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职工缺少团队和主人翁精神?三大原因造成
我们很多人都对“以企业为家”的口号很熟悉,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也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老板都会提出以企业为家的口号,目的当然是激发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团队精神。
现实中呢?现在很多企业职工最缺少的就是团队和主人翁精神,为什么呢?主要是三大原因造成的。
第一大原因,企业过度强调竞争而忽视了竞争中的合作,过分员工之间的竞争如何能够进行合作呢?
总是有那么一些老板和企业的管理者,喜欢谈市场竞争和竞争法则,甚至在企业内部建立更广泛的竞争机制,不能说是错误,更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如果一个企业过度强调竞争、并且将竞争渗入工作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那就不可能建立协作的机制。如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开展竞争、在部门内部的员工之间也开展竞争,对不同的部门进行末位淘汰、对部门内部的员工之间也末位光源,虽然提升了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但是无论是部门之间还是部门内部的员工之间都已经成为完全的竞争关系,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呢?
更有的企业和企业老板强调过度竞争甚至恶意竞争,从而在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员工之间出现破坏性竞争的局面,互相挖坑、设计陷害,只为战胜对方而不是战胜市场。从而严重地破坏了企业内部的竞争合作法则和基础,导致只有竞争没有合作。
最近播出电视剧《正青春》里方静和林睿之间的竞争,本来应该是只比业绩的竞争,结果由于过于想战胜对方而采取了破坏性的竞争,事实上造成了竞争具有非常大的破坏性,这实际上是很多企业内部最常见的情况。
第二大原因,企业在业绩考核和奖励时过度强调个人业绩而忽视团队业绩,导致业务个人化和业绩个人化
很多企业都重视业绩,这本身没有什么错。很多企业倡导不养闲人,道理上也没有什么错。但一个企业的业绩需要所有的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分工协作。
很多企业却往往忽视这一点,过于强调个人的业绩,导致没有任何人愿意去做辅助性的工作和后台支持性的工作,从而强化了单打独斗的能力而弱化了分工协作的能力。
以银行为例,本来一家银行支行的业绩需要柜台人员的柜台综合服务、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审核和审批、信贷综合人员的后台支持、信贷客户经理的双人负责考察和风险评估、贷后检查等以及支行主管副行长和行长的共同努力。但如果过度强调信贷人员的个人业绩、甚至有的银行支行将所有的柜台人员和后台人员也强调业绩考核,导致谁都不愿意为对方提供支持而只希望对方为自己提供支持,导致互相拆台、合作失控。
有的银行业务量考核是落实到个人、晋级晋升是个人业绩、奖励和费用是个人业绩、淘汰和降职是个人业绩,在这种业绩考核的强压力下,如何进行分工协作呢?
第三大原因,企业老板在职工升职、降职甚至辞退时过于任性,让员工缺乏归属感
在我国的企业内部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的内部存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老板希望自己的员工对企业无私奉献,但却不愿意为员工提供基本的保障和尊重,老板的主人地位和员工包括管理层的雇佣地位,决定了所有的员工都不可能是主人,而仅仅是一个被雇佣的工作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何谈主人翁的地位和归属感呢?
有的老板在用人上非常随意,曾经一个朋友在一家有400亿资产规模的企业任副总裁,但是没有任何的权力开展工作,实际上成为公司的高级员工,老板派一件事就去处理一件事,即使老板交办处理的事情也没有任何的授权,相当于只是了解情况并向老板汇报,等老板决定后再安排处理。这还不算,老板突然有一天宣布这位副总裁调整到下属分公司任何部门副经理,这是从2级员工降低到6级以下的员工,没有任何理由而且安排了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工作。最后这位朋友只能选择离开。
有一个著名的民营企业曾经进入世界500强,老板个人进入中国富豪榜单,坊间传说这家企业的部门副经理以上员工,除了极其个别的人以外任职期一般在13个月以内,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这样的老板和这样的企业,你让员工如何有归属感?难道仅仅凭老板的以企业为家的口号就能让员工有归属感吗?
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职工缺少团队和主人翁精神?实际上主要由三大原因造成:一是企业过度强调竞争而忽视了竞争中的合作,过分员工之间的竞争如何能够进行合作呢?二是企业在业绩考核和奖励时过度强调个人业绩而忽视团队业绩,导致业务个人化和业绩个人化;三是企业老板在职工升职、降职甚至辞退时过于任性,让员工缺乏归属感。你觉得呢?(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