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 | 看见心中的风景(上)

看见心中的风景(上)
一、风景名的多元解读

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威尼斯的小艇》。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好!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1:(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不错!念得字正腔圆。

生2:(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小艇的“艇”是后鼻音,读得非常准。咱们一起和她再读一遍。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谁还想读?

生3:(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好听!

生4:(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又响亮又大方!

生5:(朗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读得很流利。可惜这么甜的声音没让大家都听到,能补一补大家的遗憾吗?

生5:(响亮地)威尼斯的小艇。

师:为她的自信鼓掌!(掌声)同学们,小艇前面加上一个地名——威尼斯,你是怎么看的?

生1:威尼斯是一个地方,说明小艇在威尼斯。

师:没错,小艇是在威尼斯。

生2:我是这样理解的,小艇不是别的地方的小艇,是威尼斯的小艇。

师:也就是说,只有威尼斯才有这种小艇。

生3:我以为只要有威尼斯就一定有小艇。

师:是吗?这倒是个挺独特的见解。

生4:我的理解是,威尼斯的小艇有些特别之处。

师:噢,有特别之处,所以要强调一下。

生5:我觉得,要讲的是威尼斯的小艇而不是威尼斯的汽车或者别的什么。

师:重点还是在小艇上。威尼斯有太多的景物可以介绍,但是作者现在只介绍威尼斯的小艇,而不是别的什么景物。是这意思吗?

生5:是的。

师:有创意!是啊,小艇和威尼斯之间,威尼斯和小艇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咱们一起到课文当中去找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

生:(自由读)

师:读完了《威尼斯的小艇》,同学们肯定有自己的感想,是吗?现在,老师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你想怎么说?

生1:威尼斯美,威尼斯的小艇更美。

师:你这句话本身,就很美。

生2:威尼斯的小艇灵活自如。

生3:威尼斯等于威尼斯小艇。

师:你这样说,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3:我觉得,没有小艇的威尼斯也就不是威尼斯了。

师:小艇对威尼斯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生4:我的想法是小艇和威尼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简直到了相依为命的程度。

生5: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生6:威尼斯之所以美,之所以独特,因为它有美丽而独特的小艇。

生7:威尼斯的小艇别有一番特色,所以威尼斯的人们非常喜欢它。

师:想去威尼斯吗?

生:(齐答)想。

师:想坐威尼斯的小艇吗?

生:(齐答)想。

二、风景印象自由谈

师:走进课文,就是来到了威尼斯;走进课文,就是坐到了威尼斯的小艇上。现在,你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到了小艇的旁边,你身边带着啥?照像机,是吧?你最想把什么地方拍下来作为留念呢?静静地读,默默地看,细细地找,把你最想拍的那个镜头用波浪线画下来。

生:(默读课文,师现场巡视)

师:孩子们,拍好了吗?

生:(自由应答)好了。

师:来吧!一起来分享,你最想拍的镜头是——读给大家听。

生1:我最想拍的镜头是(朗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师:能给这个镜头取个名字吗?

生1:小艇外形。

师:好!“外形”怎样呢?

生1:外形独特。

师:真好!就按你的命名!“外形独特”(板书)。能拍到这样的镜头,什么感觉?

生1:一种激动而喜悦的感受。

师:激动而喜悦的感受!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个镜头吗?

生1:(朗读此段)

师:我估计拍这个镜头的同学不在少数,谁也拍了这个镜头?

生2:(朗读此段)

师:瞧你!激动得都不知道停顿了。(众笑)有拍不一样的镜头的吗?

生3:我最想拍的镜头是(朗读):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师:能学着前面的样子,也给自己的这个镜头取个名字吗?

生3:技术特别好。

师:能像前面的“独特”一样,换成一个二字词语吗?

生3:高超。

师:太好了!就用“高超”这个词儿。“技术高超”(板书)。好!已经分享了两个镜头了,还有谁要继续分享呢?

生4:我最想拍的镜头是(朗读):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师:感觉舒服吗?

生4:非常舒服!

师:感觉快乐吗?

生4:非常快乐!

师:还想坐吗?

生4:想!

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快乐就要一起分享。来!孩子们,我们一起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

生:(齐读此段)

师:这就是坐船的情趣。如果,请你在“情趣”的后面也加一个二字词语,你会用上哪个词语呢?

生5:快乐。

生6:舒服。

生7:难忘。

生8:幸福。

师:就用“难忘”这个词吧。“情趣难忘”(板书)。我想,难忘的一定不只是坐船的情趣吧,还有别的镜头需要分享吗?

生9:我最想拍的镜头是(朗读):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师:(指着板书)你的镜头,丰富了刚才拍的那个镜头?

生9:“技术高超”这个镜头。

师:没错!你这个镜头相当难拍,为什么?速度太快,我建议,最好用摄像机来拍。(笑声)

生10:我最想拍的镜头是(朗读):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感觉怎么样?

生10:特别有诗意,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反正非常美。

师:呀!连诗意都感觉到了!读得老师也心里直痒痒!我也很想读读这份诗意。(充满柔情地朗读此段)(掌声响起)

师:其实呢,这么美的诗意跟什么有关?

生11:小艇。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11:因为,只有当小艇停泊在码头上,威尼斯才会安静下来,这样就有诗意了。

师:那么,当小艇行动的时候呢?有人拍了小艇行动时的镜头吗?

