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0三)临证谈保和丸

明代的王纶在《明医杂著》中说:“饮食过伤,变为异常急暴之症,人多不识。尝有一壮年人,忽得暴病,如中风状,口不能言语,目不识人,四肢不举,急投苏合香丸,不效。

予偶过闻之,因询其由,曰适方陪客饮食后,忽得此症。遂都以煎生姜淡盐汤,多饮探吐之,吐出数碗而醒,后服白术,陈皮,半夏,麦芽调理而愈”。

变为异常急暴之症,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病是饮食过伤来的,不单是现代人不知道,在古代也不知道。

突然得了暴病,口不能言,目不识人,四肢不举,就好象是中风的病人一样,如果是现在,肯定马上送到医院,西医用机器一检测,有可能就是脑血管病。

在偶然得知,是因为陪客人吃饭后,忽然得的这个病。在如今,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有这样的事,有人喝完酒后,突然人就没了。这个时候,我们大多会想到是因为酒,这个人没了,很少会想到食积引起的人没了。我们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到了酒上,都归到喝酒多的原因上。从来没有想到是吃得太多而撑死的。

我们平常在宴客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酒得越多,东西吃得也越多,必须要吃足够多的东西才能压住喝下去大量的酒,当然也有人喝酒不吃东西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很容易醉。大多数都喝得越多,吃得越多,喝的时间越长,吃的东西越多。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病人,就是让他吐,让他大量的吐,吐到最后,把胃里的东西都吐空了,人就醒了。接下来就用白术,陈皮、半夏,麦芽来进行调理,这四味药不就是大安丸的缩小版吗。其实就是保和丸加白术。

他这里的吐法是用生姜淡盐汤,盐汤是民间常用的吐剂,喝下去以后,然后再刺激一下咽喉,让他吐。

王纶在《明医杂著》中说:“大抵此等症,多因饮食醉饱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气恼,而致饮食填塞,胃气不行,内伤特重。若误作中风,中气症,而用驱风解表,行气散气之药,则胃气重伤,死在旦夕。”

“《内经》虽有暴病暴死之症,但恐多有因于食者,前辈不曾明言,故人不识耳!今后遇有此等急症,须要审问明白。若方饮食醉饱,或累伤,饮食重复受伤,但觉胸膈有食滞,只作伤食治之。”

我们读了王纶的这一段话,突然明白了,突然发作的病证,我们多留一个心眼,问明原因,是不是在发病之前,有没有大量吃东西,是不是肚子吃坏了引起的食积。

现在有一种心梗,就是吃撑了就容易发作,估计其他病也会有这种情况。

清代的张璐在《张氏医通》里说:“石顽治幼科汪五符,夏月伤食,呕吐发热颅胀,自利黄水,遍体肌肉扪之如刺。六脉模糊,指下寻之似有如无,足胫不温。自认阴寒而服五积散。一服其热愈炽,昏卧不省。第三日自利不止。而时常谵语,至夜尤甚。

乃舅叶阳生以为伤暑,而与香薷饮,遂头面汗出如蒸,喘促不宁,足冷下逆。歙医程郊倩以其证大热而脉息模糊,按之殊不可得,以为阳欲脱亡之候,欲猛进人参,附子。云间沈明生以为阴证断无汗出如蒸之理,脉虽虚而证大热,当用人参白虎,争持未决,取证于石顽。

诊其六脉虽皆涩弱模糊,而心下按之大痛,舌上灰刺如芒,乃食填中宫,不能鼓运其脉,往往多此,当与凉膈散下之。

诸医正欲藉此脱手,听余用药。一下而神思大清,脉息顿起,当知伤食之脉,虽当气口滑盛,若屡伤不已,每致涩数模糊,乃脾不消运之兆也。此证设非下夺而与参,附助其壮热,顷刻立毙。可不详慎,而妄为施治乎?

这一则是《张氏医通》里记录的,在清代名医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个汪五符是一个幼科医生,因为在夏天伤食,引起了一些症状,呕吐,发热,脑胀,脚不温,六脉模糊,自己以为是阴寒证,自己服了五积散,结果热得更厉害,昏卧不省,到了第三天自利不止,谵语,到了夜晚更厉害。

汪五符的舅也是一个医生,由于是在夏天,以为是伤暑,又用了香薷饮,结果头面汗出如蒸,脚下冰冷,也就是造成了上热下寒。这个时候,歙医程郊倩看到这种大热之象,脉息模糊,以为是阳快要脱了,准备用人参和附子来回阳,但是,沈明生医生认为是阴证,因为阴证也有汗出如蒸,脉虽然是虚证大热,他说要用人参白虎,就这样争质不下,才让石顽来诊。

石顽来一看,脉涩弱模糊,按病人的心下大痛,舌苔灰有芒刺,说这是食积,因为食填中宫,不能鼓运其脉。说是用凉膈散来清热解毒,清上泻下。其他医生看到有人来接手这个棘手病,忙于脱手,于是就让石顽来用药,结果石顽用了凉膈散后,神思大清,脉息顿起。

