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征文|【过年】忆过年
岁月匆匆。眨眼功夫,又近过年。不由想起了小时候,那时我最盼过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的农村还很苦。我家的茅草屋,一逢下雨,到处漏水。有时半夜突然下雨,我们在梦中被雨水浇醒,不得不起来用盆子或桶四处接屋内的漏水。那时粮食总是不够吃,经常饿肚子,根本不敢奢望有荤菜吃。唯有过年这天,我们才能敞开肚皮放肆吃饭,大快朵颐平时吃不到的肉和鱼,一解馋瘾。在儿时的记忆中,我望眼欲穿,天天盼望过年。斗转星移,往往一不留神,大年又在我的期盼中悄然而至。
记得农历大年这天,爸妈很早就起来忙活了。等我懒洋洋睁开睡眼,屋内早已是香气四溢了。深吸一口,狂喜,是肉香味!火速起床。妈妈已准备了好几种菜,还煮好了一大锅骨头炖萝卜,名曰“喜卜”。爸爸正在写春联。我爸那时是教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在我们那个地方,小有名气。每年过年前几天,好多乡亲都会请我爸帮其写春联。我爸总是有求必应,热情帮忙,以至于自家的春联都是最后才写。
那时候我们一天只吃二餐饭,过年也不例外。早餐依然很简单,随便对付一下。好一阵龙飞凤舞,爸终于写完了,然后准备贴春联。我端着装米汤的盆子,拿着用稻草做成的刷子,屁颠屁颠地跟在爸爸的后面。“贴正了么?”爸站在凳子上问。“歪了歪了”。调整角度,爸再问。“正了正了”,我兴奋地当着“判官”。“进门的右边贴上联,进门的左边贴下联”,爸爸边贴春联边给我讲解一些常识。
春联贴完了,然后点蜡烛,放炮竹,祭奠先祖。整个乡村,炮竹声此起彼伏,蜡烛火遥相呼应,平时寂静的乡村,顿时热闹起来。
临近傍晚,爸妈终于张罗好了一桌颇为“丰盛”的年庚饭。我早已是垂涎欲滴了。“爷爷,奶奶,快来吃饭”,我几乎是连拉带推地把爷爷奶奶拉到了桌子边,坐好。爸爸点燃一挂炮竹,兴奋地宣布——开餐,炮竹还没响完,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狼吞虎咽了。这时,妈妈总是不忘怜爱地提醒着我:“崽伢子,慢点吃,别噎着啦。”不经意间,看见妈妈的眼,眼角处有晶莹的亮光在闪动……
吃完年庚饭,一家人围坐在烧得通红的炭火炉旁,边吃瓜子花生等零食,边烤火话家常。俗称“坐岁”。这时,我会收到长辈们给我的红包,寓意平安吉祥、红红火火。只是,红包在我身上呆一夜,第二天又得交给妈妈“保管”了。妈妈说:“我帮你攒着,开学了给你买学习用品。”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年庚饭后,妈妈发给我的一挂一百响的炮竹。我舍不得一次点燃,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炮竹一个一个拆下来,慢慢玩。数来数去,一百响,其实很难拆出一百个小炮竹来。我点燃一根香,握在手里,时不时地点燃一个炮竹,丢出去,“嘭”,好刺激。小伙伴们在一起放炮竹,太顽皮了,有的故意把炮竹插到稀泥里,点燃,一炸,泥土四溅;有的故意点燃一个,丢到门前小沟里,污水四射;有的故意点燃一个,用脸盆罩住……没放响的炮竹我们也舍不得放过,捡起来,折断,倒出火药,用燃着的香一点,“嗞”的一声,火光四射,浓烟升腾,地上烧出一块奇形怪状的地图。
往事如烟……
改革开放,百废俱兴。如今,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社会上的食品和玩具已经越来越丰富,炮竹也早就失去了原先的魅力。现在的小孩,按生活条件来说,每天都像在“过年”!
孩子们啊,珍惜吧,你们是真的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加油吧,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奋发图强是老师对你们的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