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场人家(六十三)
串场人家(六十三)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听了二凤的一席话,人不见了踪影,友军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友军稍作思考,一口应承。五百元,当下确不是个小数字,急打急创之下,于旁人来说,不是易事。农民摸爬滚打,当过家,身历其中的,都知道,这五百元的份量。三间全砖全瓦斗子墙,总造价一千元。普通人家结婚,男方买布,办酒,总金额三百元左右。一头百五十斤的肥猪,五十元左右。猪肉每斤七角三分,削价时五角一斤。一般人家,除了过年,大灶不沾荤腥。一年人口粮草折价四十元左右。
二凤提的要求,以此推之,要求不可谓不高。时下男婚女嫁,女方的要求,大多较之六十年代有了提高。少数姑娘要二十八条腿以外,还要三转一响。所谓腿者二十八条,指新房家具,必得要大橱,五斗橱,带柜带抽的办公桌,床等。说白了,就是要家俱齐全且上档次。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
单看二凤只要聘金,不要其他,便知二凤良苦用心。对二凤的想法和要求,我心知肚明。而友军见二凤竹筒倒豆子,如此爽快,感到由衷高兴。五百元,可称得上一笔巨款。友军却心有成竹,一口应承。
我内心深感愧疚。二凤为了我,为了免担挪用公款之责,万般无奈之下,破釜沉舟,违背自己爱的初衷,为了钱,为了我,为了她娘。以自己的终身幸福作赌注,牺牲自己,嫁给毫不了解,更无感情可言的陌生男子。想到这里,二凤不敢再往下想。深情和绝望共生。一边是自己始终深爱的三哥。她伟岸的身躯,端庄迷人的国字脸,还有那浓眉大眼,一头乌亮自然鬈的发型。更显得三哥的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更主要的是,三哥一肚子墨水,有学问,同人交流沟通,总是那样得体,那样让人舒心。二凤一直把三哥当作心中的男神,我的依靠,我的港湾。二凤心想。如今三哥因我娘看病而挪用公款,大难临头。不管作多大的牺牲,二凤也认。
初夏的风,带着田野的清香扑面而来,太阳西沉,晚霞如烧。忙碌了一天的农民,荷锄而归,家家户户,炊烟四起。太阳落了,月儿、星星一起涌了上来。大块大块的云层,奔如骏马。时而洁白如絮,时而浑厚如铅,遮了月亮,掩了星星。
二凤脚下如风,似在为完成一项神圣的任务,推开了三哥家的门。见不速之客二凤登门,我赶忙丢下饭碗,迎了上去,既感意料之外,又似在意料之中。二凤的突然到来,似早有准备,打扮了一番。至少,那辫子梳得妥妥的,我们曾不止一次地体肤之触。除了能感受到她青春少女的清馨,从未嗅出她搽什么雪花膏,百雀羚什么的。今天,却能闻到她身上化妆品的香味。二凤带着一丝焦急与匆忙,将早已准备好的肺腑之言,今欲悉数向三哥倾诉。
陈友军当日就把五百元礼金一分不少送到门上,亲自接到我手中。外加一块全钢上海三防手表,硬是戴到了我手上。我与他虽素昧平生,他说话算数,看他那模样性格倒还不错。并说将我娶进门后,一定好好待我,守着我,护着我,让我享上一辈子的福,和和美美,恩恩爱爱一辈子。还说,如果我不反对,就不拘传统陋俗,三日后行新婚之礼。我无言以对,但昨天我二凤曾对他说过,只要他兑现承诺。婚期任由他定。我也无任何理由食言!
说完二凤从袋中拿出一叠簇崭新的钞票接到我手中。眼中泛着泪花:三哥,对不起你了。要打要骂,任由你。我实在是走投无路啊。老娘重病在身。深蒙你,那天理起了绳头子,不是及时送医,怕早已命丧黄泉了。为了老娘,你做的,付出的,比真女婿二子做得多,做得实。我内心深受感动,我知道,你冒的风险有多大。可在当时,别无他路可走。现在看来,你是在用自己的前途,命运换取我娘的命。
我今为你送钱来,好让你明一早买回化肥交差。三哥可不要嫌我脸厚,鲜廉寡耻。我三天后,将成为陈家媳妇,人抗不过命。何况我一无知无识的农村姑娘。但我也会认死理,我俩从小一起走来,我一直认定,我就是三哥的女人,我为三哥生,更愿为三哥死,心甘情愿为三哥献身,我二凤不贱,趁我今还是个姑娘之身。我要把最好的贞洁,献给陪我一路走来,不离不弃的三哥,我无所求,无所索,就是要让三哥,今后不论娶谁,爱谁,我二凤是三哥的初恋,原配。今生可以无夫妻之名,但不可以无夫妻之实。说完,由不得我解释,我也深知,此时的任何辩解,矜持都是多余的,苍白无力的。二凤迅速宽衣解带,将我搂入怀中,一对诱人的乳峰直逼而来,火热的樱唇一下子咬住了我的舌头。
不知什么时候, 外面雷声隆隆,星儿不见了,月儿不见了,唯呼呼的风声,从耳旁刮过。云也不知,雨也不知,可能月和星知,否则,它们怎会躲得远远的,连踪影也不见呢?
风雨过后,二凤羞整衣衫,悄悄从腕上抹下手表,小习翼翼地为我戴上。又在颊上栽了个吻。说道:三哥,这是我的定情之物,那上面有二凤子的余温,有二凤子的魂,二凤子的心,给你留个念想,想我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想一想二凤与三哥还钱馈表的那个夜晚。那晚虽雷声隆隆,紫闪霍霍,终未将我们分开。二凤不仅不悔,反感轻松,完成了一终身大事。二凤也不许三哥悔。二凤的心,永远向着三哥。今此一别,二凤就是别人的新娘了。人争不过命啊!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乔永星,1949年出生在上海,10岁随母亲下放回到盐城新兴公社。1966年盐城中学初中毕业回到农村,在农村生活二十余年后,随知青妻子返城。喜欢写些散文,小说之类,大多是农村生活题材。已完成《串场河畔》、《串场故事》两部系列小说和《学书》中篇小说以及几十篇短篇小说。累计近七十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