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456丨做事做人只求心安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17.21)
宰我认为,为父母守丧三年,为期太久了。皇侃疏:
礼为至亲之服至三年,宰我嫌其为重,故问至期则久,不假三年也。
他的理由是,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皇侃疏:
言夫人情之变,本依天道,天道一期,则万物莫不悉易,故旧谷既没尽,又新谷已熟,则人情亦宜法之而夺也。
宰我也是有所依据,并非空穴来风。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即每年的秋天的登礼,也就是新粮入仓的仪式。
钻燧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时所用木材不同。《集解》引马融注言:
《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所以宰我的想法是服丧一年就可以了。期,同朞,一年。
孔子就问宰我,吃白米饭,穿锦衣,你心安吗?
宰我说,心安。
孔子说,只要心安,你就去做吧。君子居丧,吃美味不觉得甘美,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也不觉得舒适,所以不这样做。现在你心安,就那样做吧。
宰我退出后,孔子还是忍不住责骂宰我,宰我真是不仁啊。子女生下三年,才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年的守丧期,是天下通行的规矩。宰我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怀恋之爱吗?宰我就是这么报答父母的吗?
古代官员,一旦父母去世,必须丁忧回家,三年不能出仕。但很多时候现实并不允许,就有了夺情之说。不是不守,而是现实需要你。现实面前,情感只能让步。
虽然孔子愤怒于宰我的不仁,但李泽厚认为:
孔子的贡献在于将外在礼制(规范)变为内在心理(情感),此核心情感却非宗教性的畏、敬、庄等等,而是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孝—慈。汉代将此思想制度甚至法律化,便逐渐积淀而成深层文化心理结构。
当然,此心安必须建立在心正之基础上。若心不正,则无所谓安不安了。读《经典》自四书始,即正心,端正价值观,而后诸子历史,知人情冷暖,不离正途。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