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成光]20年后,我们是否初心依旧?

聚会怡沁园

顾成光

上海市崇明区有个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原先是个面积为3.5平方公里的林场,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发展为娱乐,休闲,度假,避暑,养心的场所,这场所就叫怡沁园娱乐会所。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座落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邯郸路440号的那个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内的94521班一帮年轻小伙子们,业己毕业20周年,娶妻生子了,事业接近大成。在毕业20年庆来到的时候,相约来到上海。

为了使聚会办得完美,我们选择了怡沁园娱乐会所。大巴车缓缓地驶入园林深处,两旁的树枝拍打着车窗,蝉儿在树梢上叫着,鸟儿在不远处飞着,更显园林幽静,登时心情怡然,不虚“怡沁园”之名。
       拿到五号楼房卡后,坐上导引车,向林荫小道两旁左右瞧盼,林木葱茏,树杆高大粗壮,但却排列有序,很明显这是人工林。车子在五号楼前停了下来,进入楼内,眼前突地一片白色,忽然想起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类似的图片,相比较五号楼的建筑风格显然不是中式的风格,而是西欧的装修风格。中式的风格是红色为主色调,辅以绿釉彩,而西欧的风格是白色为主色调,一切皆白:乳白色的墙壁,乳白色的橱门,

乳白色床单。房门打开后,拉开窗帘,扑入眼帘的那是一块绿草坪,四周由塔松围着,阳光从叶缝中洒落下来,投射到草地上,不难使人想去扑腾几下子足球和高尔夫。掐掐腿上,问问是否到了西洋。

上海是国际大都会,形形色色的外国人比比皆是,以西欧人居多,究其历史,原来是由一位叫戈登的外国侵略者头目倡仪兴建的,他们把自己的习惯也带进上海,自然怡沁园也免不了投合他们的习惯。让国人足不出国门也能体会一下西洋的生活习俗。林中的小木屋更是取材于某部著名的外国小说,大概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吧。整个怡沁园的建筑都不是胡乱设计的,而是精心规划的,绝不是单纯为了一个“住”字,更是为了“怡沁”两个字。这“怡沁”两字都有心旁,体现了休闲养心的目的,既考虑了国人的感受,又考虑了洋人的心理。
       聚会晚会是在拍照留念之后举行,走进餐厅,也是满目的白色,虽然在天花板上西洋大吊灯黄色灯光辐射下白色减弱了不少,但依然脱不了西洋风采。餐桌上每人一份餐具,配置是高脚杯一只,喝红酒用。圆柱形玻璃杯一只,喝啤酒用。小酒盅一只,喝白酒。由于出现了小酒盅,这才让人想起自已还是中国人,还在中国上海崇明。西洋的习惯早被中国同化。而西洋人来时却能按他们的习惯生活,两全其美,设计者不愧为大师风范,既掏中国人口袋里的钞票,又掏外国人口袋里的大洋。

一番觥筹交错之后,老师同学们开始秀才艺了,一向严肃的许老师抢先开唱,他的《夫妻双双把家还》虽然没严凤英的完美,但也为晚会增色不少,以前讲台上的许老师忒严肃,经过这次晚会发现,他有血有肉,不是那种刻板之人。第二个发现便是这次聚会的组织者陈立波先生,在组织晚会上有板有眼,却没发现他手里有任何纸片,所有的晚会程序全在脑子里。不过这次烟草班的人不多,否则晚会气氛会更热烈一点。第三个发现便是20年过去了,同学们关系不仅没有疏远,反而比以前更融洽了,关系比芝麻酒更浓烈。
        更深夜静,老师同学们各自回房休息,怡沁园内小路灯柔和恬静。明天我们又得开始说再见了,远离这片绿色天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