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难忘2毛钱一块的月饼味道|原乡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每逢佳节思月饼

又是一年中秋节。

照例,各路朋友送来了不少月饼。与过去不同,许多人不再喜欢月饼了。也是,太多了,滥了,自然吃腻了,又不太健康,觉得累赘了。

但我不一样。不怕人笑话,我至今喜欢吃月饼,甚至,有两年中秋,朋友送的月饼多了,我放在办公室,当早餐,八月十五过了好几天,我还在吃月饼,津津有味。

我喜欢吃月饼。这一点上,儿时的味蕾决定人的饮食习惯的说法,可谓至理。

我打小就喜欢吃月饼。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在江南农村,尽管江南故乡物华天宝人民勤奋冠绝天下,远在唐时即为丰饶的“大番之地”。但我童年少年时代,却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什么都缺,包括基本生活资料。但是,故乡乡风古雅自有所承,纵使贫寒,农民也总会应季想法设法犒赏自己。八月十五吃月饼,就是一例。

自我有记忆起,那时每年临至中秋,总会不期然地盼望着吃月饼,就像盼着过年一样,生理都会起反应,流口水。

但是,月饼不是轻易能够吃到的。过去农家八月十五不做月饼,做的是烤饼,一种油酥食品,即使有馅,也跟买的不一样,口味有咸甜口,我至今犹思。不过,那时除了烤饼,我最想吃的是月饼,月饼有馅,甜的味道与自家做的烤饼是不一样的!

但是,月饼得买。买得钱,甚至,更早时候,必须用粮票。买月饼,尽管今天人看来很便宜,多便宜?大概2毛左右一块吧?

便宜么?不便宜!我小时候去镇上卖甲鱼壳,偷藏了卖甲鱼壳的2毛钱,买了本连环画《桑椹红了》,父亲一算对不上,后来在我枕头下发现连环画,对上了钱数,暴揍了我一顿!

对于那个年代的农家而言,每一分钱都要掰开花,2毛钱一块月饼,已经非常奢侈了。

但是,我每年还是能吃到月饼。我每年吃到的月饼,都是亲戚八月中秋送的礼。我有两个堂姑,自小父亲去世了,堂奶奶又是大户人家出身,乡下干活不利索,都是我祖父母和父亲照拂,就如亲生一般,出嫁都是我祖父父亲操持的。每年逢年过节,两位堂姑都会回家省亲,探望我祖父母,而送礼则是必须的,堂姑家境过去比我们稍好,中秋送的就是月饼,月饼在乡下代表着团圆,代表着孝慈,俗称“张八月半”,“张”在吴语中是探望之意。

姑姑送来的时候,村里人看见,就会说:“哟,家来张八月半啦。要的,要回来看看娘和娘娘(吴语伯母之意)。”奶奶则会说:“侄女回来看我们送的。”言谈举止间充满着自豪和骄傲。

所以,一进入农历八月,我就条件反射似地盼着姑姑回娘家,今天回想,这种盼望,未必是亲情,更多是对“有好吃的”的期待!

姑姑送的月饼,通常外面都是用一种白纸或油麻纸包着,麻线系着,白纸渗着油痕。依稀记得白纸上盖着圆圆的红戳。打开,里边是几块月饼,或摞着放,或几块并列放,每块月饼上面,有时还有张圆圆的可以揭下的小油纸,或者月饼中间有个红戳。姑姑送来后,祖母就会把月饼放在自己床头或者竹橱里,虽在明面,我们兄弟却从不敢造次偷吃,只是每次看到,都要狠狠地咽下泛起的口水。

送来的月饼,有时还得转送。我母亲也有长辈得看望啊。

到八月十五那天晚上,晚饭之后,全家围坐,祖母或母亲,才会把月饼拿出来,一块月饼,用刀切成四份,全家一人一小块,尝个鲜。剩下的通常收起来,不能一次吃完,要慢慢吃。条件略好时,一小瓣变成了半块,后来则变成了一块。

那时堂奶奶家只有老太太和堂叔,老太太通常会在第二天,悄悄给我们兄弟分一块月饼。

那个时候的月饼,馅是五仁或百果的,有时还有豆沙的,通常里边有青红丝,不太容易嚼烂,不过,那个时候,只要带着甜味,都是美味。那时我最爱的是月饼里的核桃仁。

那个时候的月饼,通常会有一层层皮脱落,分食月饼的时候,无论老人小孩,都是一首拿着一小块月饼,一手在下面托护着,送进嘴里。托护干什么?怕月饼碎屑掉落在地上,若掉在手掌里,可以用舌头舔吃啊!包装纸上的月饼碎屑,都是这样被孩子舔吃掉的!

那个年代,我从未吃过其他馅的月饼。我很晚才知道,这种月饼叫苏式月饼,其他馅的月饼,叫广式月饼。

如今月饼种类之丰富,真是不可胜数,我小时候心心念念吃月饼时,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想到自己后来会吃到这么多月饼。不过,小时候那种苏式月饼,我很多年没吃过了,如今我最喜欢吃的,是有咸蛋黄的。前些天北京的常州宾馆送了我一盒鲜肉月饼,回家吃了,好吃。不过,我吃到的,不是月饼味道,而是故乡馒头馅的味道。

我常常想,小时候的那块月饼里,除了亲情和家,更有困穷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如今,月饼,已经成为一种单纯的消费品了。

一块小小的月饼里,曾经承载多少人的梦想。它的变迁,也象征着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

  • 故乡:月饼与烧鸡 / 文:袁建军

     故 乡 袁建军 故乡是什么? 故乡是月饼, 是八月十五的老屋房梁上悬挂着的那个竹篮子, 里面飘出土月饼的甜蜜! 故乡是什么? 故乡是烧鸡, 是八月十五的老屋房梁上悬挂着的那个竹篮子, 里面飘出土烧鸡 ...

