黄巢也想通过科举摆脱自己的社会阶层,毕竟商人在那个时代社会地位并不高。不料,黄巢连续多次落榜,这让他心生怨气,于是写了一首更出名的菊花诗: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如果说第一首菊花诗只是显示出黄巢非同寻常的抱负和格局,那第二首菊花诗就是赤裸裸的叛逆宣言了,幸亏唐朝还不流行文字狱,如果在清朝,他早就被拉到菜市口了。

写完这首诗后,黄巢彻底放弃了科举之路,继承父业做起了盐商。很快,黄巢就成为山东菏泽一带的盐商领袖,人望颇高。

874年,河南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揭竿而起,一时间天下云集响应,声势大涨。第二年,黄巢眼看王仙芝势头良好,也带领自己的家族举起义旗,这一年他已54岁。

与王仙芝合兵后,黄巢逐渐显示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并在王仙芝战死后,成为义军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呼应了他曾经写过的那首菊花诗。

其后六年时间里,黄巢如同一只野狼闯入了羊圈,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横冲直撞,将整个大唐搅得天翻地覆、一片狼藉。

可惜的是,由于缺乏战略眼光,也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黄巢只是一味的游击作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和严格约束士卒,最终被军阀们围攻,落得个兵败身死的结局。

尽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黄巢却在实际上摧毁了唐朝最后的元气,他给唐朝挖好了坟墓,却没能将它亲手抬进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