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业生病了吗

当下每一个企业都是在为生存而奔波,尤其是企业管理者们。他们已经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拿订单、拜访客户、研发新产品、履约交付、催款等,平时业务看似红红火火,可是年底一轧账却亏损;有的企业认为行业寒冬的到来是导致自己业务萎缩或亏损的主要原因,什么中美贸易战、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大涨、社会需求下降等等,也跟着大家一起叫嚷。

孰不知,自己企业所在的行业也有活得好的,隐形冠军大有企业在。自己经营不行,不从深层次分析经营失败的内部原因,老是拿大环境当挡箭牌,这个企业将真的如他所以为的那样,一步步走向下坡路,甚至破产倒闭也不为虚。

企业经营者忙的已无暇顾及企业的肌体是健康、亚健康还是病了,实际上在很多时候,企业当家人很有必要顾身自省一下,就像再小的店,每月都要盘点一样。

今天,借用中国传统中医治疗手法,通过“望闻问切”来对一些企业进行把脉、诊断,测量一下有些企业的体质状况,以辨别一个企业是不是生病了。

一是望诊,俗称观气色。就是用眼睛看病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流畅,反应灵敏;无神为目光晦暗,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语无伦次。对于企业而言,应该望什么,到哪里去望,不用说,如同丰田重视的“大野圈”一样,肯定是一线现场。

重病表征现场管理混乱,物料、工具、产品摆放凌乱,各工序没有作业标准,没有过程检验,设备没有维护保养......企业从上到下没有一点6S概念,属于作坊式管理。有人说,这些算什么,不就是现场干净整洁吗,定置定位嘛,只要产品能够按时交货,质量最后没有问题不就行了?

他不知道,对于生产制造管理来讲,6S虽是低阶的工作,高层次的属于JIT、TQC、单件流等,但是,如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样,低阶不成,何能高阶?这种企业在三十年前也许还能活得不错,现在,全球竞争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不觉醒,必死无疑。有经验的生产人员,到一个企业参观考察,只要看到制造现场环境脏乱差时,这个企业管理者平时说的再好,也是一风吹,30分的能力怎能相信他能考到90分,毋庸置疑直接可以定义为病入膏肓。

大病表征包干制生产,返工严重,在制品、成品遍地,交期没有谱,还处于二十年前乡镇企业管理阶段。这种企业现场环境一般能够做到说得过去,3S不成问题,就是生产、交付有点折腾。

包干制生产反映生产效率低下,严重依靠所谓的老员工、骨干员工支撑大局,产能严重受制于员工技能水平,快速扩能困难;返工严重、在制品多反映没有过程控制,设计质量、物料质量以及供应、生产过程质量堪忧,设备保养水平较低,产品研发没有IPD概念,采购没有ISC理念等;成品遍地、交期没有谱反映产销协同水平较低,营销天下第一,生产地位卑微所致,当然也可能与生产管理本身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

这种企业即使市场业务不错,也会败于产品交付差、产品质量问题多或现金流断在库存上,不在企业景气的时候大力治理,真正到了所谓的市场寒冬,第一批倒下的一定有它。

小病表征局部流水线生产,存在部分在制品,成品库存较多,生产现场没有看板和改善展示和激励。

局部流水线反映了产线管理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自以为小有成就,但是没有整体节拍灵魂,只是开展推动式生产;成品库存较多还是反映出中国管理者天生重视营销,不重视生产制造的必然结果,孰不知两者相乘的结果才代表一个企业的真正履约能力;没有鼓励改善激励措施反映出企业还是从上向下指令式管理,缺乏发挥一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机制,即丰田式鼓励员工多提改善建议或阿米巴式管理,达不到优秀企业管理水准。

二是闻诊,俗称听声息、闻气味。听包括讲话声、咳嗽声、呼吸声、呃逆声,凡气粗声高、重浊的都为寒症;气微声低的都为虚症;闻就是闻气味,包括口腔气味和各种分泌物的气味,凡是恶臭味重的,属热症,有腥味或气味不重的属虚症。

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听什么、闻什么,不用说,首先是员工,二是供应商,再是客户,病害严重程度一般从里向外递减。

有人一定认为顺序错了,认为客户说不好才是最大的危害。实际上,你可能意会错了,这儿说的一个企业是否病了,病的厉害与否,而不是说一个企业好。说企业好,员工可能会有自满情绪,存在误判可能,但员工说自己企业病了,那一定是真的病了,而且一定还会病的不轻,一般员工不会瞎黑自己的企业。

故当一个企业的员工、供应商和客户都说企业病了,那一定员工最先知道,就像温度传导有一个过程,最后才到客户;同时企业自己的员工说企业病的很厉害,要比客户说同样程度的话要严重的多。

重病表征:员工说自己的企业没希望了,这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事情,这等于员工说自己不行,不是自己说行,这个权威性和可信性是最高的。员工知根知底,一个企业瓦解往往是从内部开始的,内因是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所以需要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高层们要经常深入一线,多与一线员工交流,防患于未然,不能端坐于云端和象牙塔之上,就像埃德·惠塔克里描绘接管破产重组之后的通用汽车,管理层与一线脱离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不破产才怪呢。