  • 怀念那5毛钱一个的豆沙月饼

    中秋节又到了,每年中秋节来临前夕,超市里的那些堆的像小山一样的月饼,品种齐全的让人难以想象,价格贵的也令人咋舌.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本古代祭月时供品的一种,后来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风吹桂花落/李 君

    昨夜,竟然梦见到了村子里那棵大桂花树. 梦,有时是过往情景的回放,梦,几乎夜夜都有.只是,我平日里的梦大多纷繁杂芜,醒后,梦中场景有的全然忘记,有的只留下模糊不清的片段,难再有完整的记忆.而昨夜的梦却 ...

  • 为了我,她和老公典当了自己的葬礼

    慈怀女性成长读书会会长,韦娜致敬: 今天的周末故事,讲述了一个重女轻男的奶奶,很可爱,也很敬. 在大家都偏爱男孩的农村,这个奶奶鹤立独行.她,不仅给了作者最好的爱,也给了她成长的自信. 故事让我想起自 ...

  • 巧手绣娘张梅梅

    我叫张梅梅,生于山西省繁峙县横涧乡,现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卯都乡卯都村.我奶奶.姑姑是我们当地有名的绣花.剪纸的高手,我从小在她们的薰陶下,从十二岁就开始学习绣花.剪纸.捏面食.在读初中时,由于当 ...

  • 女儿才是贴心小棉袄

    我奶奶已经有70多岁了,生了3个孩子,我爸和叔都在老家生活,奶奶想见就能见到,唯独我姑姑为了挣钱跑到遥远的新疆乌鲁木齐,几年才见到一次. 对遥远的姑姑来说每年过钱过节过年或者是买衣服寄吃的就是对奶奶最 ...

  • 姑姑严凤英

    我喊你姑姑喊了四十多年 可你从未知道有这么一个侄女存在 就像我如果不是听长辈说起 我也不清楚自己的姑姑是严凤英 因你离去的时间在1968年 而我出生于1976年 我们之间隔着长长的8年未曾交集的时空 ...

  • 【江苏】严裕轩《奶奶的月饼最好吃》

    奶奶的月饼最好吃 通州区实验小学 五年级 在我的记忆里,我最"讨厌"奶奶的月饼了. "奶奶,这月饼也太难吃了吧,我们下次还是去商场里买吧.什么豆沙的,猪肉的,蛋黄的,蟹黄 ...

  • 悦读丨张星紫:当时月亮下

    我们不说"中秋节",我们直接说,"过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是从黄昏开始的. 那时天刚擦黑,天空变成深蓝色,蓝墨水一样浓,仿佛伸手摸一下,手指就染成蓝色的了.月亮 ...

  • 15年的雪糕“批发部”,用5毛钱留住夏天的味道...

    "老字号街"香溪路上 有家15年的雪糕专卖店 共代理8个品牌雪糕和牛奶 可以批发购买童年的甜蜜味道 大家好~我是 皮卡丘同学.假期结束了,大家都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插播:为小 ...

  • 8毛钱断线太阳能板该怎么挖焊点,挖错就是报废一块,分享经验

    8毛钱断线太阳能板该怎么挖焊点,挖错就是报废一块,分享经验

  • 一块四毛钱 /于小燕(原创)

    小小说 一块四毛钱 于小燕 去医院看病,忘了拿手机,缴费时差了100多元.跟医生一说,医生说:"没事.来,我给你改一下就好了." 再去一缴,还差1·40元!这如何是好?再叫医生改去 ...

  • 人民币的单位由来:为何一元钱又叫一块钱,一角钱又叫一毛钱?

    人民币,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可以说我们最熟悉的事物了,不过,这最熟悉的事物,却有许多令普通人难解的谜团.比如说: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为什么在纸币上写的却是"圆"呢?在日常生活中,为 ...

  • 南得好诗(第三季)054:《两毛钱初中》(君儿)

    两毛钱初中 @ 君儿 初中考上了大唐乡中 从家中带粮住校吃饭 窝头(或馒头)就凉水 从未有过蔬菜 因为成绩奇好 家长会老师决定特别表扬 把妈妈从村里请来 那真是一场轮番轰炸 妈妈被老师们感动 从兜里掏 ...

  • 曾经1毛钱一副的验方“五根汤”为何鲜有人知?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两包"五根汤",花了不到1毛钱,服后旋即烧退,化脓性扁桃腺体亦愈.这样又好用又便宜的治疗方法,值得学习应用. -1- 往事 2008年,姐姐自内蒙古来,在与我闲 ...

  •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的英文表达竟和'eat'没有半毛钱关系!!!

    --- 关注"青柠影集",给你想要的答案 ---------这是分割线--------- 喜欢玩游戏的小伙伴们肯定对<绝地求生>,这款游戏不陌生吧! 这款游戏也被叫做& ...

  • 5毛钱一个,全家都能吃到的补品,可惜多数人不知道!

    侯老师说食疗 2021-05-07 转载内容请注明来源

  • 医生4毛钱的药治好罕见病男童?网友大呼中国好医生!你怎么碰不到这样的好事

    一位美国的记者曾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不少媒体深刻领会了这句话的精髓,不把某些事件加工成"人咬狗"之类的奇葩事情誓不罢休,尤其是民众高度敏感的就医看病类新闻. 最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