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朱元璋为何要把皇位传给一个毛头小子

洪武31年,明朝第一任皇帝朱元璋驾崩,皇帝驾崩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丧事办几桌,而是谁来继承,朱元璋选的继任者是孙子朱允文也就是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什么偏偏就把皇位传给了一个毛头小子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皇帝的继承制度。中国封建的帝王们讲的是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这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你爹是皇帝没错呀,你也是你爹的大儿子没错,但是如果你不是皇后生的那你就没有0资格。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后要是没生儿子或者皇后生的儿子死了哪就岁数最大的儿子继任。

朱元璋的第一长子是朱标,刚建国就把朱标立成了太子,可问题就在于朱标体弱多病便早早去世了,可怜白发人送黑发人呐,朱元璋还没来得及伤心呢,就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

把皇位传给谁?按理说最符合规矩的当然是传给下个嫡子,朱元璋一共三个嫡子朱标死了,还剩老二朱爽,老三朱棡。可这两兄弟实在是让朱元璋看不上眼儿,老二朱爽,幼年时候头脑聪慧,可惜成年后无恶不作,荒淫无度,简直是一个纨绔子弟。老三朱刚虽然不搞颜色,但是异常残暴,要让他当了皇帝那就是第二个纣王了。这时候轮到燕王朱棣登场了,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早在朱元璋打江山的时候就见惯了刀光剑影,长大之后更是骁勇善战。但是那时候太子朱标还活着,朱棣只能在燕京当个王爷,在他当王爷的这段时间呢,更是深得民心,怎么看都是一名合格的继任者。但朱棣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是庶出,这皇帝的位置当然轮不到他来坐。 其一,当然是立嫡不立长的规矩,如果立了庶出的朱棣,那嫡子周王和晋王肯定不干。两兄弟都手握重兵,估计要干革命。朱元璋不想让朱家人内斗,朱元璋还是将朱标的次子,也就是朱允文立成了皇太孙来继承皇位。

朱元璋看人的眼光那是相当毒辣,他早就发现,朱棣这小子不甘心当王爷,可发现了又能怎么办呢?虽然他在位期间为朱允文精心扫清了国内外的威胁。但是朱棣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虎毒还不食子呢,总不能把他也杀了吧?而且朱元璋留着朱棣是有大用的,那时候北园虽然被迫到沙漠,但还是不断的骚扰边境,所以他就安排骁勇善战的朱棣拥兵十万镇守燕京。而有着八万军队和朵颜三位精锐骑兵的宁王则驻守着大宁,也就是赤峰宁城县。从这一安排看得出,在朱元璋心里,这几个儿子就像是一道屏障保护南京不守北边的威胁。

总的来说,这是个很纠结的选择,一方面呢,要让这些佣兵镇守重镇,一方面又害怕朱允文镇不住这几个叔叔,朱元璋是何等人物自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为了防止出现王爷举兵篡权的事情,他在摄番后就规定不允许各亲王之间相互往来,即便是入朝也不能同时前来。必须是一王离京后另一王才可启程,为了避免诸王相互串联,与中央相对抗,在临死前,他又劝朱棣好好保护你的侄子朱允文,不然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接着又忧心忡忡的问允文,我死了你要怎么应对你这些叔叔?朱允文给出的答案是,温水煮青蛙,先以德服人,如果不行就削藩,先慢慢削减他们手里的兵权,实在不行那就别怪当侄子的,我不客气了。这个回答简直很完美,朱元璋很是欣慰啊。心想我终于可以安心的走了,可是万万没想到一场内斗就此拉开帷幕。

驾崩的那天,朱元璋安心的走了,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朱允文是那么回答的,却不是那么做的,在朱永文看来,这些叔叔呢?表面上人模人样的,其实一个个心里黑的很,只要他们多活一天,他就不可能在龙椅上坐得安心。继位后,仅仅过了一个月,朱允文便在兵部尚书齐泰长青,黄子澄两位重臣的撺掇下,以及自己急功近利的担忧下,开始了火速削藩。削藩的首要目标当然是最危险的驻地,但考虑到直接削株棣会太明显,所以朱允文先挑软柿子捏,这一招杀鸡禁猴不得不说用的好,给削朱棣造势。周王朱肃智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在朱允文看来,她将是朱棣的有力助手,所以也就成了最早被清除的人。朱允文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客气,直接把这位叔叔一撸到底,从国家一级干部直接贬为老百姓。

没过多长时间,朱允文又以贪虐,残暴的罪行,将代王朱桂看管起来。没过多久又把名将敏王甜贬为老百姓。朱允文又因私印钞票罪对湘王朱柏下手。朱柏得知后直接把老婆孩子都召集起来,紧闭宫门自焚而死。朱允文又以雷霆之势将齐王诸佛和代王朱桂废为庶人,灭了六个王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可谓是干净利落。但是朱允文还是太年轻了,姜还是老的辣。朱棣也不傻,看着兄弟们一个个的倒下,自己心里清楚,下一个就是他自己,于是起兵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用了四年的时间攻占南京城,将皇权从朱允文手里夺了过来,史称“靖难之役”,那么问题来了,朱棣真的想篡权吗?我想他不傻他只是想当皇帝,可是他并不想造反,最重要的是他没有那个资本,虽然他的手下有十万精兵,但和中央军队比起来数量后勤名义啥的,自己没有一样占优势,到时候皇帝没当成还背上了千古骂名,划不来,他也在煎熬煎熬着当个土财主呢,还是当个九五之尊,而就在他煎熬的过程中,文帝那边却开始步步紧逼,看见自己的兄弟一个个倒下,朱棣知道再这么煎熬下去,土财主别说当不成命都要没了呢,所以他这才选择了起兵篡权,朱棣篡权当然是铁打的事实,但是其原因呢,还是朱允文太急功近利。藩王确实该削,但也不是这样的削法,毕竟康熙就是吸取了朱允文贼教训恩威并施才最终成功削藩。

参考文献:《明史》 《明朝那些事儿》 《明会要》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