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春节 | 作者:张朝晖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外国人怎样过春节?他们过节时都有哪些风?做为从未走出国门的人们来说,真是不得而知。但若说到中国的过春节,相信每个炎黄子孙,都会有着深刻的记忆。
“岁岁花相似,年年节不同。”  随着我们国家的日渐强盛,过年的喜庆、祥瑞、欢乐、丰盈,真可以说是逐年都上新台阶。
实事求是的讲,乡下过年的准备工作,是从进入腊月就开始的。村镇的集市,随着春节的迫近,也是一天比一天丰富多彩。商铺门前的年货,堆集如山、应有尽有。宽阔的通衢大道,时常会被涌动的人流所阻滞,来往车辆,总是频按喇叭,谨慎而又缓慢地行驶。
集市上来购买年货的人们,与日俱增。琳琅满目的年货,让人挑花了眼。水果、干货、生猛海鲜、生熟畜肉、大棚鲜菜、白条肥鸡、蛋类糕点、南北杂粮,全都闪亮登场;孟州混浆凉粉、沁阳驴肉丸、冯家祖传桂花糕、杜氏蜜制芝麻糖……所有年货,零购批发均可,皆随买方意愿。
“过了二十三,新年就来到。女孩要花戴,男娃要鞭炮。老汉老婆开口笑,过年添件新棉袄。”这首在豫北农村流传久远的歌谣,小时候我也唱过。但如果今天还有人乐此不疲的唱它,人们定会笑该人“缺心眼儿”,或说该人是神经病。因为它所表现的內涵,已经与当前的新生活太过脱节,也已经被新时代往后甩了十八条街。现在青年男女的衣着打扮何等光鲜暂且不论,就是老年人的穿戴,也早已是今非昔比,时髦潮流的不要不要的。如今逢年过节,谁还穿那蹶头棉袄大腰裤啊!借用现在大叔大妈们的话说:平时扔掉的衣服,也比过去大户人家过年穿的还要好!
腊月二十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流传久远的“祭灶”日。农村人称“祭灶”为“过小年”。届时家家烙糖火烧,户户设香案祭灶,恭送灶王爷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在民间的工作。烙火烧何以用糖?据说是怕灶王爷一时兴起,在玉帝面前口无遮拦,汇报不该汇报的民间家务是非,从而给下界带来灾难。灶王爷若吃了糖火烧,被糖粘嘴,玉帝面前,自然难启尊口,一切悲催之事,也只能烂在腹中了。记得几年前的“祭灶”日,我曾写过一首诗,描写“灶王爷”:
原是天界小小官,玉帝委派驻人间。
掌管厨灶烟火事,上报斯民恶与贤。
既戴乌纱身应正,莫贪糖饵影仄弯。
廉明清正民生重,万代流芳可永年。
小时候印象中的厨房里,在被烟熏的黑乎乎的墙壁上,贴有一张民间艺人用木刻工艺印刷的“灶王爷”像。一堆乱七八糟的线条,勾勒出一张毫无生气的、实难恭维的脸庞,像的两边配有五言对联一副:道是“上天言好事,落地带祥安”。老百姓心存良善,初衷甚好,但多少年来,却重复犯着一个低级错误。因为他们希冀用糖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升天之时在玉帝面前不能信口开河;但却忘了,“灶王爷”嘴既被粘,恐怕连好事也难对玉皇大帝言了。
“二十四,扫屋子。”  卫生工作,是每家每户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何以在腊月二十四这天,着重以民俗口语加以提醒督促呢?
据说,这种习俗也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原来,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或叫“扫尘日”,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尘埃等,是汉族传统年俗之一,起源于古代汉族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寄托了汉族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若加入现代生活理念就是,过年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为了区分出轻重缓急,把二十三定为大扫除的时间十分必要。虽然说打扫卫生是每家每日的必修课,但不可能每天每个角落都顾及到。佳节将至,、除旧迎新,很有必要把家里的屋顶床下、墙角柜头及各个死角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清除。至于门窗玻璃、外墙瓷砖,也一一都在洗抹之列。
在这一天,各家各户的洗衣机也全都满负荷运转起来。床单被罩、换下衣物、窗帘台布、袜帽巾兜,统统洗净晒干。这些工作,既是讲究卫生消除疫源的需要,也是清清爽爽过大年、欢欢乐乐迎新春的精神风貌之体现。
离过年还有几天,集市上愈来愈显得熙攘生动。商贩们的叫卖声,因红火的生意而更加亢奋。借助电动小喇叭的高音,南腔北调且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集市上空碰撞,汇成了喜庆的交响乐。卖熟牛肉的回民老哥,头戴无檐小白帽,脸上油光闪亮,手里的电喇叭有点震耳:“老香香、老香香的桑坡牛肉又来了,先尝后买,才知好歹,假一赔十了啊!” 卖水果的小哥也不甘示弱,直接站在装满水果箱的卡车上,放起了足有八十分贝的录音:“老甜甜、老甜甜的砀山大黄梨,不甜不要钱。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啊!”货卖堆山,一大车包装精美的砀山梨,时间不长便卖了大半。小哥胸前挎着的皮包里,红红綠绿的钞票,膨胀得很是令人羡慕。
人们现在富裕了,购置年货,都是整箱整件的搬,这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任谁也想象不到的。
腊月二十七以后,人们便开始蒸年馍、煮供肉、剁饺子馅、支锅过油。家家户户的上空,整日升腾着袅袅的炊烟,整个乡村,从早到晚都漾溢在祥和的史诗般的氛围中。
腊月三十说到就到了,全国各地对于这一天统一的叫法为“除夕”。“万家团圆歌盛世,千村沉醉度福年。” 在外漂泊一年的游子,一如长时间离窝的小鸟,在除夕之前或除夕这天,纷纷回归老巢,与亲人团圆,共享人世间最最美好的幸福时光。
除夕的夕阳,缓缓西坠,柔美的余辉,多情地映照着祥和的村庄而不舍离去。女人们在厨房包饺子,男人们在门外挂红灯贴春联,孩子们早已抑制不住放鞭炮的欲望,兴冲冲地跑到街上去点燃愉悦、释放欢乐。霎时间,鞭炮声四起,这响声连天扯地,接村联镇,震耳欲聋。隆重的炸响,似山呼海啸,一浪高过浪;如暴风掠林,地动而天惊。
“喷香的饺子醉人的酒,适口的佳肴暖心的歌。”春晚节目准时开播。此时,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所有有华人的地方,无不心潮澎湃,欢欣鼓舞。“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在全国人民的祝福声中,终于徐徐拉开了异彩纷呈的大幕。

