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中立下誓言暂不结婚,却很快打破誓言,对方的身份有些特殊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生于1902年的云南大理,白族。1927年加入共产党,曾经在北伐当中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营长、团长、副师长。抗战时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第二路军总指挥。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
1920年,周保中进入云南讲武学校学习,就是在这一时期,他的父母为他张罗了婚事。
周保中的父母由于很早就失去了大儿子和儿媳,就想着二儿子能够早点结婚,好传宗接代。出于对父母的尊敬,周保中同意了父母安排的婚姻。
白族婚姻挺麻烦的,好长时间才完成了复杂的婚姻流程。
漂亮的金阿喜并没有消磨周保中的英雄气,在新婚不久,他就告别了父母妻子,奔赴东南亚。
1924年,周保中在学校毕业之后被安排到了原部队,不过他不满于旧部队的作风而离开了部队,出国游历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最后回到了广东,投入了广东的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旋涡中。
1928年,周保中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曾经见过自己的妻子一面,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又和妻子分开了。之后被派往苏联,很久以后,他才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儿子和弟弟死于海难当中的消息,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得周保中好久没有振奋过来……
但是生活的压迫,没有压垮周保中。
“九·一八”事变之后,周保中向党组织申请回国参战,被派往东北抗日第一线。从此他的生命就没有离开过白山黑水之间。
在苏联的时候,周保中曾经爱上过一个姑娘,但是还没有等两人的感情有结果,他就匆匆回国,只能将自己的感情埋在了心底。
全身心投入抗战中的周保中知道自己这一生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加上战争的残酷现实,周保中立下了不将日寇赶出中国不结婚的誓言。
不过,就在敌人的重兵围剿的的艰难日子里,他打破了誓言,结婚了。
王一知,1916年生于吉林省依兰县(现属黑龙江省)马家沟的一个农民家庭。17岁的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进入佳木斯吉林省第五师范学校上学从事地下工作,后来入抗联第五军任教员。1938年转入第二路军总指挥部秘书处工作。
王一知在困难面前坚强不屈,在战斗中机智勇敢,不但漂亮还温柔,从转入抗联第五军之后一直跟在周保中的身后南征北战。
王一知原是是秘书处胥杰的妻子,胥杰牺牲之后后好像周保中答应胥杰照顾王一知,两人才结婚的。
两人之间的感情也从尊敬变成了爱情。
1939年10月6日晚,在黑龙江宝清县兰棒山上的京石泉溪旁,在敌人枪炮的见证下,在同志们的歌声中,两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
在婚礼上,周保中别开生面的对战友们汇报了自己两人的感情:
“我今年已近 40 岁,是真的不懂得享受新婚的幸福和甜蜜吗?我不愿与亲人形影不离,漫步于道旁,聊聊天,说说笑笑吗?不!与许许多多的人一样,我有着对爱的热烈向往,对幸福的执著的追求,也殷切地盼望着得到蜜月的欢乐。但是,日军的铁蹄,屈辱的战争,使我没有时间顾及这一切,有时虽然在梦中出现过爱情,但那只是梦,而理智告诉我,在共产党人的天平上,更重要的砝码是祖国的安危,人民的幸福,所以在个人幸福与革命需要的选择面前,我决定的是后者。在这一点上,我得到了王一知同志的支持和理解,所以我更感到幸福。”
周保中还说为了战争的需要,两人的婚礼保密,不能公开。并且告诉妻子,今天结婚,第二天早上自己就要出征,在 路上很可能牺牲。但是王一知却回答他,那你就先走一步,我会在战场上为你报仇,如果自己也牺牲了,那么两人就在九泉下相见。
第二天早上,他正要出发,结果突然之间风雪交加。妻子笑着说:“人不留人天留人,是否等明日再出发。”
周保中又利用这一天,部署了很多的工作,同时留了一份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结婚的报告:
向党组织提请求:余与王一知同志革命的爱情,结成夫妻关系。余以工地位重要,斗争紧迫与艰难,而突有此举,在党组织与群众领导关系上,不能不有以说明。特给专信与政治部副主任黄玉清同志,实有必要。但为顾虑引起敌方注意与今后工作活动计划,除黄玉请与第二党小组同志外,暂不宣布余与王一知同志之婚姻。
婚礼第三天,周保中就出发了。
后来,周保中得知日军将围剿抗日联军第七军和第五军三师。周保中决定派遣女同志协助抢制军衣,此时指挥部正在被敌人包围中,天空中还有敌人飞机的轰炸。派谁去,成了摆在周保中面前的难题,指挥部里还有十几个妇女团的指导员,周保中认为这批巾帼英雄们都是久经沙场,能文能武的优秀战士,不论交给谁,都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但是在目前这种极度危险的环境中,他认为自己的妻子王一知完成这个任务的把握更大一些。
由于山下都是敌人,王一知牺牲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是这个时候,只有派遣自己的妻子去,他才能心安。
由于两人结婚的关系还没有公开,所以行军宿营的时候都是分开的。傍晚,他将自己的妻子叫来,用商量的语气跟妻子谈了自己的想法。
王一知是一个热情奔放、坚毅而顽强的女性,看着自己的丈夫,一头扑到丈夫的怀中,只说了一句话:“感谢你的信任。请放心,我一定要完成任务,争取活着回来见你。”
周保中为自己妻子的勇敢而感到自豪,于是派人护送妻子到了被服厂。
第二天,周保中正在密林中行军,发现敌人正在搜索,周保中仔细观察之后发现敌人搜索的目标正是被服厂方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周保中估算了一下时间,发现被服厂这个时候正在赶制棉衣,于是果断下令开火,转移敌人的目标,然而当地的地形复杂,周保中没有达成目标,自己还有重任在身,不得不向西撤走。
一连好四天,周保中都能听到被服厂那里的枪声,自己更加的担心了。妻子走的那天穿的是单衣,4天时间,即使自己的妻子不被搜索到,恐怕也冻死饿死了。周保中后悔自己没有给妻子多准备件衣服。
不过,自己的目的地还有好几天时间,周保中只能放下内心的思念,继续前进。
11月1日,在会后,他问身边的副官陶雨峰:“五军被服厂联系上了吗?”
