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 大学(四十)
大 学(四十)
武汉长江大桥维修队伍将近三百人,主要是负责桥梁的防腐工作。大桥的所有钢结构部分,按要求必须两年做一次防腐。
大桥的防腐工作就是把钢材表面的旧防腐漆去掉,再刷上两遍防锈底漆和三遍面漆。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
首先,要在巨大的钢桁架上搭建脚手架,所有的脚手架全都悬挂在大桥的两侧和桥梁的下部。还要在脚手架的两侧和下部绑好安全防护网,防止作业的工人坠入长江中。
一旦脚手架搭建完毕,就先开始除锈工作。除锈采用的是喷砂除锈,就是用高压空气喷枪,把粒径均匀的沙子喷在钢材表面,将钢梁上原有的防护漆打掉,使钢材露出原有的银色金属光泽。
当钢结构的构件除锈合格后,就开始刷防锈漆。防锈漆一定要把当天喷砂除锈的钢件全都刷完,才能收工,主要是防止钢构件由于没有防护而上锈。
当第一遍防锈漆刷完干透后,便开始刷第二遍防锈漆。然后是第一遍面漆,第二遍面漆和最后一遍面漆,最后是拆掉脚手架。
每次搭建的脚手架大概有二十多米长,高度大概也超过20米。由大桥的北部开始,一段一段地向大桥的南岸推进。每一段的作业时间大概在15天左右,因为受天气的影响,施工时间有时超过15天。
这种每半个多月推进一段的缓慢进度,使得每一次大桥钢桁架防腐维修工程,整整要花去两年的时间。按大桥的维修规范,大桥钢桁架每次进行防腐的维修期限正好也是两年。就这样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大桥从交工的1957年开始,钢桁架的防腐维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大桥的维修单位,除了保持这样一个专业的防腐队伍外,还要有其他专业人员负责大桥的其它维修工作。例如对大桥的变形观测,对公路桥的桥面、路灯、桥栏杆、电梯等的维修,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其实,真正辛苦的是搭脚手架的架子工。有人讲了,那有什么困难的,攀住大桥工字钢和角钢不就行了嘛,如果你真是这样想,那你就太不专业了。
大桥钢桁架的型钢杆件,每一根的断面都是变化的,钢桁架在跨中的型钢杆件断面最小,而离桥墩越近的地方,型钢构件的断面就越大。
在128米宽一跨的钢桁架跨中央,即64米处的型钢杆件断面高度最小,重量最轻,型钢断面的高度也超过了三米以上。而钢桁架在桥墩处的型钢杆件断面高度最高,重量也最大。
想一想,当你站在一个三米多高的大工字钢面前时,你面对的是一面钢铁墙壁,不借助梯子就无法登上工字钢的顶部。所以,在这些巨大的钢铁墙壁面前,根本无法进行像你想象中那种在细小钢杆件上的攀爬。
最大的潜在危险,是从80多米高的桥上坠入江中。所以,在大桥脚手架上工作的工人,有三样东西必带。一个是救生衣,另两个就是安全带和安全帽。
带班的工头,每天早晨上桥前,必须严格检查所有作业人员是否佩戴这三样东西。如果没有佩戴,就停止其工作并停发当天的工资。尽管如此,还是发生过三次坠江事故,其中一人死亡,两人获救。
在总工程师的讲解和带领下,同学们从大桥的北岸走到长江大桥的中间,然后再折返回北岸,我们用了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尽管很辛苦,但是却都很兴奋。毕竟在当时的年代,不是每个人都能登上铁路桥一游的,何况还有大桥的总工程师陪同和讲解。
回到陆地,由呼和浩特市铸造厂的财务科长和基建科长,在饭店招待长江大桥的总工程师,全体同学和老师坐陪。
(未完待续)
清风细雨(赵雨祥)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 于 铁岭银州
即武汉
1、这张照片是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修建的长江第一桥,这座长江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梁;此桥建成后,结束了中国有史以来长江没有桥梁的历史!从此“天堑变通途”。(网上下载)
2、照片是1976年5月,太原工学院土木系工民建1973届,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毕业设计小组部分人员,在呼和浩特市广场留影。
照片前排左起:王书民(7301班,河南郑州)、曾建民(毕业设计结构指导老师,赴内蒙小组领队)。
照片后排左起:赵雨祥(7301班,辽宁沈阳)、张训聪(7301班,四川成都)、毕业设计的建筑学指导老师(女)、华树春(7302班,我的同宿舍好朋友)。
3、这张照片是2016年5月,太原工学院土木系工民建1973届同学,毕业后40年第一次聚会时在北京留影。前面黑白照片中40年前的帅小伙华树春同学,两鬓虽然没有斑白,但岁月的痕迹已经爬满了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