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4-从巫觋文化到古儒文化

看似荒谬的占卜术,在远古时代竟然不可或缺。   王东岳:占卜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当时信息量低的一种决策方式。   看似无关的巫文化古儒文化竟然本属同源。  王东岳:我们今天突然觉得巫文化儒文化好像差别很大;哲学文化、科学文化差别很大,其实中间都是一步一步过渡的,没有重大的裂痕。    在历史的原点,科学都可能是真理的悖论。     王东岳:科学是越来越错,错得越来越快的东西,可是大家现在都觉得科学是真理,为什么?科学教,我们大家现在信的是科学教,我们被科学暗示了,全面暗示了。

01

人类早年巫文化--占卜很有价值

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上一期中讲到中国古代特有的占卜文化。实际上并不是中国古代特有,只不过中国古代发展出《易经》,而《易经》主要是用来占卜用的。确切地来说“占卜”这词用得不对,因为“卜”主要是指在骨头,牛骨、龟甲在火上面烧的“卜”一声裂开的声音,用这种方式来预测未来叫“占卜”。用蓍(shī)草来预测未来才叫占筮(shī) ,后来发展出了《易经》。

今天专门分享一下《易经》中“占卜”的话题。所有人类的早年文化都是巫文化,巫文化才往后慢慢发展出其它的文化包括后来神学文化,也包括中国后来从巫到儒的发展过程,且“巫”早期都是女性,到后来巫才变成了男性。因为早期母系社会,女人说话是最有分量的,而且女人的直觉感比男人好,所以早期这个巫都是女人。以后变成男人了,才在“巫”旁边加了一个字叫“”[xí],就是加了一个“见”字。 这才是觋叫巫觋[xí]文化,男巫叫觋。

那占卜为什么在早期人类的巫文化阶段,人类都是占卜的,要算卦的。塔罗牌,星象都含有占卜算命的成分在其中。因为人类早期生活的时候,信息量是非常小的,可是各氏族部落经常会要做出一些重大的决定。部落酋长或者氏族尊长,要做出关乎氏族命运的重大决策,比如现在受到另一个氏族或另一个部落的威胁,要不要去打仗,这仗打还是不打,是逃、搬迁、迁徙还是打仗,都需要决策。当时没有办法像现在派出侦察兵,甚至还用上无线电,再用上卫星,把对方全面都侦察好,信息量足够大,决定打仗以前已经有三分或五分把握。

可是古代社会的时候,信息量很低,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又没有足够的信息,但这决策关乎大家生死存亡,而决策所需的信息量不足,就得中性决策中性决策就是信息两边是对等的,不知道该打还是不该打,没有更多的信息能够把这天平压斜。这个时候又不能不决策,因为“吾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所以必须做出决策,在没有充分的信息量条件下,这就是个中性决策状态,于是占卜起作用了。大家都信神,都信天,那么就用占卜的方式让天、让神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这就是巫文化的决策价值。

巫文化其中起到了两个重大的效果,第一,当时能知道这决策能做下来了,不至于犹疑不定;第二,因为占卜完了以后是老天或者神让我们打,所以可以调动士气。在冷兵器时代打仗,不是靠兵器而是靠士气士气决定一切。既不会犹豫,用“占卜”的方式既把这很难决策的事情变成有定见,把犹豫状态变成定见状态;又通过“占卜”的方式调动了全族的士气

所以“占卜”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当时信息量低的一种决策方式

待续:乙.梁冬对话王东岳4-从巫觋文化到古儒文化.乙.[现代占卜就显得荒唐]

02

现代占卜就显得荒唐

可是到了今天,占卜就有点荒唐。因为今天信息量已经很足了,然后拿这东西来做占卜,就会出很多笑话来。比如现在看生辰八字,碰到一老太还讲,她说她女儿和儿子结婚,谈对象,结果她找了个人算了下八字,然后八字不合,她就反对,然后搞的她女儿想自杀。说怎么干这么愚蠢这么荒唐的事,她说:“中国文化啊,这几年我受国学影响,我觉得这文化很有价值。”国学文化太美--但这的确不是我们的发心!“生辰八字”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其实“生辰八字”中两个字是指“”,两个字指“”,两个字指“”,两个字指“时辰”,过去一天按十二个时辰计算,一个时辰是现在两个小时。现在中国这么多人口,同一天的两个小时要生出来多少孩子?光中国最少成千上万

然而每个孩子的基因组合一定都是不一样的。天下连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都没,何况是人,怎么可能在这两个小时生出来的孩子命运都一样,都属于同一个类型,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用古时候当年信息量不足的情况下所用占卜来进行决策,把占卜这方法用在现在信息量超大,得屏蔽一部分信息才能够做决策,还用占卜的方式,这就用错了!所以结论就是占卜这事情用在现在很不靠谱的喽!

