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有多重要?大别山神话娓娓道来

河西走廊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从十到百公里不等,含今天的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市全境以及兰州、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在黄河以西地区,因形似走廊而得名。

河西走廊既是中原连接新疆以及中亚的交通孔道,又是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地带,地理位置重要,称之为东亚陆上马六甲海峡一点不为过。

东亚的马六甲海峡——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祁连山与主要城市

在绿洲和沙漠之间

位于武威市的乌鞘岭,海洋季风最远只能吹到此处。这里既是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又是中国大陆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

整个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但是幸亏有祁连山的存在,滋润哺育了整个河西走廊。祁连山东西长约1000公里,年径流量约158亿立方米,涵吐近千条大小河流,在山前形成了富饶的绿洲和大片草原。

祁连山的融雪在河西走廊境内形成三大河流——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56条脉流。

河西走廊主要河流

其中石羊河水系位于走廊东段,中部是武威盆地。

流向沙漠深处的石羊河

黑河水系在张掖、临泽、高台之间及酒泉一带形成大面积绿洲,是河西重要农业区,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

疏勒河水系位于走廊西端,中部走廊为疏勒河中游绿洲和党河下游的敦煌绿洲。一个个绿洲像小岛一样散落在茫茫沙漠戈壁中,成为农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时人有云,“终岁雨泽颇少雷亦稀闻,惟赖南山融雪回合诸泉流入大河分筑渠坝,引灌地亩,农人亦不以无雨为忧”。

冲出祁连山区的疏勒河

此外,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祁连山脉曾生长覆盖着广袤的植被,西从敦煌与西域相交的伊吾(今哈密),东至天祝乌鞘岭,森林和草原延绵1000多公里,放牧条件十分优越。

史载匈奴人失去河西走廊后,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可见自秦汉开始,祁连山腹地及山脚就有大片草场。

沃饶的山间河谷,大通河上游

如今祁连山仍然有水草丰美的山丹马场、皇城草原等草场。因此,河西走廊这种亦农亦牧的条件,决定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几千年来在此反复争夺厮杀。

河西走廊虽然土地面积辽阔,但不适宜利用的戈壁、沙漠、山地和寒漠等占大部分。

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河西走廊北部,分布着中国第二大沙漠——阿拉善大沙漠。河西走廊许多地段深入到阿拉善高原中部,多有沙碛,间有绿洲相连,如额济纳河(即黑河)、居延海(黑河下游终端湖)等。

然而,历史上河西走廊沙漠戈壁面积并不像今天这么大。

自明清以后,随着移民不断增加,农业活动的加剧,导致今天内陆河上游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减少,冰川面积缩小,雪线上升,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中游的绿洲地区,农田盐渍化、荒漠化,水质污染,古城址废弃;下游地区,终端湖消失,沙生植物枯萎,物种减少,沙尘暴肆虐。

这也是河西走廊今天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在中原王朝与游牧帝国之间

地理角度上看

地理角度上看,中国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制约,使得在北宋以前,河西走廊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联系的最重要窗口。

古代中原王朝东、东南、南三面环海,受制于航海、造船技术和气候条件,大海成为当时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

西南是长年冰雪的青藏高原,翻越起来极其困难。东北寒凉,受到限制;北方大漠,也不易通行。加上西南、东北和北方长期以来属彪悍的少数民族占领,人口定居点过于分散,不易供给。

从文明角度上看

从文明角度上看,自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王朝力量在东亚长期处于压倒性地位,无论是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其中朝鲜和越南等国还处于传统宗藩体系内。

与之相对,中亚地区乃至更远的中东、欧洲地区与中国属于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倒是更能取长补短。丝绸之路途经河西走廊,成为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

自张骞“凿空”通西域后,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击匈奴,开辟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不但连通了西域和中原王朝,而且隔绝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游牧民族联合起来对付中原。

汉、魏、晋、隋、唐、元、明、清等王朝出于政治军事的考虑,把河西走廊的开发提升到保障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从东西向上看

