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三世:从二世摄政王到亡国之君

为爱牺牲

上回书聊了巴伐利亚的疯子国王奥托,这回来说说他的堂兄路德维希。

虽然说战争给奥托的精神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甚至可能导致了奥托后来的精神病,但其实路德维希更有资格自称是战争的受害者。因为在1866年普奥战争中黑尔姆施泰特一战,21岁的他身为陆军中尉,确确实实被子弹击中了大腿。

这次负伤带给他一枚军功章,但从此他就对军旅之事再不感冒了。

次年,路德维希代表堂弟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去维也纳参加亲戚的葬礼。欧洲人的亲戚关系盘根错节,死者的亲戚圈当然很大也很杂,他因而遇到了姑父摩德纳公爵弗朗切斯科五世的侄女玛丽亚·特蕾莎。

仅仅过了8个月,路德维希就和这位比自己年轻4岁的公主结了婚。

当初,路德维希的二伯父奥托被选为希腊国王奥托一世,规定不仅奥托本人的后裔可以继位,甚至奥托的兄弟们的后裔也可以继位,所以路德维希也有机会。但是成为希腊国王必须放弃继承别国王位,还要放弃天主教信仰,改信希腊东正教。而摩德纳公爵是坚定的天主教徒,决不允许侄女的肚子里生出异教徒来。

这时候奥托一世已经被废黜了,路德维希的希腊王位继承权本身就如同浮云,无论是出于爱情还是政治的考量,他都做出了表态:放弃希腊王位继承权。他弃权了就轮到他弟弟,也不便宜外人。

玛丽亚·特蕾莎很有钱,娶了她以后,路德维希也就有钱了,这要现实多了。而且他们本来就是自由恋爱,并非单纯的政治联姻、攀附富家,不然玛丽亚·特蕾莎大可以听任家族做主,选择更能为家族带来利益的夫婿。

他们一共生了13个孩子,其中10个长大成人。

沉迷农耕

路德维希16岁参军做了第6猎兵营中尉,17岁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法律和经济,18岁加入巴伐利亚州议会参议院,当然,这些都是因为他是国王的侄子,关系户,有便利。

1870年,25岁的他行使身为国会议员的投票权,赞成巴伐利亚加入北德意志邦联,即以普鲁士为主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前身。1871年,26岁的他作为巴伐利亚爱国者党的候选人参加了第一次国会选举,但没有选上。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也就是在这一年称帝的。

享受权利就要承担义务,所以路德维希才会在21岁那年参战负伤,才会不得不亲自参与到了推动巴伐利亚丧失独立地位沦为普鲁士小弟的进程。但他的父亲柳特波德王叔本就是亲普鲁士的,他也就不至于因为亲自参与其中就受到像反普鲁士的奥托王弟那样的精神打击。

子女一个个出生后,他干脆远离了政坛,培养了一些看起来相对安全的爱好:务农。结婚那年,他就做了巴伐利亚农业学会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凭着新娘的财产,他也不用担心买不到农田。

玛丽亚·特蕾莎也乐得一边教育子女,一边养花,还养出了一座玫瑰花园。

1886年,也就是路德维希41岁时,柳特波德王叔发动政变,废黜路二,自任摄政王,不久路二也神秘暴崩。路二的弟弟奥托继位。由于奥托已经疯了,别说治国了,连治病都费劲,所以柳特波德才是事实上的国王,相应的路德维希也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太子。即使按继承法的角度,希腊国王奥一也已经无嗣而亡,奥托死后继位的也应该是柳特波德。

不想参政却偏偏成了准太子的路德维希除了务农,他对水力发电这样的科技也很有兴趣,1891年首倡建立了巴伐利亚运河协会,1896年又当上了巴伐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

路德维希对政治也有着自己的主张,他提倡直接选举。1906年,他表态支持巴伐利亚选举改革,社会民主党创始人奥古斯特·贝贝尔甚至发出了这样的称赞:

如果要从德意志诸王中选一位皇帝,德国人民大概会选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路德维希,而决不是普鲁士的威廉。

但是,在那个年代,能当老大的是拳头硬的人,而不是德行好的人。

顺天应人?

