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岁的苏轼写了一篇文章,爷爷高兴的裱在自己房间里
(本文是沉香读苏轼的第2期)
上一篇文章说到苏轼在父亲的要求下写了一篇命题作文,得到父亲的高度认可。如果说命题作文多少有些端着,那么即兴写作更能看出一个人的趣味。
大概十一岁那年,一位乡里老汉送了苏轼一把却鼠刀。所谓却鼠刀,是民间的一种习俗,据说放在家里可以驱赶老鼠,并不是真的拿这把刀去杀老鼠。
苏轼得到这把却鼠刀后,也经常装模作样的拿出来熏香后摆在几案上,效果似乎还不错。某一天,苏轼灵机一动,为何不为这把却鼠刀写篇文章呢?
写作的冲动之下,苏轼不禁有些兴奋,几经构思和修改,他留下了这篇充满童趣的短文:
《却鼠刀铭》
野人有刀,不爱遗余。长不满尺,剑钺之馀。文如连环,上下相缪。错之则见,或漫如无。昔所从得,戒以自随。畜之无害,暴鼠是除。有穴于垣,侵堂及室。跳床撼幕,终夕窣窣。叱诃不去,啖啮枣栗。掀杯舐缶,去不遗粒。不择道路,仰行蹑壁。家为两门,窘则旁出。轻矫捷猾,忽不可执。吾刀入门,是去无迹。又有甚者,聚为怪妖。昼出群斗,相视睢盱。舞于端门,与主杂居。猫见不噬,又乳于家。狃于永氏,谓世皆然。亟磨吾刀,盘水致前。炊未及熟,肃然无踪。物岂有是,以为不诚。试之弥旬,凛然以惊。夫猫鸷禽,昼巡夜伺。拳腰弭耳,目不及顾。须摇乎穴,走赴如雾。碎首屠肠,终不能去。是独何为?宛然尺刀。匣而不用,无有爪牙。彼孰为畏,相率以逃。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这篇文章所采用的四言体,一般都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皇帝登基、记功铭文,读起来显得很庄重。但少年苏轼可不管这些,拿来写一篇却鼠刀,也挺滑稽的。
文章的开头,苏轼简单介绍了却鼠刀的来历和外形。接下来,苏轼就开始描述之前家里闹老鼠的情形,整天上蹿下跳,翻箱倒柜,不管是能吃的,还是不能吃的,统统给你咬坏。
而当你想要抓它时,它却逃得无影无踪,连跟老鼠毛都没看到。自从有了这把却鼠刀,老鼠竟然神奇的消失了,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本来,文章写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但调皮的苏轼忽然脑洞大开,想到了老鼠精的存在,它们比一般的老鼠厉害百倍,连猫都不咬它,俨然是屋子里的主人。
对付这种老鼠精该怎么办呢?别怕,我有却鼠刀呢。苏轼立即拿出刀,端出一盆清水,装出一副“磨刀霍霍向老鼠”的架势,老鼠精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此灵验,连苏轼也有些怀疑,但十多天过去了,老鼠还是不敢现身。他不由得感叹道,猫是老鼠的天敌吧,一见面必欲吃之而后快,在猫的白色恐怖下,老鼠却依然很猖獗。
但现在我做了些什么呢?不过是放了一把尺来长的却鼠刀在家里,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匣子里,竟将老鼠吓得落荒而逃。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双击666啊。
写完这篇文章后,苏轼得意的拿给七十多岁的爷爷苏序看,苏序笑得前仰后合,为了表示对孙子的鼓励,他郑重的请人将文章裱起来,挂在自己的房间里。
看着自己的文章被郑重其事的挂在墙上,苏轼的内心充满着无尽的自豪感,也备受鼓舞,他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让全天下人都成为我的粉丝,为我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