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下这份防暑小妙招,清凉一“夏”

长日当空三伏至

意犹未尽瓜果香

刚刚送走娇滴滴的

“梅姑娘”

这几天迎来了热燥燥的

“伏先生”

不少小伙伴表示

自己和烤肉之间

只差一把孜然了

苏小研特意为大家准备了

科学防暑的小妙招

大家快学起来吧!

PART 1 / 知识科普

2021·SUMMER

何为三伏天

“三伏”的说法由秦汉时盛行的 五行学说延伸而来,“三伏天”是中原地区气候上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指的是“ 伏邪”,即所谓“六邪”(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中的暑邪。 2021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1日,直到立秋气温才会有所下降,但这也不绝对,“秋老虎”也是常有的。

三伏天为何如此热

据中国气象网介绍,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 雨水多,空气 湿度大,水的比热容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其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SUMMER

of 2021

PART 2 / 科学防暑

2021·SUMMER

空调房里冰西瓜是大家对夏天最美好的幻想了,虽然“炙烤模式”已经开启,但切莫贪凉,伏天更要 提防的反而是“ 寒”。

伏天人们 易贪凉,寒气易入体,这些症状虽不在夏季表现出来,但会在冬季凸显。洗冷水澡、长时间吹空调、喝冰镇冷饮等,都是导致寒气入体的根源。

中医学上说的“ 冬病夏治”也是这个道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科学防暑吧!

饮食

伏天气温高,汗多易脱水, 大量补水是防止中暑的好方法。

多喝常温 白开水, 适当补充淡盐水或淡糖水,但切忌狂饮,一次150ml-200ml即可。更忌多饮冰镇饮料和含有咖啡因、酒精和大量糖分的饮料,容易刺激肠胃造成胃痉挛。

多吃 瓜果蔬菜,补充身体水分,比如西瓜、桃子、西红柿、黄瓜等。 适当多吃鸡鸭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满足人体所需的新陈代谢和能量。

如果夏天胃口不好可以喝些绿豆汤、酸梅汁,山药、大枣、莲藕、木耳也是帮助 开胃的食物。

消暑东西虽好,但也不要贪吃哦~

作息

三伏天的作息可以调整一下, 早起半小时,午休增加半小时, 不要熬夜,可以帮助我们平衡气血。休息时 不要长时间吹空调,空调房内外温差最好控制在5℃左右为宜。

休息室最好多 开窗通风,自然风也很舒适哦~

@SUMMER

出行

避免高温时段出行,出行做好 防护工作,比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行走于阴凉处。出行需 携带饮用水, 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等以备不时之需。

在这里苏小研为大家划重点: 大汗淋漓后忌冲冷水澡!

PART 3 / 科学治暑

2021·SUMMER

中暑不可小觑。中暑与环境温度、湿度有关, 高温高湿更易出现中暑情况。

中暑多发于高温环境下长期作业、运动,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力差的人群。人体 散热速度跟不上了,可不得憋中暑了嘛~

中暑迹象

中暑先兆:大量出汗、口渴、四肢无力、头晕恶心、胸闷

轻度中暑:大量出汗、面色潮红、皮肤湿冷、体温升高至38℃、心跳加快

重度中暑:昏倒、痉挛、皮肤干燥、体温40℃以上

@SUMMER

中暑急救

尽快 离开高温区域,前往通风阴凉处,松开衣物帮助身体散热。

若症状无法及时缓解需 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正规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科学防暑

莫要贪凉

这份防暑小妙招

你学会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