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是一种诚意|翻书党

【按:前天晓卿兄离开央视的官方消息终于发布了。晓卿兄不仅是纪录片的大拿,也是市井食客,他喜欢的美味,并不全是舌尖上的中国那种高大上,常藏于街角路边或胡同深处,是平民的美食,这点我和他有些类似,我偶尔也写写吃的,但与晓卿兄写美食风格全然不同。晓卿兄前两年出过一本关于美食的书,我读后写过一篇书评,美味是一种诚意。果然。】

读晓卿兄《至味在人间》,虽然局部是重读,但无论新篇旧章,读来依旧忍俊不禁。

就像我记忆中故乡的乡村大厨,上至鲍鱼海参,下至乡间野菜,恍若有一双魔手,没有不敢应承的事,任何食材入手,随意搭配,肆意翻炒炖煮,最后没有不能上台面的,没有不能让人流口水的。

晓卿兄这家伙就有这样一支魔笔。挥洒间,那些厕身街角路边的苍蝇馆子,那些隐身寻常巷陌的私家小灶,无论荤素酸辣,无论南北差异,都被这支笔揉合一起,化成一幅幅令人垂涎的美食图景。

我读过一些美食专栏文章,但发现一些写美食的文字,舌灿莲花,把个寻常口味,写得高邈飘远,恍恍惚惚,不是人间烟火,也不知所云,不知所根。

虽然读来一头雾水,我还是艳羡得很,因为我写不出,更不会在食物中吃出这样的味道来。品味不到这样的味道,多少会让我厌恶文章中的味道,因为此味只合天上有。像我这样口味早被烟熏火燎被地沟油污染食材毒化的人,真的是无福消受那些美食家笔下的神仙美食。 真所谓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子曰:色食,性也。 饮食男女是人间的日常之事,是人的天性所在。这日常之事日常之味,在我这样的土包子看来,其实没有那些虚头八脑的所谓美食家笔下那种高不可攀的神秘之美,只有平常之美,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在寻常的味道中,饮食之美才是真实可靠可以品味的。

小丫在给我写美食专栏时,说自己最怕去高堂大屋吃饭,最喜欢去寻常巷陌品味美食。这个心态,我心有戚戚。高堂大屋,那是谈事交易的排场,而非品尝美食的佳境,纵使食材手艺俱佳,在这种场合,吃货也无福消受。

所以,像晓卿兄笔下的那些所谓美食,不过就是街头巷尾的寻常菜肴,没有什么硬菜大餐,通常都是家常菜,甚至,只是一碗朝鲜凉面,一碗牛肉拉面,一碗故乡味道的鸡汤。

美食隐于市,佳肴归江湖。即如《至味在人间》所说,东奔西走,只为吃口热乎的。当然不只是热乎的,这热乎背后,这寻常小店苍蝇小馆能够被称为美食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诚意,是店家和厨师精心准备食材的诚意,是烹煮过程的诚意,更是对食客的诚意。

设若三个诚意俱全,哪一道菜,哪一道汤,甚至一碗面条,怎么能不是人间美食?!

当然,如若与投契的人相约去品尝,这美味更增三分。理同酒逢知己。

这种美味,是每个人都能品味到的。就像同样作为吃货的我从来不相信什么皇家大内的秘传一样,美味是平民的。

晓卿兄走过大江南北,走街串巷,寻访各种美食,遍尝酸甜苦辣,最后以灵动的文字,一一娓娓叙来,没有虚无缥缈,没有玉宇清冷,有的是脚踏实地,有的是人间烟火,无论是食材厨艺,还是一起吃喝的至亲兄弟同事,或者厨师小二。有了这些,才真正有至味在人间,至情在人间。

不过,像“美好的米粉像少女的胸”,这样的文字我是写不出来的,因为我这个吃货缺少想象力。

《至味在人间》是晓卿兄作为一枚吃货的记录,如同他自己所言,是自己“一个人的饭馆”。他把十年吃喝体验,化作纸上文字,把吃货的味觉和美食观用文字记录下来。文字虽然同样吸引我,但与现实的至味之间,总觉得隔层窗户纸。我只能艳羡晓卿兄大快朵颐的口福。

晓卿兄《至味在人间》这本书,更加重了我做个好厨师的信念。诚意到,手艺到,美味到,到时候定请晓卿兄尝尝我的私家手艺。

(原文写于2014年3月)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