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号鸟:究竟是鸟还是兽?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将寒号鸟化成了鼠形
寒号鸟的故事,见于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寒号鸟又叫寒号虫,夏季毛羽光鲜,自比凤凰,到了冬季脱毛,狼狈不堪,而且寒号鸟能开口说话,还留下一个“得过且过”的成语。后来这个故事改编后收入语文课本,成为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寒号鸟没有提前筑窝,到了寒风大作之时,便叫道:“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然而第二天云开日出,天气转暖,便把自己的话忘到了脑后,最后,寒号鸟冻死在寒风中。这个新编故事的意义,不言自明,无非是教人今日事今日毕,万不可懒惰。而冻死的寒号鸟,是个全新的结尾,说教痕的迹似乎太重,想来颇有恐吓孩子的嫌疑。
鹖鴠或许是锦鸡之类
然而,寒号鸟的真身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即来自佛经故事,有寒苦鸟之说,寒苦鸟生在常年积雪的喜马拉雅山,雌鸟云:“杀我寒苦。”雄鸟道:“夜明造巢。”然而到了白天阳光照耀,又不提造巢之事。在中土亦有类似的传说,古书中所说的鹖鴠,又称曷旦,《说文》认为鹖鴠“似鸡,五色,冬无毛,赤裸,昼夜鸣”。清代赵翼的诗《途遇大雪》:“如曷旦鸟寒自号,比纥乾雀冻不语。”一般认为鹖鴠形似雉鸡,毛羽绚烂,而到了冬天就会退毛。
飞鼠 明刻本《山海经图绘全像》
还有一说,认为寒号鸟不是鸟,而是一种飞鼠。飞鼠亦见于《山海经》:“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飞鼠学名复齿鼯鼠,有皮状飞膜,能从高处向下滑行,有毛而能飞,故又被当作是鸟,是古人在博物学上的混沌所致。值得一提的是,飞鼠的粪便是中药五灵脂,《本草纲目》认为五灵脂可散血除疟。
复齿鼯鼠在滑翔
而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里所记的寒号鸟脍炙人口,流传更广,显然是将鸟兽二说杂糅在一处,认为寒号鸟又名寒号虫,即是将鸟兽之说并举,因为古人也将兽称作虫,羽毛“文采绚烂”,是取鹖鴠之姿态,“四足,有肉翅”则是取飞鼠之姿态,从而造成了一桩寒号鸟的疑案,自来聚讼不休。窃以为鸟形与兽形的寒号鸟皆可看作是寒号鸟的原型,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认知水平,大可不必为寒号鸟究竟是鸟是兽而纠结。而鸟兽杂糅的形象,则是想象中的动物,颇有奇趣,也不能简单以谬误论之。
寒号虫图 清雍正版《古今图书集成》
清代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有一幅《寒号虫图》,鸡形而有四足,有肉翅,羽毛丰满,看来是画师为了向陶宗仪的说法靠拢,融合鸟兽两种说法而做出的努力,从而绘出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