从东西向上看,河西走廊是维持中原稳定的重要屏藩。明代名臣杨一清曾言:“兵粮有备,则河西安。河西安,则关陕安,而中原安矣”。

东汉末年,凉州羌患不断,威胁关中、益州数十年,东汉朝廷花费大量钱财兵力,勉强镇压羌人,却也埋下了王朝覆灭的种子。

安史乱后,河西为吐蕃所有,导致攻守易势,长安无所拱卫,吐蕃以此为根据地,甚至一度攻破长安。

北宋时期,河西为西夏所有,使得宋朝失去军马的重要产地。因此在对抗拥有优势骑兵的辽、金、夏等少数民族政权时,往往处于劣势。

与此相对,少数民族政权如西夏在据有汉化程度较高的河西走廊后,文明程度迅速提升,成为与辽、宋三足鼎立的一方强国。

西夏的核心区实为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公元1111年)

清朝顾祖禹认为:“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同样,强盛王朝如汉、唐、清等如果想经略新疆,河西走廊是绕不开,也是必须重点经营的根据地。

两汉的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唐朝的安西、北庭都护府,清朝伊犁将军辖地等管理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无不以河西走廊为依托。

其实如果不能控制蒙古与青藏的势力,河西走廊是颇为脆弱的,而规模庞大的西域驻军规模直接受制于经由河西走廊的物资与货币供应

唐代王维有诗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戴叔伦又有诗云,“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阳关和玉门关,被中原人视为中土王化到达的最西端,也是漂泊在新疆、中亚地区的中原人的精神故乡。

从南北向上看

从南北向上看,河西走廊是连接蒙古和青藏高原的重要纽带。

清初的准格尔部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以及和硕特汗国的罗卜藏丹津等蒙古贵族先后叛乱,使得北到外蒙古,西到新疆,南到西藏的广大地区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之中。加之喇嘛教的传播,蒙、藏等信奉同一宗教,如此广大的地域如果连成一体,对于中原而言是个巨大的包围圈。

因此,将在历史上汉化程度较高、农耕相对发达、汉人定居比较多的河西走廊掌握在中原王朝手上至关重要。也许,正是出于此种考虑,拥有河西走廊的甘肃省成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州)中大洋中唯一的省份。(青海虽为省,但是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州)。

在华夏文明和西域文明之间

处于“华夏文明圈”的核心区域相比较,河西走廊的文化要复杂得多,呈现出多元丛生的文化状态。著名学者季羡林则把敦煌称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处。

自汉武帝设置河西四群,迁徙汉族居民,进行农牧业开发后,中原王朝开始在河西走廊开护屯田,兴修水利,豢养军马,供给军粮,发展农牧业经济 ,保障通讯报警和商旅往返,逐渐将河西走廊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中原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竹器及其他商品和汉民族高度发达的造纸、印刷、火药等文化,经过河西走廊输往西域、西亚及中东、西欧。西方商客也经过河西走廊,将珠玉、珍玩、葡萄、核桃、良马等运抵长安、洛阳。

唐代丝绸之路

丝路畅通时,这里是西来东往的总枢纽。

张籍在《凉州词》中写道,“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带着我们重温了河西走廊当年商业繁盛的历史。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动荡,常年战争唯处西北一角的河西较为安定,成为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世家大族逃避政治灾难的首选地,大量的内陆移民给河西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明,学者云集,人才辈出,因此,河西的儒学传统没有中断。

十六国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时期,河西涌现出一批大儒,其中的代表人物中来自敦煌的有东晋时期活跃在洛阳的以大书法家索靖为代表的“敦煌五龙”、郭瑀、宋纤、宋繇、汜腾、刘昞、索敞、张穆等人,来自酒泉的有祁嘉、马岌,来自武威的有段承根、阴仲达,来自金城的有宗钦、赵柔,还有来自周边地区的人。

