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人称系列谈之四·修谱称谓术语(3)
处士:古时称德才兼备而不为官的人士。
伯仲叔季:兄弟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封赠:封建时代施恩臣下,实行封赠之制。即将文武官员的官爵、有关名号授予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及本人妻室的制度。存者称“封”,殁者称“赠”。一品高官可封赠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3代,连同妻室共4代。以下有两代、一代,品位低流官只封赠妻室而不追及上代。
诰命:在明清之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授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含五品)以上授诰命,而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六品以下授敕命,分别称“敕授”“敕封”“敕赠”。
例授:循例授官。清制封典,朝廷按照定例授予官爵:授予本人者为“例授”;因推恩而授给本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存者为“例封”,其殁者为“例赠”。
貤封:清代制度,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远祖、伯叔或外祖父母等)称为“貤封”“貤赠”。
议叙:清代制度,吏部考核官吏后,对成绩优良者加级或纪录,以示奖励,称“议叙”。功多者加倍议赐奖励称“优叙”。又由保举而任用的官员亦称“议叙”,如议叙知县等。
承荫:明清时,凭借上代的余荫而授的官职叫承荫。
行:在自己所在辈分中排名,后接数字,如:排行。
出嗣:本族中多子方,指定其中一子或几子给无子方做儿子。 嗣子:本族中无子方,由多子方指定的男子当儿子,亦称“入嗣”。 兼嗣:亦称“兼祧”。兄弟数人,没有儿子的兄弟,便让另一兄弟的独子继嗣其他兄弟,叫做兼祧。可以兼祧多人,兼祧人不脱离原来的家庭关系,兼做所继承家庭的嗣子,表述为“某某之子,兼祧某某、某某”。但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只有长房是独子时,才能形成兼祧;假如长房无子,其他兄弟是独子,便形成出嗣了。
顶门:为兼祧子娶妻,以传后代。
出继:本姓男子给外姓当儿子(现在大都与出嗣同)。
继子:俗称螟蛉子,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现在大都与嗣子同)。
无传:婚后有女无子者,有的也称“无子”。
无嗣:婚后无子女者。
无出:在旧谱中元配标注“无出”,没写卒年者多为被休;继配标为“无出”,多为无育。
雷·桃:名字里带此二字者,多为婚后未到七个月出生。如“五月桃”“六月雷”,分别指婚后五个月、六个月出生。
挂喜丁:修谱期间已孕,未出生者。与“雷”“桃”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殇:未成年去世,一般称“早殇”,也称“少亡”、“早卒”、“早亡”,亦有称“英年早逝”者。合兆:即合葬。应为夫妻双方均去世,且有葬所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