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未来前景推动专业人才抢夺:风电行业的人才竞争开始加剧
首先要澄清:文中的观点为个人观点。如果说一个企业的发展有时候可能是某一个或某一波人才的功劳,在风电行业有已有这样的国内案例发生,明阳的张启应副总裁,三一重能的李强总工(三一集团副总裁)或许我个人可以这么认为。
最近,西门子歌美飒任命了新的全球陆上亚太区总裁Paulo,而这位巴西人此前担任印度苏司兰(Suzlon)国际业务CEO。Paulo先生于2017年担苏司兰(Suzlon)公司国际业务首席执行官,负责除印度之外的所有国际市场业务。2014-2017年,他担任德国Senvion公司执行副总裁。
三一重能不惜重金把原来联合动力研究院院长挖过来,一年多的时间过研发一系列的机型,实现低价高利润,可谓价有所值,今天有媒体报道说可能或许三一能进入第一梯队,如果真的成功晋级,这位研究院院长绝对居功至伟。明阳当初把联合动力的张启应挖过去,包括叶凡,今天这两位已经是明阳技术当之无愧的当家人物。
在行业之间的市场营销领域,人才流动更是激烈。风电的市场营销人员具有从业时间长(时间短难以获得较好的客户信任和客情关系),客户资源丰富的特点,因此成为各家猎头的追踪对象。我就经常碰到同行,今年还在A公司,过两年到了B公司(同行),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的资深人员,更是如此。
云南风电场(照片来自网络)
跨专业之间的人员流动已经成为行业人才竞争新动向
1,跨领域流动。如果说过去仅仅是同专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今天已经成为跨领域的人员流动。举几个案例,设计院的项目设总(风电,光伏行业的设计院)从近几年已经成为新能源投资开发业主的香馍馍,经常碰到原来在设计院的设总或某位主任,突然变成了我的客户。
2,同行业流动。作为央企的甲方高层,某天突然成为一家知名民企的董事级高管,你不要觉得有什么奇怪,向中国风电,远景,协和新能源很多知名高管都是过去央企的知名行业专家级领导(具体姓名就不说了,因为这几个企业名字就大家可以想得到)
3,甲乙方流动。作为装备主机企业的市场开发人员,过几年一下子华丽转身,成为甲方央企或某个知名民企开发企业的领导;或者某个风机主机厂家(乙方)资深专业工程师某天突然辞职,过几天发现他已经在甲方央企的技术部负责人座位上开始工作,这些人员的流动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还有风电场质保期内的运维技术人员,几年后也是摇身一变,成功穿上风电场业主的工作服。
很显然,行业内的各种人才流动已经普遍承载,是什么导致很多企业在行业内部进行重金挖人呢?
重金挖人:像重金挖高级技术专家人才属于企业的技术寻求突破,花小钱办大事,三一重能就是这种。
央企转民企的人才流动:这是典型的行业资源的整合,利用央企工作的各种资源,一下子可以很快打开过去很难打开的市场局面。
甲乙方之间的人才流动:可以省去很多培训费,直接上岗,别人培养好了拿来就可以用,省心省力。
很显然,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如何衡量一个人在企业的价值,只有当他流动到新的企业时候,你才发现,这个人居然这么值钱。2.23亿千瓦的风电装机,按照3060的碳中和目标,仅仅完成风电发展目标的1/14,未来风电的道路还很长,而风电发展离不开行业人才的贡献,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风电行业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加大,而成熟的专业人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合理的人员流动。
合理的人员流动是对行业发展和进步有利的。敌中有我,我中有敌,这句话说得比较直白,实际上也是人员流动带来的技术进步,虽然各个企业有自己的技术和商业保密措施,但技术是在人的大脑里,当初钱学森从美国回来,就是靠他实现了两弹一星的突破(当然是他领导的一个大团队),人走技术也就肯定带走,还有好的企业管理模式等,在新的企业里如果给出较好的发展平台和施展空间,个人价值可能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未来全产业链的人才流动会成为常态,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从设计院到主机厂或者到风电投资业主方,再有从主机厂到业主,国企央企到民企,从乙方到甲方,甲方到乙方,一旦这些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流动到新的企业里,流动人才的个人获得经济上的更大收益,个人才能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实现了企业个人的双赢。
因此,企业要加大对核心人才的管理,必须想法留住人才。其实从我个人而言,对于一般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现实的经济收益可能比虚无缥缈的金手铐更有吸引力,当然,机制留人,个人有良好的发展通道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企业对于核心有能力的人才,在个人收入,发展通道上,该出手就出手,可别最后为对手,为客户,为供应商培养人才,当然,我们的很多龙头企业本身也肩负着为行业培养人才的责任(当老大肯定要被后面的追赶者追捧)。
留住人才,留住核心人才,企业的发展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