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先生笔记丨中国风水发展史 秦汉时期 形成阶段
先秦时期还没有产生风水术,但是,与风水术有关的相地行为已经产生。早在原始社会,先民就知道择地而居。
先秦时期各种学术兴起,随着《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盛行,开始建立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的学术思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仅承袭了以往的土宜观念而且更加具体,同时开始有了气的观念。
《晋书》: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压之,改其地曰秣棱,堑北山以绝其势。当时有了望气者的说法,可见已有风水行业的专业工作者。
又据《太平寰宇记》卷95记载,秦代的长水县有一座山(今浙江省嘉兴县南边),秦始皇听术士说山上有王气,便遣发了一批死囚去挖山,囚徒们受不了劳苦,一哄而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思想空前活跃,儒、法、道、墨、阴阳、八卦、五行等各种学说和主张争奇斗艳,互相争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战国七雄争霸,封建割据,竞相筑城。这个时期出现的国学经典《周礼》、《管子》、《考工记》等著作,总结了城市建设经验及选址理论。这些成果为风水术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风水术的形成时期却是秦汉时期。通常将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即秦代和西汉时期。
秦代秦代有了地脉观念。秦统一后,派蒙恬修长城,开驰道。秦始皇死后,赵高矫诏逼令蒙恬自杀,当时,民间传说蒙恬之死是因为他“绝地脉”所致。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异议:“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秦代有了王气观念。《晋书.元帝纪》谈到南京地理时说:“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压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
秦代有了地脉观念,秦代营建了巨大的土木工程。有阳宅阿房宫,又有阴宅始皇冢。阿房宫占地近三百里,离宫别馆遍布在山谷,以南山为宫门,以樊川做池子,阿房前殿可坐近万人。始皇冢动用七十万民夫,挖空了骊山,穿透了三重息壤,规模之大,真可谓空前绝后。这两大工程的实施,说明秦代相地水平是很高的。
在这个时期内,大规模的宫室营建为风水术的形成造成了物质前提。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孟喜、京房等人的易学理论为风水以及一切术数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特别是东汉神学思潮使得建筑中各种禁忌与迷信越发盛行,如“起宅盖房必择日”,“太岁头上不能动土”已成为阳宅建筑中应遵循的重要规则。
此时,阴宅风水理论也在渐渐形成。例如韩信年轻时,母亲死,家里穷,不能在村墓中葬母,就择高敞地葬母。后来他功成名就,封为楚王。秦末另有李仲翔祖葬城纪,他三次梦见有人告诉他,葬地的山形如川字,法当战死。仲翔不信,汉初果战于狄道而死。
与风水活动频繁的同时,秦汉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有关风水的专著,如《堪舆金匮》、《宫宅地形》、《周公卜宅经》、《图宅术》、《大衍元基》、《葬历》等等。这表明,秦汉时期风水术已经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形成过程,也可以称为风水学了。
PS:文章内容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