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剪报|全球化: 人类共同的航班(1996年)


社会科学主要功能不外乎是对人类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和批判,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评估、反思和预测。几十年前的文章,如今读来仍有其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是社会的止步不前?还是人们的思想僵化?社会是否还需要一次“启蒙运动”?在你面前的是几十年前的剪报,见仁见智由读者自行把握。


文汇报1996年6月7日(星期五),海外瞭望专刊(第74期), 作者:孙嘉明

文章选摘:

随着跨国性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以及微电子技术的不断推进,人类社会正发生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划时代的全球性社会变革。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全球化" (globalization )这一新的现实。1995年10月22日, 15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联合国宪章”生效五十周年特别纪念大会,共同研讨和参与解决世界上最紧迫的一些问题,诸如环境、人口、艾滋病以及贩毒和国际犯罪等等。这一历史的盛会,充分表明人类正进入全球化的时代。

“全球化”作为一种现实运动可以区分广义和狭义两层。狭义的“全球化”是指孤立的地域国家走向国际社会的进程,而广义的“全球化” 这一概念,则是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使得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逐渐普及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或趋勢。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物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新的科技产品大量问世,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活环境,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络,使全球社会呈现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人类共同体”、“地球村”这些概念不再仅仅是早期的思想家、未来学家,预测学家们的思维范畴,而是变得更为真切和实在,成为十分现实的社会存在了。恰如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早在1992年的联合国日致词时说: “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这台大型史诗虽刚刚揭开它的序幕,但作为一种历史性运动,它早已奏响了宏伟的前奏。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里程来看,可以大致找寻到这一前奏中的几个关键性的音符。

1,地理大发现-全球性交通的形成

2,产业资本的推动-全球性市场的开拓

3,电子媒体革命-全球性信息的沟通

“全球社会”的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趋势是不以任何人或民族国家的意志为转移的。面对人类社会“全球化”的这一发展趋势,必将产生区别于以往民族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格局的一系列新的全球性课题。

1,全球环境和持续发展问题

2,全球文化与“标准化”问题

3,全球意识和人才培养问题

在全球化社会来临的时刻,确立全球意识,发展全球教育,培养全球性人才是任何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它将不仅对于促进本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而同时又推动了全球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发展和提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