他们在河西著书立学,建立公私学馆,一时间河西讲学之风盛行,其中的代表人物即是郭瑀,他在张掖临松山讲学,弟子三百,河西文化与学术盛极一时。

与此同时,来自中亚和印度的文明种子也传播到了河西走廊。

佛教本来源头在印度,加之中亚地区曾被希腊化王国统治过,河西走廊作为中原王朝本土最接近中亚、新疆的地区,自然首先受到佛教文化的沐浴。

河西的金塔寺、天梯山石窟保存有非常原始的石窟图像,另在莫高窟、文殊山、马蹄寺都有北凉时期的洞窟,而在炳灵寺石窟则有早于420年的大量彩塑与壁画。这是中国境内除新疆以外最早的石窟,而且多是在北凉时期营建的。

北魏灭北凉后,从凉州掠去人口3000余口,其中就有大量的僧人,著名的大同云冈石窟的创建者昙耀法师即在其中,也就是说大量的北凉僧人和能工巧匠为北魏皇室在武周山营建皇家石窟寺院,其思想和粉本样式必然来源于北凉本土,因此被称为“凉州模式”。

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通道。在“一带一路”的今天,它也是甘肃狭长道路连接新疆,跨越巴基斯坦唯一的西北通道。随着中国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使用,波斯湾的原油可以通过河西走廊运回内陆, 比海运印度洋走马六甲到太平洋要缩短三分之一的路程。经济地位与战略地位不可低估。

河西走廊在古代就是中原通西域的唯一通道,霍去病打通了河西走廊后,汉武帝整个思维都迭代了,不仅开拓了国际视野,还尝到实在的贸易甜头。为后来的中原皇帝提供了新天下蓝图,改朝换代后的目标都是以控制丝路为第一要务,凡是不以控制西域通道的皇帝都不是一个好皇帝,要经营西域,必须首先控制河西走廊,隋炀帝在历史上名声那么不好,人家都是以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为最西边界,来激励自己!

帕米尔高原(幕士塔格峰)

要控制河西走廊,必须扼守焉支山

我以为河西走廊最壮丽的山不是祁连山,而是焉支山,祁连山逶迤绵延数千里,从武威到敦煌千多公里的地盘都得仰仗它才能生存,它当然姿态很高,整年一副高冷的表情,难以亲近,焉支山虽然也很高,但人家知道收敛,不在排场上做文章,选择走廊的峡口往那一躺,放低姿态,祁连山的雪水自然都来投奔它,结果山前山后,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好不热闹,它这一躺,躺出了世界第二草场,难怪匈奴人丢掉河西不心痛,却念念不忘焉支山,“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此诗一出,焉支山在河西的名气陡增,连汉家妇女都为之动容,每有朝廷大员出使河西,家属总是显得特别激动,不为金银珠宝,只为焉支而已。牵动汉家历代皇帝的河西走廊,却被小小的焉支草夺去了焦点。时隔多年,汉匈连年的恶战都被焉支山掩盖得红袖添香、举案齐眉、顾盼生情。焉支两字愈显乡土,士大夫们到底看不习惯,终于在一次笔误中写成了“胭脂”,形象脱俗,让人想入非非。于是将错就错,久而久之,连焉支山也被人忘记。历史总是输给具体的生活,输给眼前的时尚。

幸好焉支山还有一块梦幻般的草原,人们来此度假,骑马、爬山,也顺便打听了焉支山的出身和过往经历,又重新找回了历史,找回了君王、将相和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知道有那么一位年轻的将军,采用闪电战、运动战,迂回战,只用了一个礼拜,就把河西收入囊中,让坐镇长安的天子扬眉吐气,焉支山之所以能成为河西的焦点,一是草场够大,二来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连气壮山河的长城都要来趋附它,长城穿过沙漠、淌过河流、跨过高山,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但到了焉支山前,还得纾尊降贵。

繁忙的焉支山刚刚送走霍去病的马蹄,又迎来隋炀帝的尊驾。隋炀帝为了向汉武帝逞能,陈兵数十万御驾亲征吐谷浑,吐谷浑哪是对手,乖乖投降了,隋炀帝觉得赢得太轻松了,毫无成就感,一不做二不休,决定翻过祁连山,来焉支山开庆功会,邀请西域27国首脑,在山前草场举行一场盛大的party,一时间,整个丝路都回荡着焉支山的声音。这是一个胜利的大会,这是一个圆满的大会,这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大彰天子威严的盛会;