作者简介:张朝晖,河南省焦作孟州人,焦作诗词协会会员,曾在济源工作。爱好摄影、绘画、书法、戏曲、游泳、旅游、读书等有益活动。多有诗作发表。

(0)

相关推荐

  • 致在外的游子——腊月到了,回家准备年货了!!

    从小就听父亲念叨:"叫化子也有条年!"当时还小,想想也是,过年时怎么就没看到叫化子来要饭呢!直到现在才明白:在那个年代,孩子们过年是渴望吃好,穿好,玩好:而在父母的心中,过年则是一 ...

  • 岁时的轨迹(53)小年,祭灶除尘办年货

    岁时的轨迹(53)小年,祭灶除尘办年货 小年,祭灶除尘办年货 雪岸 祭灶除尘办年货 其一   旧时小年 时来腊月廿三四,万户千家过小年. 祭灶除尘办年货,笑迎春节乐团圆. 其二    今日小年 旧时四 ...

  • 缑氏往事(三十七)

    缑氏往事之三十七:肉夹馍 小时候,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供有灶君.通常,在锅台附近的墙壁上,贴张灶王爷灶王奶的合影. 我经常盯着望,果然是神仙,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再仔细看,他们的眉眼鼻,竟生得一模一样 ...

  • 二十六 烧年肉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穷苦人家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也是办年货的开始.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炖大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有& ...

  • 斑驳记忆中,春节最是难忘

    文:冯树盛(潮州人/新快报记者) 图:谢德楠(潮州) 对于在外求学工作已近30年的我来说,关于故乡,有些记忆渐渐模糊,往事如烟,但于春节,总在斑驳记忆中出奇地清晰.即使在没有农耕时序感觉的都市里,每到 ...

  • 【散文】雷强/记忆中的春节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雷强 进入腊月,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闲下来的农民们也开始张罗着过年了,集市上便日渐热闹起来. 读小学的我放假了,不用下地给猪薅草,没有柴火 ...

  • 记忆中的春节(关于爷爷)

          昨天,朋友圈里<啥是佩奇>火了,刷屏.虽然只是广告片,但是故事土味而浪漫,有笑,有泪.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对孙子的爱一步一步流露出来,然后简短的镜头不紧不慢地挠你的心,引你的泪! ...

  • 记忆中的春节 | 刘国涛

    作者简 记忆中的春节 刘国涛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如今腊八已过,年关在即,却嗅不到过年的味道.梁实秋先生说"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而我对 ...

  • 马红:记忆中的春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是一个春节.在与亲朋推杯举盏的喜庆里,记忆中的春节不时地浮现在眼前. 顶罐罐.小时候,与奶奶一起过春节特别有趣.记得刚刚进入腊月,奶奶就会四处寻找邻家废弃的罐子(类似于现在的砂罐 ...

  • 记忆中的春节

    记忆中的春节 □席芹 儿时过春节,常常听到妈妈说:"大人怕过年,孩子盼过年."记忆以来,过年一直是爸爸妈妈最忙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 其实大人并不仅仅是怕"忙&q ...

  • 孙晓云:一位“字匠中的字匠” || 作者 张文翰

    孙晓云:一位"字匠中的字匠" 作者    |    张文翰 书法要经得起细品,品人品字品文化.都说孙晓云的外公是朱复戡,就在文化底蕴上,他们真是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孙晓云的 ...

  • 记忆中的年 作者/黑马 演播/晴耕雨读

    梦园医巫闾全体工作人员祝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创作日丰.万事如意! 特约顾问  李清湖(北镇市平安协会会长) 王桂兰(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邵萍(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记忆中的年  作者/黑马  ...

  • 记忆中的冬天 作者/王力光 演播/佳林

    [总第206 期] 传承北镇文明 弘扬医闾文化       打造地域精品 特约顾问  李清湖(北镇市平安协会会长) 王桂兰(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邵萍(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记忆中的冬天 作者/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