陶雨峰参加过周保中的婚礼,知道两人结婚了,可是自己已经跑了十几趟了,可是还是没有得到消息,恐怕王一知已经牺牲了,因此低下头不说话。
周保中明白了他的意思,反而安慰他道:“好了,也许有希望。”
虽然他这么说,可是在内心中,他也认为自己的妻子已经牺牲了。
然而生活给了他巨大的惊喜,就在他带领部队转移到油松顶子山上的时候,却见到了自己九死一生的妻子,通行的还有与妻子一起脱险的冯淑艳、吴玉清和李淑英 3 位女同志。
晚上,周保中才从妻子的口中得知了妻子脱险的经历。
被服厂原先只有3名女同志,加上她和一起去的两位同志,总共才6个人。由于同志们长久不见,所以格外亲切,聊到了深夜2点,她们几位久在深山搞衣服,以为敌人不会过来,就有些麻痹。
天不亮的时候,王一知就催促她们起来,王亚东和刘华两人先走了,可是刚动手一会儿,就听见了枪声,王一知立马让大家收机器,可是冯淑艳却说是王亚东两人在打猎。
王一知一听就火了,批评道:“你和亚东刚分手就又想他了。你想,在这满山遍野都是敌人的追击搜捕下,你们王亚东能用枪打野味吗?再说,我们的子弹也不多了。”
话还没有说完,轻声就密集了起来,王一知立马说道:“怎么样,王亚东能有这么多的三八大盖子弹?”
四人立马收拾东西打算从后山走。结果刚刚出门,就发现敌人已经在200米的山下,叽里呱啦地乱叫:站住别跑,是自己人。
四人只有7发子弹,刚开始反击,就遭到敌人疯狂的射击,山爬不上去了,只能转到了另一个山坡下。
山坡下是一条大河,很宽,浪也大,王一知知道这是宝石河子,可是却渡不过。
眼看敌人就要过来了,王一知急中生智,立马命令就地躲藏,每人选一个大坑,拉开了距离,用树叶子将自己埋好,敌人如搜捕,抓住谁,或用刺刀捅着谁,谁也不能吱声。同时吩咐,只要4个人中有一个人活着,就要想办法将衣服做好送出去。
王一知最后嘱咐李淑英:“我身上带着文件,如牺牲,望同志们将文件转交党。”
这个时候,周保中打断了王一知问道:“怎么你执行任务也要背上它。”
王一知告诉他,周保中的抗日日记曾经被敌人得去了一部分,胥杰曾经和王一知为此特别惋惜,曾经发誓,让日记和两人的生命共存亡。胥杰牺牲的时候就是背着他的日记殉国的,自己也早将生命置之度外,发誓要完成胥杰没有完成的任务,将日记背到胜利。所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王一知就是自己带着,认为放在她这里更加安全,所以自己要带着。
听完妻子的解释,周保中深呼了一口气,问道:“后来怎么样呢?”
王一知接着讲述她们的经历。
她们躲在了一米多厚的大树落叶下面的大坑里面,敌人在上面搜了两个多小时,她们就一直躲在下面不出声,敌人一无所获走了之后,她们出来之后又赶了十几里路,结果却又碰见了敌人的营地,只能躲着走了……
在逃跑的过程中,粮食都跑丢了,她们4个人,在雪地中剥树皮,找野果、蘑菇吃,每天几十里地,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过来的。
王一知说完,还调皮地行了个军礼说道:“总指挥,汇报完毕,请指示。”
听着妻子的叙说,周保中将妻子搂在了怀里,泪水也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