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新新人类“原年人”的时尚“云过年”

昨天应一向具有媒体监督敏锐触角的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节目《今日新闻汇》的采访,聊起了新新人类“原年人”的时尚“云过年”话题。
牛年春节,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第一个春节假期,全国各地不少人,自觉响应政府号召,减少人员流动,选择“就地过年”。
于是,网络流行语“原年人”突兀而生,并且一不留神成为继“打工人”之后的全民热词。
新新人类“原年人”,意即“原(就)地过年”之人;“原年人”过年的主要方式,即“云过年”。
由“原年人”“云过年”派生,相继延伸出一个个时尚新词组,例如:
其一,就“递”过年。
原年人主张“人员少移动,货物多流动”,所以快递就成为“云过年”重要的民生保障。
就“递”过年,关键词在“递”。原年人不返乡,心意不可能不返乡。
于是,原年人遂将“乡愁”装进一个个的快递箱,快递给家乡的父老乡亲。
这边厢原年人快递乡愁,那边厢家乡父母快递牵挂。
许多原年人都惊讶地发现,原来爸妈还有一种惊人的能力,一大堆家乡特产总能被他们塞进小小的快递箱。
其二,云聚餐。
中国的文化习惯,过年了,必须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大快朵颐,大饱口福。
新新人类原年人不返乡,聚餐的环节可不能省,于是“云聚餐”便是最佳选择。
“云聚餐”诞生于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时的全民宅家期间,其原初模式是三五好友,打开手机,在微信群里,对着视频,干杯聊天,把焦虑情绪中解放出来。
而原年人的云聚餐,基本模式依旧,但大家更热衷争相上传年饭食物图片,天各一方,竞相斗图,热闹之中忘却身是客。
精明的商家看到赚钱的门道自然不会放过,纷纷亮出十八般武艺,为过年云聚餐推波助澜。
例如,华为云与海底捞开启神仙合作,推出了“云嗨聚·联接爱”活动。原年人可以在海底捞的“云包间”,与在异地的亲朋好友享受 “云聚餐”;可谓虽是异乡过年,却可云上团圆。
云拜年。
过年不拜年,总感觉不像过年。于是云拜年出手来相助。
“电话拜年”、“微信拜年”、“QQ拜年”、“视频拜年”等“云拜年”方式,既避免了人员聚集和肢体接触,减少了感染风险,又可以保留民族的拜年习俗,可谓一举多得。
万能的“云拜年”,还可以新鲜有趣,譬如散布在各地的全家老少可以齐上阵,一起录制拜年视频,“见屏如面”,天伦之乐依旧。
除了个人“云拜年”行为外,社会集体“云拜年”亦欢乐上阵。
例如,2月8日晚,大量网友开始刷屏晒出自己的“朋友圈第一支拜年舞”,并引发快手、微信短视频的头部作者跟风发布自己的“AI拜年舞”视频。
这一“云拜年”火爆现象的始作俑者,是百度联合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发起的“AI云拜年,舞福临门”活动。
参与AI云拜年者,只需上传一张正脸照片,几秒钟就可以生成专属的拜年舞视频,并能随机获得好运舞、拜年舞、出道舞三种不同主题的舞姿,定制个性化的祝福语,为亲朋好友送上“新颖”的AI云拜年。
其四,云庙会。
庙会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也是全国不少地方代代相传的春节传统习俗。与时俱进,令人耳目一新的云庙会也惊艳出台,为新新人类原年人云过年助兴。
例如中国移动咪咕圈圈的“云上庙会”虚拟主题空间,集合5G云拜年、AR云合拍、AI云庙会等短视频黑科技玩法,围绕“国潮视觉设计”和“民俗社交体验”,将传统庙会民俗搬到云端,既为原年人们打造了“云上庙会”的“年俗空间”,也为潮人们提供了春节社交的“云上聚会场地”。
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正向发展和疫情防控的无奈影响,无心插柳地催生出新新人类原年人云过年的许多新兴应用场景。
新人类“原年人”过年主流方式改变了,但只要“云过年”背后的乡愁牵挂依旧,民俗年味便会依然长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