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常三派相声比较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大致相同或相近似的某些艺术家所形成的统一体。它是在社会各种矛盾斗争中产生的,是在艺术论争和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艺术流派是艺术发展中的产物。流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比较突出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艺术手段,专家学者和业内同行的认同以及有相当广泛的支持者、效仿者和观众群(粉丝)。
构成艺术流派的形式很多,戏曲界、音乐界、美术界、文学界等都有很多颇有影响的流派。比如京剧界有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书法界有欧柳颜赵四大家,电影界、文学界有三大流派,相声界有没有呢?有!
人们公认“侯(宝林)、马(三立)、常”为对口相声中的三大流派。侯马两派的特点已有不少比较系统的论述,论述常派艺术特色的文章比较少。特别是将这三个流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论述的文章更是少见。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将这三派相声进行系统比较,将这三个不同流派的艺术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和“比较”,不仅对这三派相声的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及艺术风格会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而且对于相声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推动。
为了清晰和直观三个流派的比较,先将侯派和马派进行比较,然后再将常派与侯、马两派进行比较。
侯派相声与马派相声比较
“比较”从几个方面进行:1代表人物、2代表性曲目、3文体风格、4语言特点、5表演特点、6笑料分类剖析、7讽刺对象与捧逗关系、8喜剧美学倾向、9业内影响与观众群
一、代表人物
侯派:侯宝林
马派:马三立
马三立经典爆笑相声《逗你玩》
二、代表性曲目
侯派曲目5篇:《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婚姻与迷信》、《关公战秦琼》、《改行》
马派曲目5篇:《开粥厂》、《相面》、《黄鹤楼》、《今晚十点钟开始》、《似曾相识的人》
三、文体风格
侯派多以论述体见长,清新儒雅,多以俨然学者出现,先提出论题,然后展开论述,在论述中旁征博引,结构笑料。如《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婚姻与迷信》、《阴阳五行》、《一贯害人道》、《普通话与方言》、《讲帝号》等。侯宝林的相声潇洒大方,化俗为雅,讽刺犀利,趣味横生。
马派多为叙述体,以平常人身份通过讲故事经意或不经意的吹嘘自己,冷面搞笑。如《开粥厂》、《黄鹤楼》、《今晚十点钟开始》、《似曾相识的人》、《相面》、《卖挂票》、《文章会》等。马三立的相声幽默含蓄,俗中见雅,回味无穷。
四、语言特点
侯派强调语言的美感、时尚和精炼。说出话来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就像是流淌的音乐。讲究运用语言、语汇与时俱进,准确生动的运用时代的流行语言、时髦词汇,三言两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融入亲切和谐之中。表述语言精炼生动,是少有的能够驾轻就熟运用语言艺术的语言大师。他的相声语言有强大的气场和感染力引导你就范。
马派的语言追求朴实自然,极其生活化,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娓娓道来。暗中下套,吸引着你不得不听。其实,马派对于所表演文本的语言、文字的要求极其规范和苛刻。看似随随便便,实际一哼一哈、一招一式都在严谨的规范之中。贯口也与众不同,轻松,自然,让你赏心悦目,熨腹贴心。他运用时代语言与侯派反其道而行之,侯先生是正用,增加其时效性;马派是逆用,增加其幽默性。逆时、逆地、逆行业、逆常态的今词古用或古词今用,跨行业、跨性别、跨年龄的逆用。如《吃元宵》中对于孔子周游列国的描绘,幽默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五、表演特点
侯派的表演追求潇洒生动,惟妙惟肖。马派的表演多是点到而已,偶有漫画式夸张造型如《相声的魅力》中的猫、《开粥厂》中的金鱼儿银鱼儿赛叫驴儿等,追求含蓄和幽默,谑儿不虐,乐而不淫,俗不伤雅。
相声《夜行记后传》侯耀文的老爷车
六、笑料分类①剖析