大病表征:供应商说一个企业---它的客户没希望了,可信度也是非常之高。现在的竞争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包装的再好,也躲不过天天耳鬓厮磨的合作伙伴的眼光。一会儿紧急订单,一会儿又不要货了,库存满仓无人管,表示这个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混乱,不是生产管理不行,就是营销需求预测不准,产销配合不畅;外包产品没有详细的技术规格、工艺文件和检验标准,没有技术交底,表示这个企业研发、技术力量薄弱或管理水平低下,整体产品也好不到哪里去;货款一延再延,甚至不能支付,表示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很多老板跑路或企业破产,第一发觉的就是供应商。

小病表征客户说一个企业没希望了,也很严重,但从发现的时间性和严重程度来讲,相对于前两者算是后一步的,因为企业品牌衰减度发源于内部,由内相外传递。客户说不行,一般还有的救,供应商说不行,已属于半身不遂,如果自己员工说不行,基本上已属于病入膏肓,离破产倒闭不远了。

三是问诊,俗称问症状。看病时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流传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均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对于企业而言,应该问什么,到哪里去问。问诊必须问自己,从企业管理层级来讲,应该一问基层,二问中层,再问高层。

重病表征问基层,就是为了从一线了解高层、中层的情况,一切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如果高层脱离一线,被中层架空,坐在会议室整天被PPT围绕、掩没,并以此评判中层绩效好坏;实际上中层不作为、不协同、不担当,这个企业迟早完蛋,前面的通用汽车就是例证。

大病表征:问中层,就是了解高层的能力、高层的奉献性和高管层的凝聚力。能力和奉献性问题不大,怕就怕在高管层班子的团结和分管工作的协同上,中国人向来一个人是一条龙,一群人是一条虫,很多企业管理混乱,就是没有打通高管团队“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任督二脉。

小病表征问高层,实际上这里问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中层、基层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管理问题,而管理问题基本上又都回到高层的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远逊于前两者。

四是切诊,俗称摸脉象。切脉部位多在寸口,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脉,因五脏六腑的脉都会合於此脉,所以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一般常见的脉有浮脉、数脉、滑脉、弦脉。

切脉已属于最高层次的中医诊断手法,前面三个手法还处于看得见、闻得到、问得到层次,切脉当然也能摸得到,但是脉象这个东西毕竟隔着一层皮,本来就极为复杂,再时断时续,时微时弱,在缺少精密信号仪器的情况下来判断得了什么病,着实甚为困难。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切什么,相对于脉象这个既隐性而又重要的指标,那么现金流、毛利率、库存周转率三个指标应该是企业必须切的。

重病表征:现金流断裂。经营哪怕亏损的企业,只要现金流不断,还有起死回生的一天,反之,不管企业业务如何红火,如果资金压在库存上,或供应商货款回不来,融资又融不到,要知道现金流断裂时,很多企业死在1分钱身上。现金流就像人体血液流一样,重要程度不多赘述。

大病表征:毛利率水平低下,长期以往,必将亏损走向倒闭。这个不言而喻,虽不像现金流断裂立即导致休克而死,但也会缓慢走向死亡。

小病表征:库存周转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有人说生产管理就是库存管理,它反映出一个企业运营管理的智商水平,可见库存管理之重要。最近五年,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微增长新常态,企业经营业绩立即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看着满仓库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挣的一点利润全躺在库房里了,才知道企业运营还有库存这档子事。整天被库存困扰的企业,一定深知把现金变为库存容易,把库存变成现金多么难。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一个了解情况,收集材料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选出正确的治疗方法,重返健康之体。

现在经常听到企业经营者抱怨:部门之间隔离墙太厚太高,对待问题推诿扯皮,不能主动向前一步,缺乏主人翁和利他意识;研发人员新产品研发没有成本和时间概念,松松垮垮;销售缺乏新领域拓展意识和强烈的进取心,市场份额只能维持甚至萎缩;千叮咛万嘱咐,产品质量问题还是不断,员工好像并不上心……,以至于现在企业运营举步维艰,甚至逐渐滑向亏损的境地,好像百废待兴却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

企业如同人一样,也是一个生命肌体,实际上,很多时候企业经营者不知道他的企业已经生病了,有的还病的不轻。改革开放初期,需求远大于供应的市场条件下,管理大开大合,经营粗进粗出,企业也照赚钱不误。现在的经济已经是微利或低增长时代,更可况全球竞争,饿狼、大鳄环伺,再也容不得我们再瞎折腾了。企业生病了,若不及时诊断、吃药打针治疗,长期拖延下去必将回天乏术。

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我们企业没有问题。全世界没有“没有问题”的企业,只是问题大小和多少而已。若一家企业持续半年没有问题,则这家企业已染小恙;若一家企业持续一年没有问题,则这家企业已经重病缠身;若一家企业持续二年没有问题,则这家企业基本已属于病入膏肓,破产倒闭在即。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风风火火的企业经营者们,是时候回过头来扪心自问一下:你的企业生病了没有?俗话说行稳才能致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