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遗址(22)

本篇目录:

*****************************************

211.柳湾遗址

新石器至青铜时代                    青海省乐都县

212.沈那遗址

新石器至青铜时代                    青海省西宁市

213.鸽子山遗址

旧石器时代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

214.菜园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

215.照壁山铜矿遗址

汉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

216.灵武窑址

宋至明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217.张家场城址

汉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

218.丹丹乌里克遗址

南北朝至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

219.麻扎塔格戍堡址

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

220.通古斯巴西城址

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

****************************************

211.柳湾遗址


柳湾墓地在乐都县城东15公里高庙镇东面的湟水河北岸,距青海省会西宁70多公里,墓地坐落在村庄后面的半山白土坡上,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公共墓地葬群,也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代表。柳湾墓的随葬品有陶器、装饰品和海贝等。出土人面纹和彩塑人像彩陶壶。后者在陶壶表面贴塑出一个裸体人像,加以绘彩,突出性部特征,是具有宗教意义的崇拜物。柳湾墓地是中国迄今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一处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其随葬品数量之多、文化内涵之丰富,在世界史前考古发掘中是极其罕见的,距青海省会西宁市约78公里,高速公路、109国道、鲁大复线从此穿行。

柳湾墓地是目前中国已知的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700余座,包括大批贫富分化墓、夫妻合葬墓和殉人墓等。这些墓葬分属于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反映出当时农业、手工业的分工以及制陶手工业已达到一定水平。柳湾墓地揭示了当地古代居民的丧葬形态,为研究甘青地区各原始文化的内涵、序列及其与中原文化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柳湾遗址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212.沈那遗址


沈那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毛胜寺西台地上。为约3500年前的古羌人聚落村,是远古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一种文化遗存。位于湟水及其支流北川河交汇处的二级阶地上,北起阴坡,南至坟墓沟,西临乱沟,东部台下即为宁张公路,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该遗址以齐家文化居住遗存为主,还有少量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卡约文化遗存。从现有资料看,沈那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相当丰富、保存现状较好的多种文化并存地点之一。沈那遗址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于1948年发现的,并出土过多件文物精品。

1992年和199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西宁市文物管理所曾对沈那遗址进行试掘,共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清理区主要在台地西南边缘。清理房屋5座,灰坑10个,墓葬8座,出土各类文物约万余件(包括陶片)。文化堆积层大体分上下两层,上层遗物中以加砂粗陶片较多,下层遗物泥质红陶片较多。陶器制作精细、火候高、胎质坚硬而薄,陶器器形繁杂多样,计有罐、瓮、盆、尊、鬲、拼盘器(将大口平底罐切成四瓣烧制)等。出土石器有石斧、石刀、石凿、石壁、石镞、盘状器,其中以盘状器最多。

另外还出土有少量骨锥、骨针、骨镞及一件大型铜矛。有3座房屋是白灰铺地、粉墙的白灰面房屋,都近似方形,半地穴式,门向西开,室内中间有一圆形灶,地穴四角各有弧度。墙面白灰厚薄均匀而细腻,地面白灰厚约4-5厘米,表面光滑而坚硬。两座无白灰设施,一座为圆形,门向南开,半地穴式;一座为方形,房屋四周及室内有不规则排列的柱洞,室内陆面为深褐色土铺垫,灶在室外呈簸箕形。其余因扰乱较甚,具体结构不清。灰坑大多为圆形平底,坑壁略向内弧、口小于底。

基葬有四座在两座白灰居住房屋之间排列,皆为长方形土坑墓,单人葬,随葬品极少。沈那遗址面积大,文化堆积厚,内涵极为丰富。从试掘情况看,以齐家文化遗迹、遗物最多,是一处齐家文化时期较大的部落遗存。


2006年05月25日,沈那遗址作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213.鸽子山遗址


鸽子山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蒋顶乡蒋西村西,贺兰山前鸽子山盆地东缘。该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末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遗址年代距今1.27—0.8万年。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摸查和发掘,鸽子山遗址在15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发现15个地点,发掘出距今4800年、1万年和1.2万年3个文化层位,出土万余件旧石器时期文化遗物。出土的大量尖状器、磨食器等石制品和动植物标本,对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古人类文化、植物类食物加工驯化和原始农业萌生具有重大意义;出土世界最小的旧石器时代装饰品,在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发现房屋建筑遗迹,刷新了世人对万年前人类认知水平和复杂技术能力的认识。


