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lappy bird》到《八分音符酱》 也谈病毒式小游戏的“使命”|游戏论坛
导
最近,日本2D声控游戏《不要停!八分音符酱 》(休むな!8分音符ちゃん )火了。中国玩家也纷纷加入,一边嘶吼一边笑到泪奔。黑白的界面,比《超级玛丽》还简洁,流程也很简单,只需要用声音控制。这款游戏一度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引发各种讨论,由此让笔者不由得想到手游刚爆发时候的一款病毒式小游戏《Flappy Bird》,不同的游戏,同一种感觉,尽管手游的市场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最为简单的游戏为什么能瞬间走红,在它们走红背后,意义又是什么呢?
小游戏也能赚大钱 《flappy bird》作者曾日赚30万
我们往前推去找手机小游戏的话,很容易就会想到《Flappy bird》《2048》、《别踩白块儿》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但实际上,手机上的小游戏要比我们想象的历史悠久得多。如果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玩的诺基亚,没错,上面的《贪吃蛇》、《俄罗斯方块》等等可以说是手机小游戏的鼻祖,功能机时代,基于JAVA平台制作的小游戏数不胜数。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主流,小游戏却并没有因此被人们遗忘,直到不久前,《2048》、《Flappy bird》等小游戏还成为了手游市场上的现象级产品,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现在甚至这种小游戏也有国内厂商开始代理运营,在国外小游戏往往会有高达亿级别的下载和百万美元的广告收益。flappy bird作者仅仅使用免费游戏+广告展示的模式就能够日赚30万RMB,这确实是一个神话。小游戏的价值可见一斑。
然后小游戏的价值却远不止如此,面对2015年手游市场渐渐呈现“红海”的情况,小游戏依靠更广的受众基础和更容易积攒口碑的效果,背负起更加深刻的市场“市场”。
小游戏背后的“大使命” :游戏产业的种子!
由于小游戏本身具有成本低、玩法简单、易于传播等等其他大型游戏难以拥有的特性,使得小游戏成为游戏产业发展的种子——一方面作为非游戏用户转变成游戏用户的诱因,另一方面也是独立开发者和小型创业团队的试金石,另外还在游戏行业的不断蜕变中保持游戏本真的一种游戏形式。
非游戏用户转变成游戏用户的基本诱因——有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的游戏用户数量将达到惊人的5亿,有更乐观估计这一规模为8亿,短短三年时间,这一数据增长了5到8倍。游戏用户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各种各样,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小游戏病毒式传播加剧了用户的转化。我们以《Flappy Bird》为例,当时游戏的下载量高达8000万,下载用户约为3000万,其中70%以上为非游戏用户。
对于很多没有玩过游戏的用户来说,一开始就接触玩法稍复杂的游戏,流失率会非常高,而且很容易在现有的游戏消费模式下,对游戏这种娱乐模式产生恶感。而小游戏却很容易激发用户对游戏娱乐模式的兴趣,让用户以最低的成本迈过成为游戏用户的门槛。
独立开发者及小型创业团队的试金石——实际上不光是游戏用户,小游戏本身对于开发者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试金石,小游戏开发成本低,极易发挥创意,基本不涉及渠道及发行,所以很多独立开发者及小型创业团队一般都会将小游戏作为首选项目。也有很多大厂也发现了小游戏的价值,比如巨人的《球球大作战》,可以说小游戏本身有非常大的市场价值等待挖掘。
在游戏行业的不断蜕变中保持游戏本真的一种游戏形式——游戏这一娱乐形式发展几十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游戏本身其实是一种简单化现实生活模式,使人获得快乐的一种娱乐形式,在不断的衍变以及市场的催化下,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并且游戏内容越来越复杂,充满了商业气息。“玩游戏越来越累”成为很多玩家的共识。
小游戏可以说是在游戏领域难得的一股清流,能让玩家获得最为纯粹的游戏快乐,而这也正是小游戏容易成病毒式热传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