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岭上云(25) 2024-06-25 02:36:39 丁敬的论印诗句“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想必早已深入篆刻人的骨髓,这句诗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恐怕源于“求新思变”这一亘古不变的追求吧。截句刻下这“岭上云”,也是不错的选择。“岭”篆书字本字无“山”头,但清人黄牧甫、吴缶翁刻作均加“山”,此谓从俗。我依先例加“山”,以使大多数人都能读得懂,这也是古文字运用的一个原则。“云”“上”取楚文字式,故全印以楚文字印风格来统协,大调子先定下来再说。 其次是布局的问题。由彩云之变幻联想到思想的活跃,必须要加上浪漫,文字间也就必然要发生呼应与联系才是。设计印稿过程中竟然在印面中部产生了类似太极图一般的勾连。“上”字穿插入“岭”字的下方空间,“云”字托住“岭”字的左侧垂笔,复又呼应“上”字的启笔,如此一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虚实实,不分彼此,团成一气,且又各自独立,动静相安,好生奇妙的感觉!用刀上力求克服楚篆书写之柔媚,以方笔、冲刀塑造刚劲而又毛涩的线质。线上施以适度的残损,以增添拙与生的韵味。不知不觉中,竟溢出些来楚生先生的味道,可算意外收获。印文与印边有连有分,聚散离合,相安无事,闲适而典雅,更契合印文要表达的内涵。边款记述:“思离群方可放眼界,得见岭上云变幻多姿之妙境也。” 赞 (0) 相关推荐 世界文化源于东方,东方文化根在红山! (六) 有人会说三星堆也是文化,河姆渡也是文化等等,是啊!一点也不假,正所以有这些文化的存在.所以我们才需要找到他的根所在,这好比是棵树,就看那棵树最粗大,根又扎的深延伸的更长,那么无疑要数红山文化的传播,它 ... 读印:黄易“卖画买山” 如果说从明代文彭开始算起近七百年是篆刻最为蓬勃发展的七百年,那么,自清代的丁敬开创浙派算起,近三百年,则是篆刻最为鼎盛的时期.所以,当代后学,只要想学习篆刻,则必然会涉及浙派篆刻,而提及浙派篆刻,就必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云朋霞友 明代潘茂弘论印有言"篆法古而章法奇,心须有本",进而又说"空处立得马,密处不容针,最忌笔画匀停,尤嫌棱角峭厉.错综中齐整,飞动里庄严",道出了篆刻作品追求奇特境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洛神赋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与洛神的邂逅以及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无法结合,最终抒发出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歇却狂心 杭州浣花斋赵军先生寄赠新著纪念黄宾虹先生150周年诞辰画册<朴存画集>,收录诸多黄宾虹先生画作.书作,很多系首次发表的作品,读起来很过瘾.其后还收录两方印章,其中一方白文"歇却狂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心足身长闲 宋代诗人魏野有<寓兴七首其一>: 天地劳覆载,日月劳往还. 此尚不能息,何况在其间. 鸟兽饮食外,悠悠无食悭. 如何人异此,昼夜机相关. 顾我道何如,心足身长闲. "心足身长闲&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春蚓秋蛇 己亥春,嘉德春拍出现了缶翁的一方"春蚓秋蛇",不禁令我心动.这方印,缶翁各类印谱中均有收录.查壬午为1882年,缶翁年方38岁,正当年,这方印无疑是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听于无声 (21)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典出<礼记·曲礼上>,意为能在无声之中有所听闻,能在无形之中有所察见,亦可引申为不为事物的表象所拘囿,而能从旁枝末节反推出事物的本意.从艺者,亦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南阜后人 古玺或汉印无论官印还是私印制式,均以白文居多,朱文少而其中以细线居多.元明清流派印也是以细线印为主,至吴昌硕却一反常态,他在充分借鉴古代砖瓦.碑额.猎碣残损线质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了雄浑朴厚.个性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质朴无繁卉 几年前旧作.白文印"质朴无繁卉",乃清人周亮工诗句.老子说"大朴不雕",今人说"质朴无华",均为表达此语意.<说文解字>说,&q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刻竹 自明代王冕以花乳石入印,文人篆刻始以刻石为主,沿袭至今已成为主流.其他如刻金属.玉.牙等材质居其次,偶尔有刻木.刻竹的亦难登大雅之堂,聊以添文人雅趣而已.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刚对刻章感兴趣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