鸽子山遗址遗物密度大、文化内涵丰富,对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动植物演化与消长具有环可替代的意义。遗址出土的石器制品从加工方法到成品的形制,都可以代表当时华北细石器制作的最高水平,鸽子山遗址出土的石器,见证的是远古人类迁徙和文化传播的经历。鸽子山遗址的发掘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区建立了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早期的年代序列,为研究这一特殊地理单元史前人类活动及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材料。鸽子山遗址的原地埋藏文化堆积,使其成为探讨中国国西北地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文化演化、旧新石器过渡阶段不同区域文化特征、沙漠边缘区文化演化与史前人群活动等多个重大课题的典型地点。


2006年,国务院公布鸽子山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4.菜园遗址

菜园村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偏西的海原县境内,地处我国第二阶梯上的黄土高原西部南华山北麓,海拔1800米,东距海原县城15公里。是自1984年以来,宁夏考古研究所在全区文物普查中陆续发现的。通过对菜园村遗址的发掘及对其大量原始资料的整理研究,结果收获颇丰,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研究宁夏以及西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层依据和重要的实物资料。

菜园遗存的墓地,作为墓穴的形态模式,多采用椭圆形和凸字形竖穴土坑的基本形制,这些形制在各墓地的埋葬形态上,只是局部略有不同,墓葬面积一般在2-4平方米之间。切刀把墓地的墓葬形制有土坑竖穴和竖穴侧龛墓两种;瓦罐嘴墓地则多为洞室墓,并且,其墓地中盛行的锯齿唇和捏塑堆纹,只在切刀把墓地中出现了两例,高圈足豆和拍印方格纹则绝无仅有;切刀把墓地中少量的绳纹舟形匜,扁颈彩陶壶也不为瓦罐嘴墓地所见;尤其未见作为切刀把墓地晚期墓葬标形器的长颈单大耳罐。如瓦罐嘴M34墓穴,属二人合葬墓,墓主无论成年、幼年,其掌骨、趾骨和颅骨均不知去向,成人下颈则置于远离柱椎的双耳罐上,相当头颅的部位改放一块天然砾石,似是以石代首,其余骨骼保存齐整,这被称为断肢葬,也可称之为割体葬仪,是一种颇有地方特色的葬俗,切刀把墓地中也屡次发现类似情况。另外,瓦罐嘴M34墓穴,有将一件陶器(杯)摔成两半,分别埋在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填土内的现象,这表明在葬礼上有"摔罐的习俗"。墓地中用装饰品随葬的WM5,是一位成年女性,颈下放置骨珠一组(共1064颗),放置陶器25件,居全墓地第二,在一定程度上,这显示出厚葬妇性的残留倾向。


2006年,国务院公布菜园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5.照壁山铜矿遗址


照壁山铜矿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镇罗镇以北,为我国西北最古老铜矿遗址,由田古矿洞、冶炼遗址和居住遗址三部分组成,1987年被发现。在遗址方圆约1公里的范围内有古铜矿27座。部分矿洞已受到后期人工开采的破坏,大部分洞口已被山洪堆积物封闭,洞口附近都留有大量的铜矿渣堆积。经初步调查,矿洞入口有竖井式、斜坡式、平行坑道式三种。除发现汉代陶器残片及宋元瓷器残片外,出土过白釉斜壁碗、瓷灯、汉代博山陶炉、钱币及其他陶器。在我国古铜矿的研究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遗址在我国西北地区极为少见,为进一步研究西北地区“青铜文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照壁山的古铜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能就已开采,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开采和冶炼,在西夏、元代亦持续开采冶炼,在我国西北地区极为少见,为进一步研究西北地区“青铜文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该遗址由古矿洞、居住遗址和冶炼遗址三部分组成。在方圆约1公里的范围内有古铜矿27座,部分矿洞已受到后期人工开采的破坏,大部分洞口已被山洪堆积物封闭,洞口附近都留有大量的铜矿渣堆积。经初步调查,矿洞入口有竖井式、斜坡式、平行坑道式三种。在遗址表面,除发现汉代陶器残片及宋元瓷器残片外,还曾在矿洞内出土过白釉斜壁碗、瓷灯、汉代博山陶炉、钱币及其他陶器。这处于1987年发现的古铜矿遗址,在我国古铜矿的研究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06年5月,国务院核定照壁山铜矿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216.灵武窑址


