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0台以上风机进入老龄化:势在必行的技改如何应对?

截止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官方统计数据表明,国内风电并网风机规模已经达到2.9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分别为27707和1037万千瓦(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官方数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风电大国。
风机也逐步进入老龄化!
自2006年开始,国内年新增装机达到百万千瓦以上(129万),2009年开始,年新增装机更是超过千万千瓦(1380万),按风电机组平均预期寿命20年来看,2026年以后,每年将有以百万千瓦倍数级规模的老旧机组面临退役。
跟人一样,风机也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2006年以前,基本上国内风电场风机都以KW级风机为主,规模达到35万kw左右,数量在5500台左右(平均按600kw计算),这部分风机基本已经面临退役,按人类的寿命来类比,这类风机基本要退休,而10年以上的风机规模据统计,其数量接近4000万千瓦,15年以上的风机规模也超过250万千瓦,10-15年的风机规模超过3500万千瓦。这部分风机按1.4MW单机容量计算,规模超过25000台。从20年的寿命计算,这类风机其实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
老龄化风机退役前如何处理:未到龄肯定不能换!
球哥在此前曾经有文章谈到,老风电场的处理问题。作为国企央企,风机寿命未到是不可能进行风机替换的,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资产处理问题:即使他不能运行,也不能处理,一旦处理,就面临资产流失的问题,这是国企央企资产方面的红线,任何人都无法触碰。所以,这是很多风电业主为什么有钱也不能小改大的核心原因。
面对25000-30000台风机即将中年到老年的老龄化,风机的故障率由于早期零部件的老化大幅提升,中国风电场的恶劣环境给风机增加了很多的故障偶化因素。其中最近提到一个形象名字:孤儿风机。名副其实就是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这是中国风电装备发展的一个特殊案例,至少不少于10家的风机厂家已经消失在风电历史的长河中,但风机寿命20年还需继续运行,这些无父母的风机被称为“孤儿风机”。
由于“孤儿风机”已无原厂家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故障率居高不下,部分风机运行时间不足设计时间正常情况下的50%,致使发电效率低下,风场收益堪忧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不能小改大怎么办:技改蓝海还是红海?
最近,行业媒体就这部分风机的技改进行了多次广告宣传,包括海装,明阳等,无疑这是我们风电装备企业运维市场一个很好的机会。其中孤儿风机的技改成为了行业热点。
主要的技改在变流器技改,变桨系统技改,叶片维修及升级及主控升级,而当前最流行的技改当属前三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几类技改都属于定制化技改,需要对症下药进行,如果按照传统的技改招标方案,低价中标方式进行,将要对技改的目标大打折扣。从行业当前已经实施的技改效果来看,通过改造三大电控系统(变桨,偏航和变流器),提升发电量30-50%基本属于轻而易举,然后就是叶片改造,这个按照老的风机安全系数载荷条件下加长叶片,提升发电量10-20%也是轻轻松松。
另外一个技改原因的核心因素:20年保证补贴小时数到期后,如果不提升发电量,这些风电场的效益就直接跳水式下降,这也是很多甚至10年不到的风电场也要开始张罗技改的主要原因。部分风电场年发电小时数3000-4000,10年就用光了保障小时数指标
显然,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按50-80万/台的技改价格,总体市场规模也有150-200亿元左右,对于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运维服务市场,也是一块大蛋糕。
那么,问题就来了,10年及以上的风机的技改这个市场怎么应对?
商业模式需要创新:技改需要传统低价招标模式转型为合伙制
作为风电场业主,选择性价比合适的风电场是最佳选择,而且最佳做法是单台样机试点,效果说明一切。然后通过利润分成的方式来对技改效果和技改成本进行考核。也就是说成本价格进行技改,一定比例的发电量提升内进行考核,超出比例进行利润分成以此提高技改服务企业的积极性。究竟,低价格基本是低效益的代名词,天下没有赔本的买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