生12:我拍的镜头是(朗读):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师:孩子们,你们看,当小艇行动的时候,整个威尼斯就显得非常热闹,充满活力。当小艇停泊的时候,威尼斯这个城市马上就安静下来,有了一种浓浓的诗意。这就是小艇对威尼斯这个城市的作用啊!如果我们把这两个镜头合在一起,给它一个名字——

生13:作用重要。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我也同意!“作用重要”(板书)

师:(指着板书)该拍的镜头应该都拍了吧。大家看,如果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对威尼斯小艇总的概括性的介绍,那么,具体展开来,我们发现,课文就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写小艇的。第一方面写的是小艇——

生:(齐读)外形独特。

师:第二方面写的是坐船——

生:(齐读)情趣难忘。

师:第三方面写的是船夫——

生:(齐读)技术高超。

师:第四方面写的是小艇——

生:(齐读)作用重要。

三、风景点的再发现

师:正是对这样四个方面的具体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威尼斯小艇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了威尼斯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那么,如此独特的魅力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走进“外形独特”这部分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小艇外形的独特写出来的。

生:(默读课文二自然段,思考批注)

师:孩子们,在作者笔下,威尼斯小艇的外形有哪些特点呢?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课件呈现)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生1:(朗读此句)

师:如果把这个特点概括成四个字,你会怎么概括呢?

生1:又窄又深。

师:真好!请大家在这一句的旁边标注四个字:又窄又深。我们继续看,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课件呈现)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生2:(朗读此句)

师:如果也像刚才那样,把这个特点概括成四个字呢?

生2:向上翘起。

师:准确一点说,是什么向上翘起呢?

生2:船头和船艄。

师:没错。就是小艇的两头。所以,可以概括为“两头翘起”。大家在这一句的旁边就这样标注:两头翘起。我们继续看,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课件呈现)

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生3:(朗读此句)

师:有现成的四个字,大家一起说——

生:(齐答)轻快灵活。

师:请在书上标注这四个字:轻快灵活。

生:(标注)

师:好!谁能简洁明了地介绍一下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生4:威尼斯的小艇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又窄又深”,第二个是“两头翘起”,第三个是“轻快灵活”。

师:按照你的说法,其实,课文的这一段文字也可以写得简洁明了,大家看!我们一起读——

(课件呈现)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生:(齐读此段)

师:特点一,又窄又深,有没有?

生:(齐答)有。

师:特点二,两头翘起,有没有?

生:(齐答)有。

师:特点三,轻快灵活,有没有?

生:(齐答)有。

师:就是啊!全有了!写得清清楚楚,写得简简单单。多好啊!何必费力写得这么啰嗦呢——

(课件呈现)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生:(纷纷举手)

师:我知道你们不会同意我的看法,是吧?

生:(齐答)是!

师:理由呢?有没有充足的理由呢?不着急。默读这两段不同的文字,想一想,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写下自己的理由,等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生:(默读思考)

师:好!孩子们!两段文字,同样是写威尼斯小艇的外形,同样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三个特点,你们更喜欢哪一段呢?喜欢第一段的请举手?

生:(无人举手)

师:喜欢第二段的请举手?

生:(全体举手)

师:好嘛!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那就说出你的理由来吧!

生5:第二段用上了比喻句,所以更形象了。

师:好!这是理由一。理由二——

生6:威尼斯的小艇我们不熟悉的,但是呢,像新月啊水蛇啊,我们是比较熟悉的,所以,第二段让我们对小艇变得熟悉了。

师:真好!新旧事物一联系,我们有了某种熟悉感。理由三——

生7:虽然水蛇有点恐怖,但是独木舟,还有挂在天边的新月,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美的享受。我觉得第二段读起来更美一些。

师:如果你了解水蛇的话,它不但不恐怖,游起来的样子也是非常漂亮、非常潇洒的。所以,第二段读起来显得更美些,这种感觉完全准确。有没有理由四呢——

生8:我觉得这里其实是三个比喻句,作者他连着用上三个比喻句,就像是排比句一样,有一种气势,给我印象深刻。

师:必须为你的理由鼓掌!(全班鼓掌)它虽然不是排比句,但是,因为一口气连着用上了三个比喻,正像你所讲的一样,确实有一种强烈的气势在里面。不但有气势,而且大家注意看——

(课件呈现)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加上着重号的词语。第一个,读——

生:(齐读)有点儿像。

师:第二个,读——

生:(齐读)像。

师:第三个,读——

生:(齐读)仿佛。

师:其实,我们知道,这三个词儿都是“好像”的意思。但是,如果全都写成“好像”,好像独木舟,好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好像田沟里的水蛇。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9:有点机械。

生10:没有变化了。

师:说得好!机械,刻板,僵化,没有变化。而现在这样写,就显得——

生11:灵活。

生12:生动。

生13:轻快。

师:对啊对啊!这不就是小艇本身的特点吗?连用三次比喻,有了一种强烈的气势。而三个比喻,在用词上又很有变化,孩子们,这也是一种美啊!这种美,就叫语言的“节奏美”。来!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这段话。我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师:(朗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

生:(齐读)有点儿像独木舟。

师:(朗读)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生:(齐读)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师:(朗读)行动轻快灵活——

生:(齐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师:好!我们换一换,美美地读,美美地想象。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

师:(放慢语速朗读)有点儿像独木舟。

生:(齐读)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师:(放慢语速朗读)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生:(齐读)行动轻快灵活——

师:(放慢语速朗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我想,威尼斯小艇的样子一定已经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了——

(课件呈现)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有点儿像(        )。船头和船艄(        ),像(        );行动(        ),仿佛(        )。

生:(集体背诵)

师:(播放威尼斯小艇的配乐视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画面,给威尼斯的小艇配上美丽的解说词——

生:(随着画面,集体背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