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与躬耕地南阳的清晰脉络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征前向后主刘禅上呈奏疏。"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今河南南阳)"成为后人心仪的净土。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深得世人的传颂。
躬耕地南阳卧龙岗上武侯祠
《出师表》成文前的南阳势力范围又是如何的情况呢?
躬耕地南阳武侯祠内·诸葛草庐(郭沫若题书)
公元198年,曹军从安众回许都,次年,归顺刘表的南阳张绣率部北上,参加官渡之战,趁此机会,刘表出兵收回南阳郡所有辖区,上书汉献帝,服从汉室,并向汉室缴纳赋税。
躬耕地南阳武侯祠内·《草庐对》
晋代陈寿编写主要记载魏、蜀、吴鼎立时期记传体国别史《三国志》,其中《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九月,公(曹操)还许。绍之未破也。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人名)等应之……,公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都等皆散”。官渡之战时,刘备在汝南捣乱,听说曹操亲自领兵征讨自己,就南下投奔荆州刘表,屯兵新野,撺掇刘表趁机北上抢回献帝,刘表不听。
躬耕地南阳武侯祠内·诸葛亮植树的古柏亭
《三国志.刘表传》记载:“太祖与绍,方相持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这一时期荆州的南阳,还是相对稳定的
躬耕地南阳武侯祠内·诸葛亮石雕画像
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史学家魏收编写的《魏书》记载:“公云,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战,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宜为后图”,曹操看清刘表目的,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上书汉献帝,给刘表加官进爵,稳住刘表。
躬耕地南阳武候祠内·藏书阁(宁远楼·元代)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安定北方后,曹操立即南下,攻击刘备,剑指荆州。《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众去”。曹操大军到了宛城,刘备才知道,立即带着诸葛亮等一众军民,一路南逃。从这一时期开始,南阳方才进入曹操的势力范围。
躬耕地南阳武侯祠内·汉昭烈皇帝三顾处
显而易见,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隆中卧龙岗发生自公元197年,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则是发生在公元208年初,十年间,诸葛亮完成了自己的求志生涯。这一时期,曹操的主要对手是北方的袁绍,而且,此时的南阳尚没有进入魏曹的势力范围,所以,魏曹对南方刘表只是采取的是怀柔政策。“官渡之战”兵力不足,与袁绍相比实力非常悬殊,从而可以说明魏曹在南阳(郡治宛城)没有一兵一卒,魏曹兵发占领南阳发生时间是在公元208年的秋季,此时,诸葛亮早已经跟随先主刘备离开了南阳。同年(公元208年)秋冬季,曹操又攻取荆州后,才分南郡北部设立襄阳郡,郡治襄阳县(今湖北襄阳)。
躬耕地南阳卧龙岗·千古人龙牌坊
《出师表》是在诸葛亮离别躬耕地南阳、也是襄阳郡设立九年之后的公元227年才书写的奏疏,隐居躬耕属地泾渭分明,时事变迁脉络自然清晰,而《出师表》也成为诸葛亮一生的光辉写照和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