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2 你想要什么答案

有一个问题在法律界定并给出明确的结论之前,被大家争论不休,也被戏称为千古难题,这个问题就是“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
提问者多半被设定为女性,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对两个人感情的试金石,回答的好,皆大欢喜,回答得不满意,那就等着狂风暴雨。也有人站在男性角度、女性角度对这个问题的各种答案进行分析讨论,想得到一个最理想完美的结果,但是所有的答案和解释都很片面,直到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一个“标准答案”:先救妈妈,因为在法律上,儿子对母亲有赡养的义务。
这个标准答案让很多人不再纠结,安心大吉。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本质上跟其他几个问题其实是一回事——
问题一,有一天我得了绝症,你愿意倾家荡产为我治病么?
问题二,我突然破产了,并且背负了巨额债务,你还愿意跟我在一起么?
这些问题的共同点是什么,首先它们都是假设性的问题,并且在提问者的生活里是一个极低概率事件。其次,这些问题都没有那种非此即彼的答案,不同的人会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第三,这些问题都是对人性的考验。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东野圭吾《白夜行》
他说得也不完全对,按照现在的科学技术,借助一些工具,也是可以直视太阳的,只不过人心却是最难以直视和揣测的。
这些考验人性的问题,在我看来,被提出来,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如果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我会觉得他要么没有安全感,需要通过这样的假设试验,来验证我跟他的关系是否牢不可破,要么就是他很狡黠,提出问题的人天然就已经站在了道德高点,无论接下来我选择是否回答,选择怎么回答,他都能从中找到我的道德瑕疵。
所以,是关系还不错的人,那我会礼貌拒绝这个问题,并且告诉他以后不要再问这样的问题,如果是普通无关的人,我会直接拉黑。
汶川地震的时候出现了很多英雄事迹,感人故事,但是也出现了一个反面教材:范跑跑。在地震来临的时候,他先于学生跑到操场,并且后来在论坛发帖,言称“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当时被各种批评、谩骂、声讨,觉得他的做法有违“师德”,引发了轩然大波。
当时在那种大环境的裹挟下,大家多少有情绪高涨的时候,那现在13年过去了,试问,如果现在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有多少老师会做和范跑跑相反的抉择,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给学生?作为老师、医生这类职业的人,好像大家都愿意去“神化”这些职业的人,可实际情况是,他们大多也都是跟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普通人的欲望、怯懦、自私,这难道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么?
再换个角度,当我们在斥责范跑跑的时候,如果他是你的爱人,你的儿子,你的父亲而不是一个你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在那样的危难面前,你希望他活下来还是变成一则英雄新闻呢?
当你问出一个考验人性的问题的时候,你到底想得到什么答案呢,当这个问题是别人提出来要你回答的时候,你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