现在只有一种情况下进行占卜还算靠谱,就是在做中性决策的时候,就是说确实各方面的信息是两边对等,同时带领着这群人又恰好都相信这占卜,相信(信仰)是暗示,暗示很厉害。因为大家都相信这,所以宗教/神学上就讲“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待续:丙.梁冬对话王东岳4-从巫觋文化到古儒文化.丙.[为何很多企业家偏信算命]

03

为何很多企业家偏信算命

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家也都算成功人士,都很相信《易经》、《八卦》、《奇门遁甲》? 王东岳老师分析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时务场上的人,做的任何决策都不敢说是对的最聪明的人决策顶多70%是对的,大多数人做完决策只有30%是对的,而70%都是错的。第一步走完以为是对的,当时看着也是对,但是不知道这样子做刚好是给下一步挖了个陷阱。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就是说每个决策放在远期看才能知道其决策是否对。即使这决策当时证明是成功正确的决策,顺着这方向走,可能下一步引来的是个麻烦。因此在时务场上不管是经商、从政、从军的人,都会经常面临所做的任何一个决策都拿不住,即使觉得这个决策他做得对,他自己也会有点没有信心,因为其经常碰到决策出差错。所以人们就会倾向于相信算命。

第二,再加上近些年国学文化宣传上有点问题,就是没有把国学文化真正吃透,不知道国学文化本身跟自己的生存关系是什么?只把文化当做好玩的东西或者没理解它,只是在表层上使用就会使用出误差。

说回在周朝时,包括殷商时期,普遍的占筮、占卜的文化在当时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信息量的增多,有需要重新思考这问题,今天用占卜顶多只做一个很小的参照而已。所以今天大家都不用占卜了,都说用统计学的方法给预测一下,那本质还不是一样!

04

人类被科学全面暗示:科学是真理?

暗示在算卦里就起很大的作用,越灵的那些人就越灵了。越信算命,暗示力越大,越接受暗示,算命就对其越起作用“科学”就是不停的能够证明前面那个是错的就叫科学,但并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只是证明当时是对的,所以正确真理是两回事。

刚讲到了占卜,它某种程度上有很强的暗示性。到底为什么暗示于人们有用呢?王东岳老师再说说占卜和暗示有什么关系。占卜其实主要起到的作用是中性决策,然后其能调动族人的士气士气就是从相信中来。所以人类早年的文化都是信仰文化。以后才开始出现理性文化。所谓理性文化就是对信仰开始怀疑了。有了才会出现哲学或更多理性思考的文化

那为什么暗示是很厉害的,尤其在古代暗示是相当厉害的。实际上今天讲人类所有的状态都跟暗示有关。现在所有的文化状态就是暗示状态。比如今天所有人都相信科学,都觉得科学就是真理。其实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不停的犯错,不停的试错中完善的。

所谓科学,西方有个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学说,能够证明是错了的东西就叫科学。比如托勒密学说正确了1400年哥白尼学说正确了400年,牛顿学说正确了200年,爱因斯坦赶紧宣布其学说是个短命的过渡。也就是说,科学就是不停地能够证明前面的学说是错的,这就叫科学,他只是证明当时是对的。所以正确真理是两回事,这是另乙个哲学话题,咱们不谈,但至少得明白:“科学不是真理。”这句话太重要了

“科学不是真理”,那今天人们为什么信科学?总觉得“科学就是真理”,还用“客观规律”这词语,当年托勒密做出来客观规律从此就地心说,别再搞日心说了,可见托勒密当时是很了不起的,虽然今天别把他当笑话,他是第一个用数学模型做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到西边落下,就是太阳绕着地球转。所以当年哥白尼日心说的时候,他没有证据的,只是一个逻辑模型,后来他死后百年证据才出现的。

