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气风电装备入驻白城通榆:一县两基地-密集布局如何消化

劳动节刚过,行业装备投资再爆新闻:

东方电气投资吉林白城通榆:落地风机装备及电机装备制造基地

5月8日,东方电气(通榆)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奠基仪式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风电产业园举行,吉林省白城市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出席仪式,东方电气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彦军等出席活动。

东方电气怎么在已有风电装备产业基地的通榆再次投资呢?

我们先聊聊通榆风电历史。

通榆风电资源开发历史悠久:风电装备制造一言难尽

吉林白城是东北三省里为数不多的风资源条件极好的地区之一,而境内的通榆县通位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气流通道上,是东北地区最优质、全省储量最丰富的内陆风场,年均风速在6-7米/秒之间,2019年,重新被规划委我国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场之一,是大功率、长叶片、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发展的极佳之所。
早在2009年,三一重能(原来叫三一电气)就看中了这一风水宝地,并在2010年实际投资落地,当年,投资落地的还有浙江的上市公司-华仪电气,并且在2010年实际投资落地。当年,通榆规划了230万千瓦的风电(按照1.5-2MW机型设计规划),对于此举,当年的三一电气从现在的投资角度来看,可谓高瞻远瞩,可惜的是,刚入风电行业的三一电气对风电项目开发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远没有体验和预测。
特高压线路困难重重:让通榆风电晚到8年
按2010年的设想,通榆风电的送出规划是经扎鲁特旗—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送出,其中通榆瞻榆(昌盛)500千伏输变电项目是通榆风电送出的主通道,从通榆县到山东青州,途径通辽扎鲁特,扎鲁特旗—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具备送电能力1000万千瓦。就这么一条不算特高压的高压直流线路项目(线路总长度368公里,共涉塔基962基,总投资达到58240万元),从2010年开始策划,历经坎坷,直到2016年8月16日获得国家核准,2018年3月才投产。2017年开始,通榆县境内的各大发电集团的风电项目才陆续开始招标建设。
通榆风电重新启动:风电装备投资再起高潮
2018年,通榆风电重新启动,三一电气也更名为三一重能,重新启动通榆工厂,而时间已经过去了8年,而曾经的华仪电气也在风电的起起落落中最终经不起时间的磨砺,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三一重能除了总部北京南口外,目前在全国就两处基地,一个是张家口,一个是通榆,而且这两个外部基地在当初风电的衰落期让风电圈人士扼腕叹息。令人惊讶的是,三一重能挺了过来。
东方电气发誓要重回前三:重装投资通榆显示其坚强决心
2019年,东方电气与金风投资距离白城不远的兴安盟,以占领蒙西风电区域市场,2021年,东方电气再次投资通榆,同样是重装投入,风机制造和额电机制造,而通榆距离兴安的盟开车距离仅仅200km,以此可见东方电气要挺近前三的坚强决心。而且规模年产能200万千瓦以上,如此以来有可能成为我国东北最大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照片来自网络)
东方电气也曾经有过辉煌,鼎盛时期也达到国内前三,无论是何种机遇,这都是央企的优势,2020年,原东方电气董事长邹磊在赴任大唐前不久公开表示要再次重回前三,作为有过前三业绩的东方电气,绝不是一句空穴来风,从2020年的装机排名来看,东方电气已经在加速,装机311万千瓦,2021年的投标来看,东方电气在机型方面可谓重拳出击:就在前几天,东方电气6MW样机(陆上)下线,而2020年10MW国内国产化的最大容量海上风机发电,这都刷新了国内风电机型的创新历史。
密集投资一县两企业:如何让竞争和发展和谐
问题来了:一个通榆县,两个企业,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当然,一个县规划几百万千瓦风电也是极为罕见,三一重能近期在市场方面可谓高调出场,两个多月前,3月12日,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在三一重能北京南口产业园与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会晤,并见证三一重能与通榆的合作签约。
一个是中国民营企业典范,一个是大国重器的担当,在各自原来领域都是相当具有实力。碰巧的是,2020年,这两个企业市场排名三一第七,东方电气第八,不相伯仲。对此,我要佩服通榆县政府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做法,如此密集引进装备企业,有这么大消纳能力吗?
(照片来自网络)
资源带动装备产业发展,同时又推动了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在3060形势下发展新能源的风口上,装备产业投资无疑是刺激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不管风电新能源如何快速发展,企业的项目投资和电源项目的建设都要遵循一个经济发展规律-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电源必须有消纳,项目建设必须有规划(包括土地,电网,电源接入),尽管现在各大央企规划数量非常激励人心,但这些项目实际要落到实处,需要一个一个项目的前期工作,落实土地规划,落实电网接入与送出,落实消纳,否则,规划永远只是一个数据。由此带来的隐忧:通榆每年能开发建设多少项目呢?吉林白城已经有金风,明阳,运达,远景在陆续投资,白城又能每年有多少项目落地呢?因为一届政府也就能管3-4年,几年之后的发展变化如何,我们无法预测。
站在“十四五”发展新起点上,服务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如何做好风电循环产业的顶层设计,助力打造资源、装备产业及新能源项目循环发展的清洁能源产业,还需要企业和各级政府冷静客观思考,否则会导致企业不盈利,地方政府不获利的局面产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