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房贷全面收紧,房价进入调整周期,囤房族或将“全面消失”?
就在不久之前,经济周刊发表了一篇名为《个人房贷应当加以更审慎管理》的评论文章。文章尖锐指出,尽管个人房贷贷款金额小且借款人分散,但如同量变引起质变一样,由于个人房贷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也导致了其对宏观效应的影响不断凸显。因此,要对个人房贷的风险管理,也应该进行重新审视。同时,文章也提出了个人房贷在快速增长之后所产生的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银行对个人房贷的偏好度越来越高了。由于房价快速上涨,居民工资收入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越来越多的人只能借助于房贷才能购置房产。而在银行的眼里个人房贷业务是“香饽饽“。这就造成了两大风险:其一,购房家庭债务增长过快,很多家庭将主要资产都押在了房地产上面。实际上,在2015年之前,我国的居民房贷并不高,而到了2015年之后,由于各地房价普涨,居民购房需求上升。据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房贷总量达29.8万亿,其中个人商业贷款有六千多万笔,如果再叠加公积金贷款的话,那么至少有3亿房奴背负着高房贷。
其二,对于低收入家庭和新购房家庭提出房贷风险警示。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明明没有达到房贷资格,却偏偏还要开虚假收入证明,或者连首付款都付不出,都是东拼西凑的,银行把房贷给了他们,不仅是加重了他们每月还贷的压力。而且还容易因经济问题而产生弃房断供的情况。对于新购房家庭,要确保他们长期能有稳定的就业、稳定的收入,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未来几十年的事情谁能说得准。
第二个问题,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明显过高。由于这些年房价连续上涨,导致房企疯狂向银行借钱拿地建房,所以,现在的房企基本上都是高负债经营。而在今年9月份,央行与银保监会已经要求房企,若想融资必须达到“三道红线“的标准。这”三道红线“也是为了保障银行开发贷款的安全,否则,大量房企倒闭是小事,但是如果银行放出去的贷款要不回来,这可能就是大事情了。所以,监管部门已经对房企融资进行约束,以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第三个问题,国内过高的房价抑制了消费意愿,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今年疫情过后,我国就打出了“经济内循环“的口号。也就是说要靠刺激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现在过高的房价将遏制内需消费启动。试想,房奴每个月赚来的钱,都要还房贷,剩下的可支配收入只够勉强维持生活,那么让他们怎么去消费呢?其实,高房价对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就在三个月之前,银保监会出于贷款安全的考虑,早就对商业银行网上贷款进行了修改:1、收紧额度及期限,规定资金不能超过20万,一次性偿还的授信周期最多只有一年。2、监管部门还要收紧银行的贷款用途,规定贷款的资金不能用于金融衍生品和股权类投资。比如不能购房、偿还房贷、购买股票和债券等都是被严格禁止的。3、收紧银行贷款,规定当地银行主要服务于当地客户,不能让一些人钻跨区域的空子。未来银行也将会对“个人房贷“业务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部分银行已经宣布暂停房贷业务。所以”个人房贷“门槛提高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个人房贷“门槛提高后,谁会在此受益呢?刚需肯定从中受益。因为银行提高”个人房贷“门槛,主要是把不符合还贷条件的非理性的购房需求排除在外,防范的是金融风险,并非针对当地刚需群体。刚需要买房贷款国家还是会继续鼓励的。此外,把一些非理性购房需求排除在外,当地的房子供求就会降下来,房价就会下跌,这也是有利于刚需购房置业的。
那谁将会受损?对于囤房者来说,由于个人房贷门槛上升,购房者越来越少,社会对房子需求骤降,房价下跌就会成为趋势。此外,囤房者也意识到了,囤积大量房产,现在要想变现是越来越难了,由于购房需求量少,而挂牌的二手房越来越多,这会形成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即使囤房者要想退出,也要大幅降价抛售,这还有可能找到接盘侠。而当囤积大量房子没了赚钱效应,再加上囤积房产变现难度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国内的囤房族肯定会减少,直至全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