1筛选和运用笑料类型是凸显风格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侯派五段相声为例,比较凸显和经常使用的笑料分别是:评谑占全部笑料的26%、模仿(模仿秀)占19%、悖谬占10%、即否7%、责谬6%、赞扬5%,这6类笑料占全部笑料的73%,应该说这6类笑料是侯派相声搞笑的主要手段。
侯派这些作品,立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包袱的穿插设计恰当、给力,都是先提出有关戏曲、语言、宗教、哲学等方面的论题,然后展开论述,在论述中旁征博引,引发笑声;大量使用犀利的评谑(对一事物进行评论和否定)占全部笑料的26%,大量使用戏曲、方言、民俗中的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模仿(模仿秀)手段,为立论做佐证,占全部笑料的19%;大量运用悖谬(荒谬)笑料以重点揭露和勾画韩复榘的暴虐无知、伪警察的蛮横可笑及旧习俗的荒诞无稽占10%;比较多的运用对一问题先以假定、又马上否定的即否笑料占7%,而很少用马派惯用的自谑自嘲和常派捧逗相互戏谑的笑料。
2马派在这些相声中使用比较多的笑料,分别是责谑19%、戏谑15%、错谬10%、痴谬10%、自诩10%、自谑(自嘲)6%,共占全部笑料的70%。这6类笑料是马派相声搞笑的主要手段。对比可见,两派运用的是截然不同的搞笑手段。
马派运用笑料,与侯派泾渭分明。他塑造的是爱好吹嘘自己又怯懦为人的小人物,讲的是这种人的故事。大量笑料来自痴谬类,说大话、说错话、说傻话的笑料占全部笑料的24%;其次是因此遭到(捧哏)驳斥和批驳的责谑笑料占19%,表现小人物自谑和自诩的笑料占16%。此三项占全部笑料的59%。
评谑 |
模仿 |
悖谬 |
即否 |
责谑 |
赞扬 |
戏谑 |
痴谬 |
错谬 |
自谑 |
自诩 |
|
侯派 |
26% 1 |
19% 2 |
10% 3 |
7% 4 |
6% 5 |
5% 6 |
|||||
马派 |
4% |
19% 1 |
15% 2 |
10% 4 |
10% 4 |
6% 5 |
10% 3 |
注:表中下一行数字为使用笑料多少排列的顺序,空白处均在4%以下,未列。
七、讽刺对象与捧逗关系
侯派作品中所讽刺和嘲弄的人,既不是捧哏也不是逗哏,既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一个局外人——虚拟的他或它。侯派的捧逗关系类似大单边,逗哏是主述者,捧哏只是对逗哏的讲述表示赞许或置疑。
马派作品中主要讽刺嘲弄的对象,不是局外的他,也不是你,而是“我”——自己。马派的捧逗关系也多类似大单边,捧哏对逗哏所讲所述也只是简短地判断或否定。
八、喜剧美学倾向
侯派相声习惯于开门见山地阐述理念,以讽刺他人它事搞笑,讽刺的分量多一些。马派相声习惯于通过自嘲搞笑,自嘲的分量多一些。
九、业内影响与观众群
侯派门下传承弟子很多,桃李满天下。比较宗其流派风格者,第二代有侯耀文、马季、郝爱民、师胜杰等,第三代有姜昆、刘伟、王谦祥、笑林、常佩业等。此外,私淑侯派风格者也很多,喜爱和追捧侯派相声的观众与粉丝数以千万计。
马派传承弟子也很多,但宗其表演风格的不多。第二代有马志明、马敬伯,第三代有马六甲,私淑马派表演风格者特别是模仿秀与粉丝也以千万计。
通过对两派的对比,使我们看到侯马两派在许多艺术手法上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各有千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用侯马两派对比常派,会对常派独树一帜的特点印象更深刻一些。
常派相声与侯马两派相声比较
一、代表人物
常宝霆白全福常贵田常宝华
确定常派的代表人物比较难,这是总结常派相声、确定常派相声和剖析常派相声艺术的一个瓶颈,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个课题。以往我们对常派特点看不清楚,症结就在这里。以谁为准?以谁的代表作品取样?常氏相声对于社会影响的历史跨度很长,名人众多,八仙过海,各有绝活,不同人、不同时期对相声和整个文化事业贡献很大。20世纪30--50年代有常连安、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先生;20世纪30--90年代有常宝霆、白全福先生;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有常宝华、常贵田、苏文茂先生;还有今天舞台当红的常宝丰、王佩元、常贵德先生。这些人既有常派相声的共性,又在长期艺术实践中个性十足。以谁来代表常派相声?怎样才能求出常派相声的最大公约数?
瞻前顾后,从常派最鲜明的特点:大开大合,捧逗并重,嬉戏不羁,闹而不谑的大子母手段看,似应以常宝霆和白全福、常贵田和常宝华两对为代表人物。因为常连安、常宝堃、赵佩如、常宝霖上个世纪30--50年代的辉煌,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常宝堃、赵佩如是相声界十分敬仰的捧逗俱佳的大师级人物,但是并不是嬉戏不羁、闹而不谑的最有代表性的搭档。常宝丰、常贵德、王佩元等,相对登上相声舞台的时间还比较短。研究常派相声特点可以以常宝霆和白全福、常贵田和常宝华两对为代表人物,上衍常连安、常宝堃、赵佩如、常宝霖、苏文茂,下延常宝丰、王佩元等,悉心找出常派艺术精华的最大公约数来。
