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的读音来源和古汉字的造字规律

夏王朝是“三代”之首,历时达470年,有过17代帝王。最后一位名叫“桀”(jié),他败在了原本臣属于他的一个部族国家,这个国家的国号叫“商”,首领叫“汤”(铴)。

古籍记载看,夏桀可不是懦弱之主,而是非常强悍,在位时间超过40年。《尚书》中有篇《汤誓》,记载着商汤伐桀所发盟誓,他说的造反理由、语句语气都与500年后周武王伐纣所发盟誓《牧誓》相似,真的如出一撤!

这就是中国历史的特殊之处:胜利者遵行的套路是一样的。这是一种不断重现着的规律性的取代场景,没有什么对错可言,更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有的只有结果。

失败了的夏桀被商汤放逐于南巢,过数年后才死去。“桀”是胜利者所赐名。他的原名是“履癸”。此“癸”是天干中的第十位,即“履十”,数字后缀,藏语和阿尔泰语的共同特征。

先秦时代,帝王常有这种带序数的名号,因为当时有资格继承大位的王子有许多个,都是同一个名字,例如“履”,如此就只能用序号加以分别了。先秦时代的王位通常不是在父子间传递,更不是长子继位,基本上是叔侄相传、幼子继位,这是藏人和北方游牧民族一直延续着的习俗,与游牧民族特殊的社会结构有关。

这“桀”在汉语环境中很难解释含义,故从未有人把它说个明白。一旦放到藏语环境中,立即就清楚了:藏语是“王”的意思。夏桀者,夏王是也!

藏语至今称藏王为“藏杰”(杰、桀是异写字)。藏语把本教教长叫作“本杰”,把菩萨叫“尚杰”,意为“金王”。地狱中的阎王叫“辛杰”。但藏语的发音方式与汉字读法大不相同,读作“erjeh”(额尔杰),因为藏语是复辅音读法。

吐蕃王朝崛起于西藏东部的雅砻河谷。隋末唐初,此地有个非常古老的部族国家,王名“森波杰”,原本是“李弥(lig-myi)王朝”之属国。情形是这样的:老森波王逝世了,新森波王未能掌控政权,森波杰的大臣,姓氏为“悉卜野”的“囊日松赞”(松赞干布之父)与其他三位大臣相约谋反,他们暗中结盟,誓曰:“永远与森波杰断绝关系,共推举囊日松赞为王!”森波杰举兵镇压,但失败了,仓皇间逃到突厥人那里避难(当时青藏高原上有突厥部的存在!),从此再未返国,这个古老王国就此灭亡了。囊日松赞极富谋略与野心,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先是征服了“藏布”地区,即西藏的中南部,自称“天子”,藏语叫作“帕”(spu),定都城于“琼结”(琼杰),藏语是“琼鸟之王”的意思。

由此可见“jie”的读音和含义,对藏人来说太熟悉不过了,老少皆知,即使不识一字,一听就明白了!

先秦时代,人的高低贵贱,皆由“礼”注定,即来自血缘关系,其时,没有任何渠道可以让低贱的奴隶上升到贵族中去。贵族们即使失国了也不失身份,不会降到奴隶层中去,只不过势力范围和可使唤的人口大幅度减小了,可能仅限于一个氏族内或者一个比较小地方了。这也是夏王朝虽覆灭,但这个“履癸”仍然享有“桀”称号的原因。

“杰”在古代蒙古语中也存在的,成吉思汗就封有“四杰”即“四王”,这四人统领着蒙古汗国最精髓的部队,一万人的“却薛军”,如影随形地护卫在成吉思汗身边。

当我们知道了“jie”本义是“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匈奴中有“羯(jié)族”,秦末汉初就已称雄于北方。从读音中就可知道,他们是匈奴中的“王族”,或者曾是匈奴的核心部族,否则就不会有这种族名。到了西晋末年,羯人石勒又在短短十年间削平群雄,复活了消失已久的“赵国”!(史称后赵)

此外,北方游牧戎狄中还有叫“呼揭”的,就是“虎王”的意思。西突厥中有部族叫“思结”,本义是“豕王”。这种把“王”叫作“杰”的语言传统在显示,他们之间应该有某种程度的民族同源性。

汉字的传说是由“仓颉”创制的,他是黄帝的大臣。这个名字怪怪的,含义不得而知,一旦放到藏语中就不奇怪了,藏语把“氏族”叫作“仓”(tshang),“颉”(jié)就是王,氏族之王是也!可以肯定,文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出来,必有过漫长的累积的过程,但华夏古人就喜欢把好事情往一个人头上按,从而奉之为圣。

藏人亦然。传说今天的藏文就是由松赞干布的大臣“通弥桑布扎根”创制的,但他是“四大臣”之首,居于“宰相”之位,他不可能有时间去埋头创制一种文字,如果说是他领导了当时的藏文的创制、厘定工作,才是说得通和可信的。藏人还把农耕、造桥、冶炼、熬皮等许多发明都归于名叫“茹拉杰”的藏王(见《贤者喜宴》)。这些,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取向,历史已经非常久远。

