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熠静|淡谈薛宝钗
淡谈薛宝钗
中关村中学 高二12班 杨熠静
曹雪芹笔下薛宝钗安分守己,知书达礼是那个年代的贤妻良母,可称得上楷模。从“夏金桂进了薛家,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泼辣善妒的金桂知其不可犯,每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俯就。”这了了几句便可看出宝钗的随机应变,城府极深,她圆滑、深谙世故。“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没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最大的情感变化也就是“气怔”了。浑含不露,谦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成熟大度,涵蓄内敛。
她的处世之道可谓炉火纯青,从来不得罪丫头婆子。进贾府后没多久便受上下众人一致的好评,体恤下人,不斤斤计较,不像林姑娘那样小心眼儿。在贾母给宝钗做生日时,问宝钗爱听何物,爱吃何物等,宝钗深知贾母老年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喜。可见她的圆滑,奉承讨好贾母,别人无法知道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小小年纪便失了本真。
宝钗有才,却不似黛玉爱向别人展现出自己的才华真本事,只是浑含不露,涵蓄内敛。她的知识远比一般男儿高得多,在文学、医学、美术、佛学等。在惜春画大观园时,她谈起如何安排画中复杂的地形布置及绘画用具等便滔滔不绝,说自己那里还有些,先从她那里取吧。她从来心里便不想和别人攀比卖弄才华。薛蟠入狱,妈妈和她照看好自家当铺生意,她还让人打点伙计,帮妈妈管理家务。在王熙凤流产时受王夫人之托将大观园打理得妥妥当当。当探春提出将大观园分包给老妈妈们负责,她敏锐地察觉到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阻力,并提出了对策,可谓计算精细,考虑周详。
宝钗人情通达,成熟大度,但城府极深,世事洞明,会随机应变。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章中,宝玉将她比作杨妃,宝钗心中大怒,但却不好发作,一句“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体现出宝钗的成熟大度,不会似黛玉使小性儿。后在滴翠亭无意间听见红玉和坠儿的谈话,因思怔红玉“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没趣。”因此趁机把黛玉拉出来作垫背,真真是一箭双雕,自己既免了是非,又不露痕迹地栽赃给了黛玉。因为黛玉是她金玉良缘路上的碍眼之人,若非宝钗胸有成竹,机敏警觉,断不能在短时间内应得如此之巧,况且她去怡红院可不是白去的,连一个丫头的性格都摸透了,为的是知己知彼,好以后为自己进怡红院铺好路,从容差遣驾驭。
薛宝钗也算《红楼梦》中早悟之人,在“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宝玉听见“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而流泪,她便说“坏了,这个人可悟了”。她的屋子似雪洞一般,素来也不爱花儿粉儿之类的,又称自己是“蘅芜君”,可见她天然生性完无的人,并在“找”“执”中参透看破,无欲无求,可谓佛法中的“空“。无受想行识,无智亦无得,只有她听清了宝玉走时的不祥之言。任万物自生,如天观世,自现而自隐,自灭而自生。
若说林黛玉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最初面孔,薛宝钗就是长大后人们经世事返照的版本。宝钗有着参透人生的悟,从繁华到荒芜的人生旅途中历练出不悲不喜的心,心时筑起了壁垒。人生词典里写满了人情世故,才能在纷乱的贾府江湖里有立足之地。她那句“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充满禅意,掺着宁静与波澜不惊,看淡浮生,却又在这世上隐藏本真,戴上虚伪的面具来应对众人保护自己,变得从容淡定。宝钗早京懂提“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积者必竭,高者必堕”。所以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