1912年,柳特波德高龄去世,67岁的路德维希成为了新的王位继承人和摄政王。

社会开始呼吁他早登大宝,让疯子国王早点退休。

这样要紧的事,柳特波德却拖到了第二年下半年才办。这实在不是他不忍心篡位或者想逃避责任,而是这事需要等巴伐利亚州议会召开了,才能走程序。

下议院122票同意,27票反对,而参议院只有6票反对,于是修宪通过,从此摄政超过10年的摄政王可以在州议会同意下取代失去行政能力超过10年且再无康复可能的国王了。

在州议会批准下,路德维希很快宣布结束摄政,废黜奥托,宣誓登基,成为了路德维希三世国王。

在柳特波德生前,柳特波德任命的总理大臣乔治·冯·赫特林就已经领导了第一个依靠议会多数席位组建的政府,而路德维希此次修改宪法,被历史学家认为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向议会制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路三对这位老总理并不排斥,不仅继续委以重任,还封他为伯爵。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真正的考验来了。

作为德国的一份子,路三当然要带领巴伐利亚登上同盟国的战车,于是他写信到柏林,表示支持德国,声称要夺取阿尔萨斯和安特卫普打开入海口;同时又希望在战争得胜后为巴伐利亚谋取地位,最好可以和普鲁士平起平坐。

由于路三登基,玛丽亚·特蕾莎也成为了巴伐利亚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天主教王后。她和丈夫一起表示支持宣战。她出身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也就是当时的奥匈帝国皇室,德奥是一队,支持夫家,就是支持娘家。她亲自看望伤兵,加油打气,并鼓励巴伐利亚妇女们以传奇女英雄为榜样为士兵们提供食物和衣服。

但是,战争的进展越来越不利,人们也开始骂路三愚忠于普鲁士,坑苦了自家百姓。

1918年,不等世界大战结束,在巴伐利亚就爆发了革命。路三批准将宪法君主制改为议会君主制,随后因为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聚集了一千民众在特蕾西娅草坪抗议,他出逃到了奥地利。

这位所谓的最值得成为德国共主的君主,最后却成了德国在这场革命浪潮中第一位被废黜的君主。

末主黄昏

不久,首相丹德尔去看他,说是看望,其实是要他承认自己退位。

路三便给了丹德尔一份宣言,宣布以后官员、军官、士兵都不需要再对自己效忠了,自己也无意再以某种职务参政了。

其实这并不是像丹德尔希望的那样的退位诏书,因为路三并没有宣布退位。但丹德尔把它拿回去以后,新成立的巴伐利亚自由邦总理库尔特·艾斯纳,也就是带头推翻路三的人,及他所领导的政府却觉得这足够表示了,公开了这份宣言,并表示只要路三不反对新政府,他们随时都欢迎他全家以平民身份回国。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对巴伐利亚738年的统治就此断送在了路三手里。

逃不掉的,即使他不提前上位,1916年奥托死后也得他继位。

在流亡中,1919年,玛丽亚·特蕾莎去世了。同月,艾斯纳被君主制支持者刺杀。

丧妻之余的路三毫无报仇的快感,只担心冤冤相报祸及自己,逃到了匈牙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

艾斯纳死后,巴伐利亚重新陷入混乱。等1920年路三终于回到巴伐利亚时,巴伐利亚已经成为了魏玛共和国的一部分。

1921年,路三又回到了妻子在匈牙利的城堡,仅仅住了一个月,就和相伴了五十年的妻子团聚了。

尽管有人担心会引发君主制复辟的思潮,但末代国王夫妇的灵柩还是被带回都城慕尼黑进行了国葬。王室成员、政府、军队和约十万人都出席了。既然以国王的礼仪下葬,最后当然也就归于先王们的祖坟。

路三去世时已经76岁,他的长子末代太子鲁普雷西特也已经年过五旬。但这位末代太子并不想借用父王的葬礼发难,而是想寻求以某种合法手段复辟。

对武力不感冒却讲究以德服人,果然是路三夫妇亲手调教出的亲儿子。

但路三不可能对每一个下属都像父亲一样手把手提点教导,尤其是已经成年的人。

路三去世后2年,有一个奥地利小伙在慕尼黑的啤酒馆闹事,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了一本自传,自称在25岁时就申请加入了巴伐利亚军。

虽然这位确实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成为了战斗英雄,但身为奥地利人申请加入德军而且还获得了批准这样的情节还是违和到了被史学界视为吹牛不打草稿,露出马脚。

这位小伙是否真的曾经投身于路三麾下其实也不重要了,如果他真的以路三为榜样,学习到了其醉心田园、无心军事的做事风格,那么整个世界历史都会走向另一个未可知的方向,虽然未可知,但再坏也不至于再酿成另一场全球性的浩劫了。

IOS系统打赏通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