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王自亮 /跑
跑
王自亮(河南长垣)
在蒲地,跑是一个特别的词汇。它包含着跑步跑动的意思,但在蒲地,它不只是跑步。它可以说是蒲地人的一种人生态度,含着积极的意味。每有年轻人毕了业,蒲地人总会说:“年轻轻的干啥,出来跑吧。”“跑跑吧。”“年轻人不跑怎么行。”曾经有一个妇人,丈夫是泥瓦匠,每天挣钱不多,却稳定,妇人不愿意,逼了丈夫出去跑:你出去吧,不出去就离婚。不跟你过。出去了,我卖鸡蛋也要供你。还有的人,告诫家里儿孙,哪个年轻的上班,不出去跑,我就煽他。
在蒲地,寻常乡间,你是少见年轻人的。年轻人都出去跑了。偶尔有年轻人见面,问近来做什么?必答曰:瞎跑呗。瞎不瞎,且不说,跑就是他们的一种生活常态,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存哲学。他们朴素的人生观里,人是一定要跑的。跑卫材、跑防腐、跑建筑、跑合同,跑起重。总之,什么都要跑。在他们看来,路在脚下,只有跑才能闯出一条路。有的跑是循了别人的老路,有的跑,就是自己开辟新路了。
跑,代表了蒲地人一种乐观积极的精神。
蒲地人就是跑出来的。穷乡僻壤,十旱九涝的黄河,给了蒲地人太多酸楚的回忆。“月门地,明晃晃,推了小车去逃荒,”是蒲地经常哼起的民谣。蒲地的儿女就是这样的歌谣中长大的。无邪的童年也蒙上了一层阴翳。还有周边县市的老人,一提起蒲地就说知道:那里逃荒要饭的很多。生存环境的艰难,让蒲地人养成了不安分的性格。改革开放前,他们就偷偷的跑出去,收废品,打零工,焗铁锅,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而改革开放后,蒲地人更是如鱼得水,马上就风风火火地出去闯了。十万大军出长垣。防腐起重卫材医疗,蒲地人很快干得风风火火。凭了他们的跑,他们的闯劲。“中不中总要试一试吧,不试,怎么知道中不中呢。”“不走,怎么能知道走不通呢。”生存的艰难,加之于他们,他们有的,只是奋斗和拼搏。
在蒲地,最受人尊重的就是那些会跑的人。他们有门路,他们跑了出来,终于成功了。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他们的人生就是一部跑的传奇。一个人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却善于吃喝,为人豪爽,和一个工厂老总成为朋友,挣的钱自己也查不过来。街里交警拦了车,他摇开车窗,捏着几撂钱,问:说吧,你要几撂?也有一个人,提了个包出去跑了,在一家工厂前,四下徬徨,找不到机会接触。苦闷之际,就在地摊边跟一个老者下棋。几天过去两人成为挚友。老者见年轻人面带愁容,问年轻人来做什么。年轻人如实相告。老者说:嗐,你不早说。原来,那厂的经理就是老者的儿子。如此种种,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在蒲地经常上演,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成为激励人奋斗的榜样。
有人说,蒲地的精神是什么,我觉得蒲地最大的精神就是跑。他们善于跑动。在跑中寻找机会,在跑中找到出路。客观来说,跑含着着投机,有着不择手段,但更多的却是坚韧不屈,百折不挠,像种子的力,像小草,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就是蒲地的精神,这就是蒲地的财富。蒲地人不就是这样的一株株草吗?匍匐扎根在大地,心却包容吞吐着云天。
作者简介:
王自亮,任职于河南长垣县委宣传部,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苑》杂志签约作者,性恬淡,酷爱文字,迄今为止在《人民日报》《大河报》《读者》《思维与智慧》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