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斯科特·派克《寻找石头》||易客
读斯科特·派克《寻找石头》
一
岁月的劫灰,缓缓地落入我面前的一杯清茶,这杯茶便有了浓郁的时代的滋味。
但是时代病了。时代并没有把我塑造成一个“木匠”。如果我是一个木匠,在我做一把椅子之前,我就会知道这把椅子的形状。但是时代没有把我塑造成一个木匠。这让我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从来不知道自己会把它做成什么样子(就这样一直迷惘着做了许多事)。
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需要木匠,也不再需要像木匠一样清醒的人。这个时代确实病了,几十年来,我的时代才是一个“木匠”,它一直想把我们打造成它设计好的木偶。
是的,有人一直致力于把我们打造成他们掌控的木偶。基于这样的理由,我相信,我读到的许多书都是木偶型作者写成的,他们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我们也变成一个个木偶。
唉,我已经受够了人形木偶们写的书。现在的我,一直渴望,多读一些主体意识特别强烈的自由人(而非人形木偶类作者)写的著作。
二
我正在读的一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派克,就是一个主体意识特别强烈的自由人。
小时候, 斯科特·派克就因为想的太多和童言无忌,让人印象深刻;中学的时候,他宁愿住精神病院,也不愿回到父母亲为其安排的直通美国名校的私立中学;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为了不依靠家人,他去当军医,驻扎过冲绳岛,反对过越南战争;后来自己开诊所,再后来写书做演讲,成为心理学大师,新观点层出不穷,声名远播。
斯科特·派克在《所有人走的路:寻找石头》一书中谈到了自己的身份。他说:“我有很多不同的职业身份。我是心理医生,是作家,是讲师,是共同体组织者,也是管理顾问。”作为一个心理学大师,斯科特·派克非常成功地把这些身份集于一身。
《少有人走的路》是斯科特·派克写作的一套系列书籍。这个系列一共八本,分别是:《心智成熟的旅程》、《勇敢地面对谎言》、《与心灵对话》、《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不一样的鼓声》、《真诚是生命的药》、《靠窗的床》和《寻找石头》。
斯科特·派克这个系列的第一本《心智成熟的旅程》出版后,得到了读者莫大的认同,销售量达到3000万册,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停驻了近20年的时间,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为什么他的书20年来在世界上如此畅销?我们来了解一下他开始写作这套系列书籍时的时代背景。
1970年代,美国由于深陷经济危机和越南战争的泥潭,整个国民精神萎靡不振,就连当时的当时的美国领导人卡特也忧心忡忡,说美国人需要来一场心灵的救赎。这个时候,有一位精神科医生,考虑竞选美国总统,试图挽救国民的精神。
这位精神科医生就是《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的作者派克。虽然他没有去竞选总统,但是他1978年出版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却事实上成为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食粮。读这本书,甚至一度成为一种风尚,身边的朋友,如果有哪个愁眉不展,那就给他送一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三
我读的《 寻找石头 》是这套系列书籍的最后一本。这本书是斯科特·派克和他的妻子莉莉在英国旅行、寻找史前巨石的全记录。他们的这次旅行历时21天,斯科特派克以时间和旅行途中的具体经历为顺序,以散文的笔法,详细记录了他们这次旅行的经过,以及在这次旅行过程中,他对人生诸多方面的思考。
斯科特·派克为这次旅行的每一天写了一个章节,所以全书共有21章。 在这些章节中,斯科特·派克思考了理性、浪漫、瘾、神圣、改变、信仰、衰老、为人父母的爱与哀愁、金钱、死亡、朝圣、感恩、和平、冒险、体贴、空间、时间、艺术、一体、绝望等人生重大主题。在每一个主题上,斯科特派克都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和认识。所以这本书的中文版序言有如下所说:“他们的旅行与其说是在寻找石头,不如说是在探寻人性之谜、生命之谜”。
斯科特·派克在这本书中说:“为谜着迷的体验是双重的。一种是破解谜题的快乐,一种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快乐。” 斯科特·派克所寻找的各个史前人类巨石阵,迄今为止仍然是人类没有破解的谜题,而他对这些人类遗迹的着迷令人动容。这样的着迷是一种纯粹的着迷,其中几乎不涉及任何功利目的。
我这半生中对《易经》的着迷与 斯科特·派克对史前巨石的着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我能够比较深刻地理解斯科特·派克的这种追求。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与斯科特·派克形成了一种共鸣。
四
西方心理学家对人类心灵和生命中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对我们的心灵会有切实的帮助吗?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十分肯定的。
让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作为一个心理学大师,斯科特·派克在他的生命旅程中,也有十分迷惘的时候。看来不管是谁,不管他有多么厉害,在其一生中总会有迷惘之时。在书中 斯科特·派克如此描述了他的情况:
不知为何,大自然之美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触动我了,我不再留恋乡间景色。就在那一年,珍馐佳肴也不再令我兴奋了,虽然我依然不爱吃快餐,但食物对我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重要。此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伟大的艺术对我来说也失去了魅力,我依然欣赏它们,但不再渴望拥有。到了1984年,我如日中天的名气都不能令我觉得兴奋了,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后来,再迷人的女性在我眼里也不再具有吸引力,也就是这时我开始感到抑郁,对任何事都毫无兴趣,连走路的动力都没有。
针对自己的这一情况,斯科特·派克去见了他的精神导师,向她讲述了内心的变化。他的精神导师对他说:“对于你的这种症状,我们专门有个名称,叫感官黑夜。”在她的指导下,斯科特·派克最终走出了这样的“感官黑夜”。 斯科特·派克说,自那以后,他实现了将喜悦和感官的分离。