从上面可以知道科学就是错的,科学是越来越错的,错的越来越快,可是大家现在都觉得科学是真理,因为是“科学教”,大家现在信的是科学教,被科学暗示了,全面暗示了,以至于就相信科学就是真理。人类被科学全面暗示

05

癔病--暗示的力量

所以暗示可不光是没文化的中年女人暗示。怎么把没文化的中年女人成为了标本。从临床医学上有个病叫歇斯底里,过去文雅说法叫癔病,这个病是没有文化的中年妇女特别容易得。为什么没有文化的中年妇女特别容易得这病呢?前面讲过女性的直感特别好,所以她的暗示效应就特强。比如她跟她老公吵上一架,一生气她突然眼睛瞎了,她什么都看不见了,但到医院去医生检查完了,发现其眼睛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高明的医生就会知道咋治了。就问她家人,说她最迷信什么这人在这些年不知道咋搞的最迷信德国,那好医生就抽一针蒸馏水,然后给这病人说:“这是从德国进口的专门治你眼瞎的这个病的”。一针打下,她立即看见了,这叫暗示疗法

可见暗示也是很很厉害的,就是暗示居然能让她眼睛瞎了,然后也能让她突然看得见,这是真的,绝不是假装的。所以暗示算卦里就起很大作用。你越信它,你越接受暗示,对你越起作用

占卜在古代是非常灵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可是现在接受这暗示,就很荒唐。举个例子现在去找人算卦,一听其算卦就给算个准。他为啥算的准,因为他一定先说大概率事件出来。比如你老婆怀孕了,你找一个人给算一卦,看男孩/女孩,他给胡说一个男孩。反正生出来50%就是男孩,不是男的就是女的,还能生出第三性来,双性人毕竟是很少见的,所以你50%他都说准了。说准了的人,他就在外面宣扬,说这个人他说的真准,你看我这孩子,男孩女孩我自己都不知道,他就知道;没算准的人,他不说了就忘了,他都忘了算过这一卦,而且他算挂的时候,先给你说个大概率事件,然后自己不由自主地就会给他透露其它信息

06

中医--神叨叨的算卦一样的

王东岳老师再举个例子,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是学医出身的。那时候是开门办学,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老师要带着学生们到农村去,到一个县城里去,边看病边上学。那时候中医学习只有100多个学时,那位中医老师40多岁,女的长的特漂亮,看起来像20多岁的,而王东岳同学二十多岁的时候,长得像40多岁的人,自己和老师坐对面,到那县医院往那一坐,病人就都在王同学自己这边排队,说省城来的老大夫,看着就像搞的对面的老师很尴尬,于是老师退出,从房子里离开,这病人就都成了王同学看了。

这时候中医自己才学了半截子,还是个懵懂搞不清楚怎么回事,搭上脉,切脉,就得问啊。因为中医是讲望闻问切的,不是光切脉的,光切脉是下工。,先看其脸色;,闻其气息;问,问其病史;最后才切脉。现在把中医搞得神了,中医自己就把自己往神搞,病人也要求神。比如当时王同学切脉,同时问病人,病人不告诉我,说:“你省城来的老中医,你还问我?”问不成,怎么办,王同学只好就给他掐住脉,就说,“你一定吃不好饭吧?” “那哪有得了病的能吃好饭的?”马上他就给诉苦,一看其气色不对,就说:“你最近生气了吧?” “谁不生气?三天两头儿都得生气。”其实王同学就先说大概率事件,一说他就给说,他的话比医生还多,然后透露的信息。

再加上“”,加上其自己不停说话,就知道他得啥病了。然后王同学就开几样最常用的方子。这方子其实是最常用的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等都是没病吃了也不会有事儿,也保养身体。如果有病的吃了,只要其相信医生,暗示这能治病,然后王同学的病人排队是越来越长,满县城里传王老师是神医,其实那时候自己中医真是半吊子,可见暗示有多厉害。

算卦是什么状态?就是说王老师自己不想算卦,可是当时当中医看病的方式相当于算卦算卦其实大多数碰见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今天去用过去的方式去算卦,可能大多是上当受骗。所以相信或者是说接受被暗示,是算卦整个事情的核心。

