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55丨“天下无不是父母”的最好解释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55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
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孟子·离娄下30》)
公都子问孟子:
匡章,整个齐国都说他不孝,而您却和他交游,对他很和气,这是为什么呢?
礼貌,礼之以颜色喜悦之貌。儒家如此注重孝,倘若真如公都子所言,孟子之所为确实令人不解。(论语日课408: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评价却未必可靠)我们看孟子如何解释:
国人之论虽然不可谓不公,而众恶之言不可不察。人们根据什么说匡章不孝?世俗所说的不孝之事有五种:
一不孝: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懒惰不工作。
二不孝: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博,六博;奕,围棋。
三不孝: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好钱财,心里只有老婆孩子,娶了媳妇忘了娘。
四不孝: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纵情声色犬马之中,使父母因此受耻辱。
五不孝:好勇斗很,以危父母。逞一时血气之勇,身陷囹圄之中,而危及父母。
这五不孝,匡章有一条符合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匡章会身负不孝之名呢?孟子认为:
匡章是由于父子之间以善相责把关系搞坏了。不遇,不得,不合也。过失相规,德义相劝,这是朋友相处之道。父子之间以恩情相处,家庭之间蔼然慈孝,这才是父子相处之正道。父子之间责善,最伤感情。
父母不能苛责孩子,(孟子日课115丨为了孩子,你也要成长)孩子也不能苛责子女,二者是平等的。
匡章难道不希望夫妻母子团聚吗?只因他责善而得罪父亲,不能和他亲近。后来他心中不安,于是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赶出去,终身不要他们奉养。他心里觉得,自己不能赡养父亲,却安心享受妻子孩子的奉养,不孝之罪就更大了。
这就是匡章的为人,也是孟子不以匡章责善于其父为非的原因所在,孟子之思想远胜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之俗说。家庭之间一定要辨出个是非对错,能不出问题吗?
不要轻易评价别人的生活,因为你不知道他心中的苦。匡章不容于父,又不愿说父亲的不是,于是出妻屏子,甘于自苦,也是一个悲剧。当举世责之之时,唯有孟子能体察匡章内心之苦,不以不孝责之,与之交游。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家风传承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