斯科特·派克讲述的自己这一段类似于抑郁症的经历,我相信许多人都遭遇过。如果是我们自己或者是我们的某个亲人有了这样的症状,我们会感觉到十分棘手,甚至一筹莫展。如何从这种糟糕的状态中走出来,一定是许多人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我也一样。
针对“感官黑夜”这种状态,我做了一些延展性阅读,进一步仔细了解了“感官黑夜”的内涵,和如何走出感官黑夜的方法,感觉到自己拥有了走出“感官黑夜”的心灵力量。这样的收获令我感到十分满足和惊喜。
五
大家已经注意到,现在的很多人都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微信的交流上。可以想象这些人在独自的生活中一定是非常孤独的,微信几乎成为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他们在微信交流中寻找虚幻的存在感,时间就在这种状态中悄悄流逝。我们是不是应该减少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在这方面, 斯科特·派克的做法会让我们得到启发。旅行中的斯科特·派克仍然思考许多问题,不停进行写作,创造着他人生的价值。斯科特·派克的这种惜时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他说:“ 时不我待是很残忍的。”而面对时间的不断流逝和自己的不断衰老,斯科特·派克不仅能够坦然面对,而且还能够品味其中的美:
我不是在凄切哀鸣,而是如数家珍,道尽衰老的美与益。
在旅途的混乱中,他寻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被看见,也不是所有看见的问题都会有答案。”
在谈及浪漫时,他说:“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有着残酷的结局,而残酷的结局,却并不妨碍事物本身的美好”。
在谈及写作的时候,他说:“每次我在写作时,我都会有种感觉。除了写,我别无选择,这是我的天职。”
斯科特·派克的这些话,我相信,都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朝圣之旅,或者说如果我们能以发现的眼光去生活,它就变成了一种朝圣”。斯科特·派克的寻找石头之旅,是发现之旅,也是朝圣之旅。
也许关注远古巨石阵之谜的朋友会更加觉得这本书的有趣。确实,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单纯地解答巨石阵之谜的书,但是,斯科特·派克一直在试图搞清楚远古巨石阵之谜。在书的结尾处, 斯科特·派克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史前巨石是艺术,他提醒我们注意“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他说:人类有种激情要比其他的激情更强大,这种激情就是艺术灵感。这种激情甚至会让一些人在和平时期选择痛苦和献身。
六
在阅读翻译作品的时候,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我们很少能感觉到译者的存在。可是译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译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作品的喜恶。
《寻找石头》这本书的译者阿荣说,她翻译这本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中,她每天工作12个小时。她的勤奋以及她的工作效率令我感到吃惊。
阿荣的本名是李荣。她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译者,毕业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主修英语文学和心理学,获荣誉学士学位,已出版的译作有《自卑与超越》、《晚年优雅》、《人论》、《寻找石头》、《陶艺圣经》等 。 作为一个主修心理学的学者,由阿荣来翻译斯科特·派克的《寻找石头》,大概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寻找石头》这本书的译文,典雅而晓畅,犹如山涧清流,处处蕴涵着一份潺湲而清澈的喜乐。作为一个诗人,阿荣的译文中也处处盈溢着一种盎然的诗意。
“一大早,我就看见两只松鼠你追我赶的,我心里一动,莫非立春了?”远在加拿大的阿荣,今晨在微信里对我们说:“那种追不是嬉戏,是谈情说爱,可以感觉到,试探来试探去的”——今天这个日子的确是立春——从她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阿荣对万物有着一份异常的敏感和直觉:
祢
今天无比的想念祢
但不知道祢在哪里
甚至不知道
是否存在着一个祢
穷尽世间最美妙的辞藻
我也无法描绘出
祢的模样
只能在想象中
畅想
我奔跑穿梭于
梵高的金色葵花地里
喜悦得令人晕眩
向祢奔去
上面的这首小诗《祢》,是《寻找石头》的译者阿荣的诗,我特别喜欢。以她的勤奋和聪慧,译者阿荣,正向着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所在奔去。
~END~
斯科特·派克1936年出生于纽约市,1958年在哈佛大学拿到了学士学位,1963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1963年至1972年在军中服役。1994年,他获得了坦普尔国际和平奖;1996年派克还获得了美国乔治顿大学颁发的知识、信仰和自由奖章。斯科特·派克因患癌症于2005年9月25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家中逝世,享年69岁。他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他的杰出不仅在其智慧,更在于他的真诚和勇气。
译者:李荣 诗人,翻译家。毕业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主修英语文学和心理学,获荣誉学士学位。已出版译作《自卑与超越》,《晚年优雅》,《人论》,《寻找石头》,《陶艺圣经》 。
易客,山西原平市人,山西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易学研究会副会长,博雅书院作家群成员,平生喜易与弈。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诗歌报》、菲律宾《世界日报》文艺副刊、《诗歌月刊》、《山西文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和诗作多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