与会27国首脑穿着各自的民族盛装,义正辞严地谴责了吐谷浑的不懂事,并信誓旦旦表明了要与隋炀帝保持高度的一致。会后,隋炀帝与各国首脑推杯换盏,酒量越来越大,感觉越来越好,越发觉得盛会的必要性和深远性:一场party裂疆数千公里,后世谁不感念我的伟大,长城算什么,与汉武帝相比,孰高孰低,隋炀帝在心中荡起了轻蔑的笑容。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独特性,中原去西域的路虽然有多条,比如通过青海湖,走柴达木盆地,再翻越阿尔金山也能进入塔里木盆地(西域),但这条路先不说有多绕,光气温和高原反应就能生活在低海拔的中原人却步,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就像马六甲海峡一样重要,对中原皇帝来说,无可替代。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核心区域为(河西五地)主要有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历史文化名城,它自古就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交通要道。

一、经济地位:河西走廊堪称路上马六甲海峡,从历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我国经济战略联通亚欧大陆的重要经济通道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原地区的经济意义甚至远超战略意义,自汉代开始至唐、宋、明、清的经济繁荣离不开河西走廊的重要作用。今天,中国倡导构建亚欧大陆桥、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河西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无可取代的重要节点,经济地位也十分重要。

二、战略地位:河西走廊是中国内陆通往西域中亚各国的咽喉要道,国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河西走廊东西隔绝维回,南北隔绝藏蒙,是防止祖国分裂的前线,如今的战略意义大于经济价值。自汉武帝在山丹建立军马养殖基地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军区和西部战区的战略意义足以证明河西走廊的军事战略存在价值。

三、交通地位:河西走廊是环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和中亚、俄罗斯交通的大动脉;同时,河西走廊大通道是内陆连接新疆的首要通道,而新疆则关系着国家的战略安全。像连接新疆的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石油管道、西气东输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都通过河西走廊把新疆和内陆紧密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其地位不可替代。

综述:河西走廊是连接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咽喉,地域虽小但经济、军事战略意义重大,是维护国内军事稳定,是维护维、蒙、藏、回民族团结稳定,是维护国家与亚欧各国军事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西走廊祁连山孕育滋养的五个城市繁荣发展,使得河西地区荒漠化进程逐步减少,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关系着国家军队运送,西部的石油、天然气运送,民族关系的融合,河西走廊的稳定繁荣发展关乎国家格局的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其地位不容小觑。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别山神话

(0)

相关推荐

  • 敦煌何以成为丝路十字路口和四大文明汇聚之地?皆因沙漠与祁连山

    当横亘在青海与甘肃之间的祁连山脉渐渐没入荒野,河西走廊也很快失去了生机和绿色,视野越来越开阔,却也让人越来越疲倦.忽然,一片金色的沙丘接棒乌黑的山峦向远方延展,沙丘之下绿意隐现,我们知道,敦煌到了. ...

  • 河西走廊,为什么能决定中原王朝千年的兴衰

    翻阅一遍中国古代史你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就是一部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在冲突中不断相互融合重塑的历史.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有若干个过渡地带,而中国版图上,能同时衔接起中原.西域.草原.高原,东西 ...

  • 河西走廊包括哪里,它的来历是怎样的,为何秦始皇时没有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从陇西(今甘肃南部)通往西域(今新疆)的一条战略通道,呈东西走向,全长1000多公里,它的东边是黄河和今天的黄土高原,北边是合黎山.龙首山以及阿拉善沙漠和蒙古高原,南边是祁连山和青藏高原,西 ...

  • 为什么是甘肃?

    星球科考 第一期 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狭长的省份--甘肃,从现今的中国版图上来看,它西接新疆.东临陕西.北贴内蒙.南靠青海四川.是那么的不起眼,地理位置似乎也算不上边关险隘,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

  • 辉煌了千年的世界四大文明汇流中心,丝路驿站的敦煌为何会衰落?

    1986年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敦煌吐鲁番学"的论文,文中写到:"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 ...

