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解惑】134*觀想用筆動作去讀帖去寫字

摘: 对临只不过你在被动的跟随,而更多的是你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书写过程中完善用笔。

笔划里头,当我们对一个字理解的时候我们可能刚开始,刚刚上路。我们拿着描红去描,去对着帖去临,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字帖里的字时,我们印象里往往最简单就觉得这个字很好看,为什么好看?哪个地方粗哪个地方细,中间有起伏,然后这个笔划怎么结合,我们眼睛看的全都是一笔一画一部分,甚至于放在一起的话全是非常具象的笔划,非常非常具象:哪里粗、哪里有个结、哪里扁、哪里齐、哪里多少角度,完全都是这种东西。这种组合是初级的,每个人都经过这一篇,没有天才。

我们对待写字临帖的目地是为从帖里面学习东西,不是爲照着他的帖写得完全一样,王学仲先生说真正成书法家就那么少些人,现在所谓书法家那些人也全部给临帖临的完全象给毁掉了。

其实我们在临帖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在象的过程中、在象的目的中我们学习字帖里面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运笔和组字的道理,我们学这些东西,不是要最后学的一模一样,也不可能一模一樣。

所以我们在这种理念中,我们很容易就会在比较灵活用笔的情况下或者是比较娴熟用笔情况下去完成这个字,因为书写刚开始学习就不可能写得非常象,写得非常好,不可能!你天才都不可能!因为你所学的碑帖那个人是顶级的,从古到今顶级的。你以为从古到今就你一个天才。

它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去慢慢一点一点的把用笔进化完善,这个完善的过程不是描红的过程,描红是基础是起步,不是临帖对临的过程。

对临只不过你在被动的跟随,而更多的是你在自我为中心的书写过程中完善用笔。你更主要的部分你还没做,你说你能跟古代人能写成一个样子,那不是痴人说梦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用书写的状态去描红,书写的状态去临帖。就是在你考虑用笔的情况下用笔,而不是考虑那个结果拿毛笔去画,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你才能感受到行笔中的韵律感。

那么这种韵律感可能刚开始你注意了笔划,注意了形态,注意了具象的每一笔的形和每一笔的衔接,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你必定慢慢的进入书写状态的时候,它一笔衔接一笔,一笔接一笔你就会发现古代人书写的笔划和结构里它之所以形成你看的这种优美的韵致,这种有来导去,互相笔划之间这种关联,然后组成一个让你感到这么优美的字形。

在完成的过程中它有一定的韵律感存在;这种韵律感从字里感受到的能够保留书写状态中的有郊部分,而形状往往并不是很重要的。

背了半天形状不重要,过程非常重要,这个过程要在书写的状态中完成,毛笔的起、伏、停、转这些动作的各个过程都是韵律的组成部分。

当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是它的粗细变化;

当你用行笔动作去感受,它就变成了韵律的变化,就是毛笔的起伏动作蹬、顶,

就像我们跳舞、打太极拳一样身子有起伏,手有开合,脚有在不同位置上去蹬;

打羽毛球最能说明,当你预备时你的脚后跟是不挨地的,你是前脚掌着地的,你的双腿是向两边外侧有点轻微的斜蹬力量(这是准备动作),等你预装对方球打的位置时,你第一动作不是先出腿,把脚掌的位置先做个调整,为你移动步伐的时候的蹬踏产生的你的步伐中的起动更为舒适和快捷,所以你先做的是这个动作。所以这个动作一出来,下一个动作有些人怎么也跑不到,开始的动作没有。为什么讲这个东西,其实在书写的过程中毛笔的笔毫在纸里一入纸和一出纸就是那个人在奔跑、运动、转向、变化之中的脚、脚掌、脚跟还包括一定大小脚、膝关节、髋关节的转换、这种蹬踏,在这种动作之中起伏完成,最后这个笔划完成,完成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最后进化在纸面的动作,任何一个动作极富有动感而且具有活力,这是真正的书写状态。

在这种书写状态过程中,它一蹬一起来,由笔划粗变成笔划细了,那么由细到粗就是由起来最后落地的状态再蹬。所以当你把笔划理解成这种样感觉的时候,它的起伏之间绝对不是粗细的变化,所以为什么我坚决反对用线条来代替或者来宣传我们的笔划,因为笔划本身当你说哪一个笔,当你说哪一划的时候,这里面已经就蕴含了走笔动作和走笔产生出来的动感;而你要用线条来讲,线是死的,只有粗细之分,它没有这种起伏动作,没有这种变化,所以如果我们去感受这个线怎么由粗变细由细变粗的时候,大家读这个字帖读这里头感觉,用我们的手跟着它(笔划)在走,但是一定要有正确的运笔。

记住了:终生,你的一辈了你的运笔训练都是你要努力完善的部分(按:用笔千古不易啊),穷其一生。为什么?因为你的字在变化,你的字在进步;你的字在进化的过程中,你的笔时刻都在变,你的笔的变化的特点会影响到字,字产生出来的气氛会带动笔;永远都是相互之间的影响(互为根用),所以在这种动作之中、变化之中,它的粗细之间变化,完全就是起伏产生的。你要用这种变化去感受,无论是初级学习中级学习顶级学习,你的这种粗细的变化都是合乎韵律,在动态之种感受和完成的,只有这样你的字写出来之后,才有生机,才有生命力,才有感染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