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机动车是一种高速运动,这种高速的运动会挑战人的处理能力,所以需要对驾驶人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规则意识培养。但这些显然不够,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千差万别,精神状态各异,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加上环境因素,犯错误的机率增加很多,所以不仅需要训练人操控机械进行高速运动的技能,还需要驾驶人心存顾虑,意识到自己和他人都可能因能力不足而犯错误并威胁生命,这种顾虑就是风险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性之一:深悉危险,才会懂得避让。但改变人性,需要时间和机会的磨练。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我国对驾驶人资格培训和考核进行了大胆改革,快速培养出超过4亿的驾驶人。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过分追求驾驶人培训的速度,质量就很难控制,这个结果可以从这些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看出一些端倪。我国驾驶人从学习到拿到实习驾照一般需要64个学时(小汽车的驾照,C1),从报名到拿证最快不到2个月,通常是2~4个月。这个速度,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多见。另据业内人士介绍,影响获得考取驾照速度的主要瓶颈在于选择的驾校是否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职业操守,驾校能否及时提供教练和车辆,如果驾校的教练团队业务素质高,师资力量充沛,训练车辆足够,训练场地宽敞,能够可以尽快安排练车、协助报考,中间等待时间会大大缩短;如果驾校能力不足,学员在排队等待考试的这段时间里,练车的机会很少。所以我们的驾驶人培训基本就在学习、备考、约考、考试循环中“填鸭式”地进行,缺少理论和实践的反复相互校验、加深印象的机会,更缺少需要长时间才能实现的意识强化训练机制。从时间和流程的角度来说,这种驾培的应试色彩和速成特征比较明显。我国的驾培流程设计中,没有独立设置风险意识培养的环节,也没有考虑风险和规则意识建立所需要的实践积累过程,这对于驾驶人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强化是明显不足的。我们借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以下简称“新州”)驾照考试和训练流程中的风险意识考核的环节,对比进行介绍。新州获得正式驾驶执照,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学习驾照(L,Learner Licence)、一级临时驾照(P1, Provisional P1 licences)、二级临时驾照(P2,Provisional P2 licences)、正式驾照,整个过程耗时最少36个月。对于新州本地25岁以下的人所需时间周期更长。这种进阶式的训练和资格的区分设计,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就是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制度建立,向驾驶人传递非常明确的信息,即:人的能力、意识和经验存在差异,让驾照持有者和计划持有驾照者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在驾驶人群体里的位置和欠缺,权利和责任。(见图1)新州获得驾照的流程和我国驾驶人培训流程类似,表面上看只是时间长了些,考试内容和步骤有些区别,但仔细观察新州获得四个级别驾照的前提和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会发现新州驾照的级别进阶考查和时间进度里,最关键的并不是驾驶技能测试,而是风险意识测试。参加风险测试必须有12个月的陪伴驾驶和120小时(含20小时夜间驾驶)的驾驶经验积累(25岁以下学车人需要执行这些规定,成年人不需要,因为成年人即使不开车,坐车出行的经历也很多),再加上12个月的有限速条件的独自驾驶,如果这期间没有交通违法行为,才可以参加风险意识测试,申请晋级;如果有交通违法行为,还要增加时间、处罚和学习等。这个环节的设置,等于把风险意识培养放在了最关键的位置,是整个驾驶培训中最难通过的部分。这一流程告诉所有学车人,驾车上路,技能和场地测试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风险意识。图2:P1(红色)P2(绿色)驾照持有人驾驶的车辆必须粘贴的标贴。圆圈中的数字是限速值,提示同路驾驶人此车的驾驶技术状态。没有通过风险意识测试,则不能升级为P2(绿色标签)临时驾照具体来讲,新州如何进行风险意识测试?测试主要在电脑上进行(详见图3-图8)。主要方法是:播放一段从车前窗驾驶人位置观察到的路况场景,然后让“准驾驶人”根据车辆行进中的发现,在驾驶人认为应该引起注意和做出反应的时候点击“现在反应”的按键;如果是模拟驾驶舱,需要的操作是脚踩刹车,将车速降低到合理的数值等一系列谨慎操作。比如,录像显示车辆在行进中,发现要进入居住区时就要点击“现在反应”按键,示意系统你已经提高了警惕,开始降低车速。如果在路口有车辆要转弯,你也要立刻点“现在反应”按键,示意系统你已经观察到了风险。总之,发现所有的潜在危险就要有反应和记录,也就是要记录下驾驶人眼睛观察到风险并且脚要去踩刹车降低车速的点。这项考试并不容易,类似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其训练考核的是一种视觉观察能力和操作上的反应能力。图4:第一道测试题的题目要求,点击绿色键,即:Play键后开始测试图7:做对了提示“这是一个好的反应”,可以继续进行测试图8:如果做错了,提示“反应错误”,然后可以继续做测试,也可以重做,重做时可能就不是同一场景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了先生存下来,没有经验和风险意识的专门培养,也可以有条件驾车的例子并不少,如新州的P1临时驾照、美国一些地方专门为困难家庭的学生核准的专门线路上使用的有条件驾照(单人驾驶,专线专时使用,禁止夜间开车等等,以解决无人接送上下学和打工的问题),这种规定的前提是严格受限并且限期结束。今天,在我国已经培养了4亿驾驶人时,需要思考如何解决驾驶人的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问题。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如何让新增驾驶人群能够建立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更应该考虑已有驾驶人群的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如何改善提高,在现阶段后者更为重要。从技术手段的角度来说,需要的不是应试教育方式,而是互动和操作的训练,在实操演练中加深印象。现在已经有很多办法可以实现“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测试,随着VR驾驶培训和模拟驾驶舱技术的出现,电脑乃至手机APP考试与阅读环境的建立,这类测试在硬件上的阻力越来越少,成本也在下降,而且可以做得更好,难点主要是建立与持续更新题库和考试制度设计以及如何普及这种考试平台的问题。我们应该在新驾驶人培训的进阶环节、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满分教育环节、常态驾驶人的驾照更新和申领环节、购买保险环节等,都单独设置“风险意识测试”和过关制度,并用更多互动场景技术手段优化“规则意识”考试环节;在各种类型的运输公司、出租车公司、快递公司,在学校和社会各种单位,在街道和社区,甚至在乡村,应大范围地建立“风险测试”和“规则意识”训练环境与课程制度,还应该考虑鼓励开发有游戏性质的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测试APP,面向全社会普及路上的“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要完成这项工作,需要驾照的管理制度创新,教育和培训激励机制创新,课件内容的专业开发,全民交通风险意识培养战略的设计等,这些也都是迫在眉睫和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官点”,作者: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3M交通安全系统部首席交通安全教育与政策联络官 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