  • 河西走廊,一条贯通古今的历史文化长廊

    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省级行政区划 甘肃省 这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 形状犹如一只"如意" 它的中段,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 这条通道地处黄河以西 ...

  • 河西走廊究竟有多重要?如果没有它,中国是另一个中国

    河西走廊是一个形似走廊的堆积平原,它位于黄河以西.在祁连山和合黎山的中间地带,在汉武帝之前,西域一直被匈奴占领,而汉武帝时期汉朝经过了两朝休养生息,实力有所提升. 公元121年,霍去病带兵两次出征匈奴 ...

  • 一部关于河西走廊的编年史——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

    关于河西走廊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学生时代的历史课本和下发的<甘肃历史><甘肃地理>等书籍,那时候便知道我的家乡酒泉就在这片神奇的走廊上,对沙漠.绿洲.戈壁.草原.红柳.胡杨.沙枣 ...

  • 古人是怎么制冰的,大别山神话娓娓道来

    这个问题在现在都不是事儿,可是在古代那就难了,要是夏天能有冰块的那都是富豪才能享有的,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的冰块是怎么来的?从哪里来的? (冰窖) 古代没有电,更没有电冰箱,所以对于冰的使用并不是人工制 ...

  • 大别山神话

    大别山神话 作者丨搏士  主播丨海叶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上杜鹃始盛开,每年的这个季节,大别山映山红大观园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此地,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2018年4月18日,我和两个 ...

  • 大别山神话之落叶的回忆 诗选

    点绛唇 落叶的回忆 2016年6月26日 21:36 2016/06/26日 梅雨涓涓, 声声犹似芭蕉诉. 起来搔首, 烛影临窗瘦. 正三更天, 伴我虚拟友. 侬知否, 喧嚣声外, 寂寞浓如酒. 南楼 ...

  • 大别山神话:落叶的回忆词八首

    点绛唇 落叶的回忆 2016年3月25日 20:40 香烟 2016/03/25/词 注定成灰, 指中粘得流霞碎. 香云袅袅, 淡淡怜滋味. 半指沉沦, 半指殷红蕊. 双眸处, 为伊落泪, 怨却红唇罪 ...

  • 大别山神话——落叶的回忆诗词五首

    于中好 落叶的回忆 2016年2月15日 16:55 词/落叶的回忆 锦瑟年华似水流,人生恍惚梦中游. 迎来春色朝花落,亦似秋萍暮雨愁. 欢易散,乐难留.且将新月载行舟. 明朝万一风云动,月比人还不自 ...

  • 大别山神话之落叶的回忆 诗六首

    无题 落叶的回忆 9月19日 07:02 朦胧荒冢逐飞葩,哭到秋堤也葬花. 红豆难捎岭外雁,青娥易冷案前纱. 才闻陌上莺声老,又见霜天月影斜. 回首年年肠断处,孤云寒树两三鸦. 采桑子 落叶的回忆 9 ...

  • 大别山神话之落叶的回忆词选

    采桑子/梦见先考 落叶的回忆 2016年2月27日 07:37 2016/02/27早/词 慈容依旧当年样, 瘦影如前. 白发青衫, 手执冰壶绕碧烟. 又经一次生死别, 月照窗间. 泪迹腮边, 野外春 ...

  • 大别山神话 落叶的回忆

    无题 落叶的回忆 9月13日 22:29 山亭云黑晚风高,梦底鱼书过谢桥. 窗外秋林悲夜雨,庭前冷泪湿衣袍. 欲伤别燕然凄楚,忽听鸣蛩更寂寥. 似乱丝愁连玉宇,思亲不远似天遥. 虞美人 落叶的回忆 9 ...

  • 大别山神话 秋歌系列上

    幻想的走兽孤独而美,经历了睡眠的 十二重门廊.它投射阴影于 秋天的乐谱,它蓝色的皮毛, 仿佛夜曲中 钢琴的大雪. 它居于演奏者一生的大梦, 从镜子进入了循环戏剧. 白昼为马,为狮子的太阳, 雨季里喷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