07

读懂“儒”字相关一系列汉字

现在讲国学,一定要讲清它的渊源,一定要讲清它和当时的生存环境的状态,它对维护当时的生存起到什么效应。当时的文化程度,是个低文化,幼稚文化,一定跟人类当年的稚朴生存状态相匹配,相切合,所以当时就是最好的文化。而今天已经时过境迁了,然后拿那些内容来故弄玄虚,其实是在糟蹋文化。讲国学文化就要讲正本清源,讲那最纯正的东西。所以记住:做那个中年无知妇女,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

读懂了汉字,基本上就是很有文化的。把这个汉字读懂,就知道儒家是从哪儿来的了。从那儿来的,今天觉得巫文化儒文化好像差别很大哲学文化科学文化差别很大,其实中间都是一步一步过渡的,重大的裂痕。基本上所有的文化都和当年的巫觋文化有关系。各种文化都是这样的,在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古代的巫觋文化,后来怎么往下传承成为今天国学的一个部分。早年的巫文化,以后慢慢出现了儒文化。所谓儒文化就是对巫文化有理性状态了。

”这个字,在甲骨文里是画一个人,正立的“大”字,然后两边拿水淋,这就是;这个字在金文里,把水点儿调上去,就成了“雨”字头,然后底下就是一个“”,  这就是现在需要的“”,后来“需”字,就是早期的“”。

所以过去经常用“需”字,甚至用女婿的“婿”字把女字边儿去掉“胥”字,表示跟“儒”是相关的,发同一个音,就是通假字。后来被转注,把它转注成加个单立人才成“”了,也就是说“需”字最早就是“儒”字呢?看看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巫师或者巫觋,男巫师这时候应该是,其参加祭祀活动的时候,敬天地,敬祖宗做祭祀活动之前,他必需先沐浴净身,以表示虔敬

字就是去沐浴净身的状态,洗澡的状态。这个“需”字在金文后把水字调在上面,成“雨“字头儿。所以几个跟”儒“发一样音的字,都带有这个意思。

因为在祭祀以前,需要做很多动作,需要做很多准备,“需”的含义在其中了。前面加个口字边,就是嗫嗫嚅嚅的“”,嘴里念念有词的意思,表示巫师祭司嘴里念念有词。前面加三点水,就是相濡以沫的“”,就是祭祀拿水淋,叫洗礼

再比如写一个孩子,前面子字边儿,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孺”。“”的意思是把自己脱得光光的,赤身露体,像一个孩童样子。

这些字跟“儒”字发音的,都是表示这一个祭祀动作的延伸。为了跟这些字区别开来,专门加个单立人,把它转注成现在的“”。 原来儒家是这样来的。

08

“儒”字可见巫文化到儒文化演变

针对中国文化,读懂汉字基本上就是很有文化了。把这个“儒”字读懂,就知道儒家就是从那儿来的,儒家是从巫觋那儿来的。巫觋文化转化为儒家文化,就是开始有比较理性的思维了,不是完全靠占卜来解决问题,而是开始用理性思考。随着信息量变大,人们社会生活发展,社会的生活中的麻烦问题变多了,再用占卜的方法已经来不及或者说用不着了。

信息量变得很大,就没有中性决策的必要,得把问题慢慢地用头脑思考的方式,抽丝剥茧讨论清楚,这叫,儒就这样出现了。可见儒跟巫完全是一脉相承,都是知识分子,而且都是从最原始的文化,一步一步往前走,中间没有任何飞跃,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走。今天觉得巫文化和儒文化好像差别很大,哲学文化和科学文化差别很大,其实中间都是一步一步过渡的,没有重大的裂痕。觉得中间有巨大的差距,是因为不了解其过渡过程。这个过渡过程是跟人类的生存形式的过渡一模一样的。

王老师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要理解今天的国学,就必须要了解以前的巫术。巫和儒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对巫师的一种理性分析和应用,慢慢地变得更有理性,也更有系统化的知识。但其过程本身,并不是飞跃的,世间万物都不是一天形成的。也就是说罗马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文化也不是一天突变出来的。所谓的变化就是一个次第的过程朝一个趋势走的过程。广东话“小数怕长计”,就是说一定要知道,就算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变化,只要累积到足够长的时间,就会产生惊天动地的一个大事件

谢谢王东岳老师这4期的对话学习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