灵武窑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南,灵武市城区东30公里磁窑堡。遗址面积32万平方米,遗址内遍布西夏(1038-1227年)和明清时期瓷片,并有窑址遗迹。灵武窑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灵武县,东距灵武县城35公里,南距瓷窑堡镇4公里。窑址座落在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00米的小山上。文化层厚约2-4米。该窑历史始于西夏,经金代而终于元代。

所烧瓷器十分品种丰富,有白瓷、青瓷、褐釉瓷、茶叶末釉瓷、黑瓷和少量紫色釉器物。产品有碗、杯、盘、盆、钵、釜、高足杯、壶、各式瓶、缸、瓮、罐、灯等。还有为西夏游牧民族所特有的扁壶、铃、钩等。器物胎体沉重,造型浑厚,很多器型都在北方窑产品中常见1984年至1986年,宁夏考古部门对灵武磁窑堡瓷窑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西夏窑址4座、瓷器作坊遗址9处,出土瓷器、制瓷工具、窑具等3000余件。西夏瓷窑均为南北向,平面呈马蹄形,由窑室、火膛、烟囱组成,窑门已不存在。出土的西夏瓷器有白釉、黑釉、褐釉、青釉四大类,除青釉瓷只有素面和刻花两种外,其他三类均有素面、刻花、剔刻花和点彩4种。出土的器形有碗、盘、扁壶等,其中碗的数量为最多。


2006年,国务院公布灵武窑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7.张家场城址


张家场城址,又称张家场古城,位于盐池县城西北17千米的花马池镇张家场村。城址东南距张家场村0.7千米,南至明代长城二道边1.5千米。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面积0.96平方千米。张家场古城为秦代后期至东汉初年,时间延续超过200年以上。张家场古城在秦汉时期曾是一座少数民族聚居、畜牧业发达、商品交易频繁的中心城市。是宁夏乃至鄂尔多斯台地保存最为完好、存在时间最长的秦汉古城之一。 


张家场城址地面散布大量陶器残片,有大板瓦、筒瓦、卷云纹瓦当、空心砖等汉代建筑材料。还出土游牧民族风格的扁平壶,西汉和新莽时的古钱币“五铢”、“货布”、“货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及铜印章、铜镜、箭镞、盖弓帽等文物近1吨。人字形铜齿轮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古城内遍布汉代绳纹砖瓦、陶器残片和生铁块,曾出土过两千多斤秦汉钱币。随葬品有陶灶、壶、博山炉、斧、甑等。张家场古城及墓葬共出土器物千余件,计有陶器、铜器、铁器、鸡蛋壳、盐块和大牲畜骨骼等。以陶器为大宗,器形有罐、仓、灶、鼎、博山炉、鐎斗、圆壶、方壶、扁壶、盘等;次为铜器,器形有釜、甗、勺、车马饰件、带钩、铺首、汉五珠及印章等。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张家场城址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8.丹丹乌里克遗址


丹丹乌里克遗址位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90公里,系唐代遗址。房屋建筑遗迹以佛寺最多,平面呈“回”形,中央上台塑有佛像,土台四周围回廊,在回廊的墙壁上绘有壁画,有菩萨、小千佛等形象以及波罗迷文题记。文书记载到唐贞元二年止,正值唐中期战乱衰落,失去对西域控制,吐蕃势力侵入的时期。为丝绸之路学原点的重要遗址,该遗址于1896年被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


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有木版画、古钱币、众多的汉文、梵文、于阗文、和婆罗谜文文书。其中有两幅闻名于世的版画,一幅为一个由光环护持的鼠头神像;另一幅为两组人物。为丝绸之路学原点的重要遗址,房屋建筑遗迹以佛寺最多,平面呈“回”形,中央上台塑有佛像,土台四周围回廊,在回廊的墙壁上绘有壁画,有菩萨、小千佛等形象以及波罗迷文题记。从佛像和壁画反映的内容来看,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信奉的是大乘佛教。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丹丹乌里克遗址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19.麻扎塔格戍堡址


麻扎塔格戍堡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墨玉县驻地喀拉喀什镇北166公里和田河西侧,麻扎塔格山东段。戍堡初建于唐,依山势建筑,占地1.1平方公里,呈长方形,分内外三重,下筑地仓,堡墙用砂岩板块垒筑,其间又用柽柳树干捆扎,墙高3-5米,宽3米,设一高约10米的烽火台,堡侧有佛寺遗址。在此曾出土乾元重宝、大历元宝、龟兹铜币、铁镞、吐蕃文木简。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麻扎塔格戍堡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古城堡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墨玉县驻地喀拉喀什镇北166公里和田河西侧,麻扎塔格山东段。戍堡初建于唐,依山势建筑,占地1.1平方公里,呈长方形。