造字方式看,“杰”是褒义的,因为这个“木”原本就是神权所在的符号(藏语把“王”也叫作“mu”)。有个著名的仰韶文化彩陶钵,上面有“木”符号(附图)。甲骨文中,下面有“灬”的字符都是很神圣的,代表“火”,例如:熊、焦、熙、煞、烈等,它们原本都是帝王和神灵的名号,也是苯教的特征。

苯教把帝王的盛衰、更替看成是一种“火气”的生发与熄灭。藏人认为,当“火气”(藏语叫“么隆”)不在时,王朝就会覆灭。古文“桀”就是这样一个失去了“灬”,被剪掉了“木”上面一部分的字,因此它是贬义的。

古汉字中,与“杰”同源字有:羯、颉、劫、捷、诫(王之语)、堺(王之界)、玠(玉之王)、偈(语之王)……这些都是“近义字”。古汉字就是这样通过引申不断丰富起来的,它们都来自一个基础性的读音“jie”。古代儒家早就发现了的汉字有这种“同声相求”的规律,原因就是它们都从同一个“字根”中引申而来。

笔者以为,这个“桀”读音来源所以值得考证,因为它再次把华夏文明的源头指向了青藏高原!

附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仰韶文化红陶钵,1974年出土于西安市临潼区的姜寨遗址,钵口径28厘米,上刻一个“木”字。

甘肃马家塬战国戎人墓地出土的青铜扁壶,纯粹是草原艺术风格,因此它不可能是在中原制作的。

这个青铜壶的底部竟然有一个完全是甲骨文形状的字符。应知当时的中原地区,汉字已经演化成篆文体,形状与甲骨文差距甚远了,但这些“戎人”们仍然使用着千余年前的甲骨文。

笔者说过:一种文化和习俗,哪里有最顽强的延续,哪里就是它的发源之地。这对汉字源头寻找同样适用。因此,最初的汉字甲骨文,其所表达的很可能就是“戎人”们的语言!

(0)

相关推荐

  • 五年级《有趣的形声字》该如何理解?

    这次统编教材五年级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这个单元中,选入了王宁老师的一篇文章.作为王老师的死忠粉,这篇文章的观点我在王老师的讲座.不同书籍中读过几遍. 本文中令一线老师不能理解的是形声字的第二种分 ...

  • 汉字的系统简化与再造(第二稿)

    简化字改革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可惜只做了常用字简化字,非常用字没有简化,有些汉字简化得失去理据,乱借声旁的"形借字"没有被大幅减少或消灭,减少同音字,消灭多音字的工作也来不及做. ...

  • “姜”的读音来源和原始本义

    整个华夏文明的起源都与古羌活动有关.但古羌源头在何处?这就是华夏文明探源工作的重中之重.源头不明的话,一切都将是混乱不清的. 甲骨文金文中的"羌""姜"是同一个 ...

  • 汉字中的字根特征

    汉字中的字根特征

  • 汉字探微(273):三生有幸——释“幸”

    本文约4880字,阅读约需要10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探微 (273) 三生有幸--释"幸" 朱英贵 (由于微信公号程序软件的原因,文中有一些字未能显示,致歉.) ...

  • 英语的crime和汉字“罪”造字本义探源

    crime[kraim]n.罪,罪行:刑事犯罪(活动) An illegal act punishable by the state.Normally, a crime is seen as comp ...

  • 【汉字讲座】(7)汉字的造字理念与造字原则

    汉字是记录传递语言.思维及表达观念的书写符号系统. 要达到"记录.传递"的目的,则这种"符号系统"如何让人们比较容易地理解与接受,就成为关键. 汉字的造字理念是 ...

  • 《说文解字》第376课:“十、丈、千”三个汉字的造字原理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十"部的三个汉字:"十.丈.千".这三个汉字均为现代汉语常用汉字,使用频率极高,因此需要认真记忆.三个字的详情如 ...

  • 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附常见的象形字)

    象形 古代人分析汉字,归纳出了六种条例,这就是六书,即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我们所说的造字法主要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转注和假借一般说是用字法. 象形是用 ...

  • 什么是六书,汉字六书造字法简介

    汉字六书是汉字的六种构造方法,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总结的造字法则,分别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六书"始见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 ...

  • 格律诗规则以及古汉字平仄声的简单辩别方法

    一.七绝格律诗规则 1.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 ...

  • 【汉字讲堂】说“翻脸”就“翻脸”的古汉字

    "说翻脸就翻脸",可能是个贬义词:但在舞台上,"翻脸"可能就是一门艺术了. 二十年前,刘德华很偶然看到了彭登怀的变脸表演,决定拜师学习:"精诚所至,金 ...

  • 青年书法家夏云,创新行书《古言》欣赏,网友:这才是书法的样子

    夏云的书法和现在的很多的书法家的创新有所不同,当代的一些书法家的创新多半是抛开传统的笔法,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涂鸦,也就导致了很多的书法家的作品写得啥没有人认识.而夏云的书法则是选择了传统书法的技艺,融 ...

  • 这些古汉字,都几千年了,还在卖萌

    传统文化一点通01/24 09:43文化领域达人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古文字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 演变及其规律, 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汉字的发展过程, 更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