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学
每日一字——学
【教学同生】这是少年第三次提议讲“学”字了。或许是她感觉最近的状态不错,至少心情看上去挺好。晚上打羽毛球,回来路上说,今天死掉好多脑细胞。问:“做数学题太累了?”答:“不是累,是太难,不会。”不会还可以拿来说事儿,这就对了。
今天推荐“学”字的理由,她说是看到一些大学的校徽上,繁体的學字特别好看。爸爸说,这学习的学字,可是不好玩,有手有棍子,不好好学,要拿棍子打屁股的。
少年一惊:“打啥?”
“好吧,打手板。”爸爸微调了一下说法。事实上,屁股也不会少挨打。
篆文“学”字,有两种字形。第一种写法是“學”,三部分组成:上方是左右手(读yú,抬举也)加爻(纵横交错形,一说为算筹),中间冖(读mì,启蒙也),下方为“子”(小儿)。常见的解释,双手持物以教育小孩,學字大意如此。
第二形是“敩” (读xiáo ),在學字右边加了只拿着木棍的右手(攵),多出了督促之意。
《说文》:“敩,覺悟也,从教,从冖。……學,篆文敩省。”敩在上古时期,既可指“学习”,又可表示“教学”、“教导”。 许氏认为,先有敩(本字),后有學(篆体简化字)。
继续查资料,发现实际情况比上面说的还要复杂。据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学”字的甲骨文异体有五六种之多,且字形差别很大,以至无法确定基本字根。这在商代甲骨文中是极少见的现象。总而言之,上述对学字的各种析形解读,未必靠谱。(一两句话说不清,反正是超级难搞。)
好吧,整理一个简明的说法:学,最早的用法,既可指教别人学,也可指向别人学。后来两种意思分化成两个字,两个读音:敩,读xiáo,表示教导,后来发展出另一个字“教”;學,读xué,表示学习。
都说“教学相长”,看来还可以加一句:教学同出。
教和敩,右边都有一只高举着木棍的手。打屁股打手板的胡诌,没想到竟然挨了边。有棍子的是教,没棍子的是学,学和学不一样。我们所谓的理念,古人其实是明白的。
PS.深更半夜,被一堆甲骨文搅得稀里糊涂,疲惫不堪,只得草草了事。早起再看,果然混乱乏味。且打几个补丁:
1.“學”字的两种用法,及其所表示的实际字义,可从殷商卜辞中得知。两千年来变化不大。
2.双手+爻+冖+子,后来人的附会,主要有以下几说:①摆弄算筹,教小儿学数。②教小儿占卜算卦。③为小儿启蒙,爻表示疏朗、明事理。④把小孩子圈起来教学。
3.“學”字甲骨文金文字形,有无手的(如白板甲①),有无子的(白板甲②),有无冖的(教字左半边)。所以,这个字如何会意,上述说法,没有一种完全站得住脚。
4.由教学、学习,學又引申为“学校”(当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所谓“上学”是也。东北和北京等地方言中,读学为xiáo,可能是古音的留存。此处學,或应作敩。 荆楚一带,“学” 读xuo,音同“削”。各地还有哪些读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