堡址分内外三重,下筑地仓,堡墙用砂岩板块垒筑,其间又用柽柳树干捆扎,墙高3-5米,宽3米,设一高约10米的烽火台,堡侧有佛寺遗址。在此曾出土乾元重宝、大历元宝、龟兹铜币、铁镞、吐蕃文木简。为古代于阗国戍守和田河绿色通道的要堡。麻扎塔格山位于墨玉县境内的和田河下游西岸,呈东西向横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部,被和田河拦头截断。山体呈长条形,东西向分布,山体东临和田河冲积平原绿色长廊,西侧被沙漠环绕,处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区,它是受新构造运动的单面山,对研究塔里木盆地古环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好材料。由下第三系的红色泥岩、石膏和灰岩组成为白山,由上第三系的棕红色砂岩、泥岩构成为红山,两山形似卧龙饮水。山体延伸至和田河而断陷地下,翘首挺立于河边;平均坡度30°,海拔1300-1570米,主峰海拔1570米,西高东低。山体受干燥剥蚀与风蚀作用,基岩裸露,多残坡积物。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麻扎塔格戍堡址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0.通古斯巴西城址


通古斯巴西城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境内,为唐安西都护府下的军事重镇,是古代龟兹较大的古城堡之一。1949年以前发掘,城内有房屋遗址、木器、布巾等,并有唐大历年号的文书残纸。平面轮廓呈方形,边长220米,面积4.9万平方米。城墙高6.2米,地表有夹砂红陶片,器形有钵、大陶缸等。

通古斯巴西城址位于塔木托格拉克乡,城址为唐代所建,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30米,古城四角有突出的墙垛,城垣处还有马面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龟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它对研究龟兹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府址和唐代经营西域的情况具有重要作用。通古斯巴西古城是新疆重要的土遗址之一,曾是唐时龟兹驻兵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对保卫丝绸之路的畅通有重要作用,具有珍贵的历史、考古、科研价值。通古斯巴西古城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是古代龟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军事建筑之一。它对研究龟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通古斯巴西城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文史知识 | 于孟洲 李泱泱:三星堆文化兴起前成都平原的文化与社会

    网络上对于三星堆文化的起源,充斥着多种不同的说法.虽然考古学界不会同意三星堆文化来自域外文化或地外文明的认识,但目前也还不能将三星堆文化的形成过程讲得非常清楚,所以这是考古学界在未来一段不短的时间内都 ...

  •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石器时代考古又获重要新发现

    中国北方地区已知最早的具备完整防御体系的石城是怎么布局的,滕州岗上遗址南部墓葬区发现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遗址又有哪些新发现,孙家岗遗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点-- 12月29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召开的& ...

  • 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2讲:《神秘的西伯利亚:最新的考古发现》

    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2讲:<神秘的西伯利亚:最新的考古发现> 来源: 神秘的地球 时间:2018年4月10日 09:56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考古网(李宏飞 ...

  •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考古的重要收获(文明之声)

    栾丰实 ( 2021年03月20日   第 05 版) . 走过百年的中国考古,以自己的方式命名了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很多原本极其普通的小地名因为与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相关而著名起来,比如大汶口. 大汶口文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1)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于2006年5月25日公布,共计1080处.分四个大类:1古遗址,2 古墓葬,3 石窟寺及石刻,4 合并名单.没有古建筑类?有100多处合并名单,总量是第五批整倍. **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2)

    本篇要目: ********************************** 11.讲武城遗址  战国至汉                                           河北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3)

    本篇目录: ****************************************** 21.塔水河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陵川县 21.上郭城址和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4)

    本篇目录: *********************************** 31.朱开沟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 32.秦直道遗址 秦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5)

    本篇目录: ************************************ 41.城川城址 唐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 42.查干浩特城址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6)

    本篇目录: **************************************** 51.百草沟遗址 战国至晋                        吉林省汪清县 52.自安山城 南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7)

    本篇目录: ********************************* 61.辉发城址 明                         吉林省辉南县 62.五排山城址 战国至汉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8)

    本篇目录: ***************************************** 71.大墩子遗址 新石器时代                     江苏省邳州市 72.花厅遗址 新石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9)

    本篇要目: *************************** 81.龙江船厂遗址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