我们从这一则医话中便知道,每个医生都有他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有的时候,你的长处也许就是你的短处。这就是我们中医的阴阳思维,阴的背后就是阳,阳的背后就是阴。

象程郊倩确实也是一个有名的医家,还写了一本《伤寒论后条辨》,对伤寒的研究也是很透彻的,但是,在这里,你就不如别人,你程郊倩会用人参附子,但你不会用凉膈散。

上面热,下面凉,又下利,关键点是舌上灰刺如芒,如果是生附证,舌应该是润或者是水滑,如果是白虎证,舌也不应该是灰刺如芒,应该是舌黄,燥渴。承气汤证有可能灰刺如芒。当我们看到舌象灰刺如芒的时候,就要考虑中焦是通还是不通。

按了一下心下,大痛,这就是中焦不通,需要下之。这里用参附不对,用人参白虎也不对,在这个时候,如果想到用承气汤,可能还差不多。而凉膈散,实际上就是承气剂里面的。

(0)

相关推荐

  • 今天给大家说6个补气很不错的小方子。看到...

    今天给大家说6个补气很不错的小方子.看到的有需要的可以试下. 1.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适用于: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2.异功散 组 ...

  • 《证治准绳·杂病》伤饮食

    东垣曰∶阴阳应象论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痹论云∶阴气者,静则神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乃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 饮者水也,无形之气也.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肺病 ...

  • 【六君子汤加减-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以中上腹痛.食后腹胀为主证.对于慢性胃炎中医根据整体情况及证候而治疗,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来考虑. 不管什么性质的慢性胃炎,平常治疗都用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惟慢性萎缩性胃炎不用制酸药(如瓦楞子 ...

  • 慢性脾胃虚弱疾病中药方‖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芩白术散

    学养生而防未病,为今人亚健康者共同之话题,人以水谷而化精为生,脾胃能化精,全靠脾胃中气为养生之本. 先贤东垣老人<脾胃论>有曰∶历观<内经>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胃气 ...

  • 气虚怎么办,6款补气名方来帮你,值得收藏!

    气虚怎么办,6款补气名方来帮你,值得收藏!

  • 《证治准绳·幼科》痞结

    (此痞在腹内,与心下之痞不同) [杨]痞者塞也,结者实也,热气蕴于胸膈之间,留饮聚于腹胁之内,于是荣卫不能流行,脏腑不能宣通,由胀满而致痞结,势使然耳.此热实之证也,时或发为壮热,<圣惠> ...

  • 《证治准绳·女科》伤食

    [大]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若妊子饮食不节,生冷毒物,恣性食啖,致伤脾胃,故妊娠伤食,最难得药,唯此二方最稳捷.(木香丸.白术散.) [薛]东垣先生云 ...

  • 《证治准绳·幼科》不能食

    (灌浆落痂二门参看) 凡痘家,能食者不问稠密皆吉,不能食者痘虽疏亦难发难靥,疮密者危.盖人绝水谷则死,表里皆病则困也.有欲食而不能食者,必喉舌有痘作痛,艰于吞嚼也,以烂粥米饮频频与之,以助脾胃之气,更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到了<伤寒九十论>里的医案,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我们来分析一下五积散到底起什么作用.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的寒.湿.气.血.痰五积之证.张璐说:此虽类集十余方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一个是"水泻",一个是"理中丸是不是太阴病的主方?"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理中丸的功效如何? 第一张方剂都有它的功效,我们都想知道它的功效,但是,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再来思考太阴病的病机,太阴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而不在于虚,于是,太阴篇里说当温子,温之针对的是寒邪,补之针对的是正气,而原文<伤寒论>第277条辨:"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一个医案,当代赵守真的<治验回忆录>的一个医案:男,50岁,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饮冷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 一个50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理中汤在泄泻中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当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有很多人会说,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教材上学到的它就是太阴病的主方,这没有什么疑问啊!这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四)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两个病案,都用到了理中汤,我们来解释一下90岁老人的这个泄泻的方子,为什么要用理中汤加减. 第一张处方:党参12克,炒苍术12克,干姜9克,焦神曲15克,苏叶9克,滑石18克,炙甘草3克,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二)临证谈理中丸

    干姜以辛热独胜.等量,人参.白术之甘是远不敌干姜之辛的.理中丸中用等量之甘草,与其说佐人参健脾益气,不如说以甘制辛,入口仍是辛多甘少.基于这一点,原方中四药等量,已然是干姜为君了. 既然是干姜为君,为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三)临证谈理中丸

    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证,如虚多于寒,以人参为君:寒多于虚,经干姜为君.此说也合临床实际.必要的时候,该以人参为君就以人参为君,该以干姜为君就要以干姜为君. 倒过来,我们来思考,以人参为君所治病,往往是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