常派相声不等于常氏相声,常派相声闹而不谑、捧逗并重的特色,是常氏几代人与他们的捧哏精诚合作共同创造出来的珍品。
因为常派相声的最大特点就是捧逗身份的变换,极尽搞笑之能事,启动两台发动机搞笑,根据需要巧妙地进行交叉互补。它是常氏家族与他们的合作的捧哏,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演出形式。这种捧中有逗、逗中有捧、捧逗换位、捧逗并重的形式和特点,既是半个多世纪常派薪火相传的“秘笈”,也是区别于其它流派最为鲜明的标志。常宝堃、赵佩如是这样,常宝霆、白全福是这样,常贵田、常宝华是这样,常宝丰、王佩元也是这样。
二、常派代表性曲目
取常宝霆白全福王佩元《挖宝》、《一支新花》、《拉洋片》、《我爱乒乓球》
取常贵田常宝华《保卫西沙》、《帽子工厂》、《福寿全》
参考曲目:常宝堃常连安常宝霖《闹公堂》《拴娃娃》、《大上寿》、《小孩语》
常宝丰王佩元 《坐唱数来宝》
苏文茂朱相臣 《论捧逗》
《福寿全》常贵田
三、文体风格
侯派多以论述体教化人,马派多以平常人身份以叙述体启示人,常派既不似专家学者,更不仿邻里俗人,而是多以相互嬉戏争辩者的身份出现,以其过程和结果警示人、娱乐人。
四、语言特点
侯派强调语言的美感、时尚和精炼。马派的语言追求朴实自然、生活化。常派的语言特点是既不像侯派那样时尚和高雅,也不过于生活化,而是提高调门与观众交流,以声夺人、以情喜人、吸引观众,与观众互动是常派的语言特点。
五、表演特点
侯派除了某些模仿秀外表演幅度不大,马派也只是在与捧哏交流时有些小幅度走动。常派表演幅度很大,发托卖像,跳出跳入,时而与观众交流,时而进入片断模拟,动态笑料丰富,当年“文明戏”的表演基因时有再现。
六、笑料分类比较与剖析
常派擅长用和最常用的笑料是捧逗间的“戏谑”占全部笑料的17%、评谑占13%(大大的少于侯派的26%)、彼此间“责谑”占11%(大于侯派的6%,少于马派的19%)、装傻充愣的痴谬占8%(大于侯派的0.5%),彼此戏谑是常派主要的搞笑手段。
七、捧逗关系
相声在制造笑料方面一般都是以逗哏为主,占有较大的比重。“一头沉”逗捧分量大约在4: 1左右,“子母哏”大约在6: 4或5: 5左右。常派的逗捧关系比较特殊,捧哏的分量都比较重,如白全福在《大审诓供》、《拉洋片》中为捧哏,常宝华在《富贵图》中为捧哏,常宝霆在《挖宝》中为捧哏,有些要超过5: 5,有时甚至达到倒4: 6。
常派相声捧逗关系的另一个特点是:捧逗并重、互为捧逗,捧中有逗、逗中有捧,运用灵活,独树一帜。
八、业内影响与观众群
常派门下传承弟子很多,比较宗其流派风格者,第一代常连安,第二代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白全福、常宝华、常宝丰,第三代有常贵田、王佩元、常贵德等。此外,业内受常派影响,私淑常派“捧逗并重、相互戏谑、互为捧逗、捧中有逗、逗中有捧”风格者也很多。如:杨议、赵伟洲、杨少华的相声《枯木逢春》、《肉烂在锅里》,马敬伯、王宝童的相声《五红图》,都有过一些借鉴;特别是姜昆和李文华的相声,对常派“捧逗并重、相互戏谑、互为捧逗、捧中有逗、逗中有捧”的运用不仅融会贯通,而且有新理念、新发展,在他们表演的相声中姜昆逗中有捧、李文华捧中有逗,相互嬉戏的笑料(如《北海游》)新颖别致、俯拾皆是,是子母哏相声多元化表现的一种尝试和亮点。
侯、马、常三流派相声比较
侯派相声 |
马派相声 |
常派相声 |
|
文体风格 |
以论述严谨、旁搜博采见长。论述的对象是“他”或“它”。 |
以朴实自然、自叙自嘲见长。嘲讽的对象是“我”。 |
以生动细腻、相互嬉戏见长。戏谑的对象是彼此的“你”。 |
语言特点 |
简洁明快,追求美感、时尚。 |
朴实无华,含蓄自然。 |
洒脱明快,注重与观众交流互动。 |
表演特点 |
清新儒雅,潇洒大方。 |
重在神似,点到而已。 |
炽热火爆,闹而不喧,动态笑料颇多。 |
笑料特点 |
以“评谑”、“模仿秀”、“责谑”等为主。 |
以“悖谬”、“痴谬”、“自嘲”为主以及近于荒诞的夸张。 |
以“戏谑”、“责谑”、“评谑”为主。 |
捧逗关系 |
一头沉,捧哏辅助逗哏,捧逗比例约三七开或二八开。 |
一头沉,捧哏辅助逗哏,捧逗比例约三七开或二八开。 |
子母哏,捧逗并重,平分秋色,捧逗比例约五五或倒四六。 |
美学倾向 |
讽刺犀利,模仿惟妙惟肖,致力于推陈出新。 |
幽默含蓄,回味无穷,乐而不淫,怨而不怒,俗不伤雅。 |
“雄辩”、“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
传承人 |
马季、侯耀文、师胜杰、姜昆等 |
马志明、马敬伯、马六甲 |
常宝丰、王佩元、常贵德等 |
观众群 |
人数众多,影响深远。 |
人数众多,影响深远。 |
人数众多,影响深远。 |
通过对侯、马、常三派相声艺术的归纳和比较,使我们对侯、马、常三派相声在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有了一些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侯、马、常三派相声各领风骚,都是相声艺术无比珍贵的瑰宝。对此加以深入研究从而使之传承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