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红薯》第六集

红薯(六)

从大队医疗点回来,青年点做饭的女同学,中午为我这个“病号”,特意做了一顿“细粮”小米干饭。

菜是同学们挖来刚刚冒出地面野菜芽做的曲麻菜汤,我和同学们个个都吃得肚儿圆。

张大夫开的药,我不到两天就全部吃完。因为,当第一天的药刚吃完,眼睛立刻就开始好转,简直是立竿见影。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将近50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吃到过这种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

第三天我又去了一次大队医疗站,张德文大夫把这三种药,每样又给我开了一瓶,每瓶都是100片(粒)。

张大夫告诉我:一定按说明书中规定的数量吃,多吃了身体也不能吸收;而且,这些药一般一次是不给个人开这么多的,你吃完了药再来;但你一定要好好地休息一周,千万不要在近期内参加消耗体力的劳动。只有这样,你的视力才能恢复得比较好。

实际上我只休息了四天。到了第四天晚上,我的眼睛就基本上恢复了正常。于是,从第五天开始,我又继续开始参加了生产队繁重的体力劳动;张大夫开的药全都吃完后,我再也没有去大队卫生所找他开过药。

我的红薯“小灶”,一直坚持到1970年的6月初。停吃的原因是,青年点里所有能吃的东西包括粮食,已经全部都被我们吃完,其中包括我的小灶“红薯”。

八棵树公社根据上级的指示,在各个青年点都开始断粮的情况下,每人每月开始补助供应30斤成品粮,全部都是苞米面,直到1970年11月新粮下来!

到了这时,我们下乡知青,不再是每年每人360斤的皮粮,而是全部改为每个知青每年600斤皮粮!。

大地回春,满山遍野的野菜,成了我们的“山珍”;我也终于得到了解脱,开始了正常饮食。

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青年点的蔬菜也渐渐地多了起来,最先吃到的是生产队栽土豆时,抠完土豆栽子后,剩下来的土豆母子。

土豆栽子,就是把土豆上的芽窝,用刀割下来一块,要求土豆芽在该块土豆栽子的中心上;所以,割土豆栽子时,土豆的肉就要大一些,这样的土豆栽子埋在土里,土豆芽出土后才长得有劲。

割完芽剩下残缺不全的土豆,就叫土豆母子。

土豆母子,生产队是舍不得扔掉的,就按生产队里所有参加劳动的社员人头,每人分得一份;青年点全体同学都是劳动力,所以每人都分到一份。

生产队的土豆母子不太多,大概每人能分到七八斤左右,我们青年点大约分到100多斤!

从分了土豆母子开始,我们青年点每顿饭的菜,就是炒点不去皮的土豆片(土豆皮是舍不得丢掉的),菜里多放点盐炒土豆片就有些咸咸地。这样,青年点每人每顿都分能得一菜勺炒土豆片!

对我们来说,这一小勺炒土豆片,就是当年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佳肴”!

到了新一年的新粮下来,同学们由于都有了上一年的经验,秋菜的储存变成了青年点的头等大事。

青年点挖了一个大菜窖,里边装满了土豆,萝卜,大白菜,足够我们青年点全体同学吃一冬天。

青年点还积了两大缸酸菜,再也没有腌咸萝卜。

酸菜缸、水缸全用稻草编的薕子围起来防冻。

青年点的房子为了保温,也用稻草泥在外墙厚厚地抹了一层,站在屋外一看,红砖外墙抹成了“土”外墙。

屋内的天棚,用高粱杆做骨架,用旧报纸糊好一层天棚防寒。同时,室内墙面也抹了一层大泥,并糊都上了旧报纸。

北窗户外,入冬后用朔料布把窗户全都封上。

并在青年点的北墙外,沿着北墙的东西方向,离北墙0.5米左右挖了一条沟,用分得的高粱杆和玉米杆,厚厚的竖起一道挡风墙,然后把挖出了土回填回去,用脚踏实,这样北墙的这层人造秸秆挡墙,就足以抵挡冬季呼啸凛冽的西北风。

1970年以后的冬天,我们已知道怎样安排我们的未来,青年点再也没有发生像前一年那样的惨剧。

对于红薯,我以后只要一看见它,胃部就开始感觉到痉挛,小腹好像又开始了隐隐作痛,喉咙里就有一种要呕吐的感觉。

在我以后的生活里一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动过一口红薯!每当有人向我讲:“红薯如何如何绿色环保,怎么怎么保健,又如何强身健体…….”,我永不附庸,决不苟同,一笑置之。

(完)

清风细雨(赵雨祥)

2012年8月11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

1、这张照片是2012年12月我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机场回国前和大孙子Alex的合影,大孙子当时两周岁!就是这个小家伙非常爱吃红薯!特别是油炸红薯片!

2、2014年8月,大孙子Alex和二孙子小Ben回国探亲时,在沈阳太爷爷家里和太爷爷合影。那一年父亲87岁!

照片右起:大孙子alex、太爷爷、二孙子小Ben、贾奶奶(太爷爷的后老伴)

(0)

相关推荐

  • 下放京山农村,与女鬼对视半小时

    我是六八届初中生,知青下乡在湖北京山县宋河区龙王公社同福大队三小队.那时我十六岁,七零年元月知青都安排去修水利,还有十多天要过年了,本人从十多公里外的高关水库渠道工地回到生产队. 我队就两个知青,生产 ...

  • 何敏:见了你们格外亲

    作者近照 作者和乡亲们亲切交谈 见了你们格外亲 作者:何  敏 2017年11月初,我与43年前一同插队落户的女知青潘本惠,双双回到我们的第二故乡--四川省南江县正直区正直公社(现更名为正直镇)一大队 ...

  • 推荐|傅守乾:苏油坊的前世今生

    苏油坊的前世今生 文|傅守乾 "阳光明媚和蔼,携一缕浅夏的的芬芳,伴着亲朋好友的欢笑声,在苏油坊民宿迎接五月的美好."打开百度,搜索安徽省明光市苏油坊,你能看到这样的旅游推荐词.真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一集

    回家(一) 呼啸的西北风卷着鹅毛大雪,沿着清河水库的冰面,由西北向东南狂暴地刮过来:乌云几乎压在地面上,和漫天的大雪搅在一起,分不清四周的天空和山峦. 宽阔的水库冰面上,西北风卷起的雪浪,滚滚而来.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二集

    回家(二) 生产队一般社员的家庭扣完口粮款后,余款基本就所剩无几! 社员家里劳动力多的,扣除口粮款后,还能有一些结余钱款. 劳动力少人口多的家庭就惨了.社员分到的粮食越多,所挣的工分钱就越不够交口粮款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三集

    回家(三) "留在农村过革命化的春节"倡议书,在八棵树广播站有线广播网一经宣读,立刻就有一些大队青年点的同学,开始作出支持的响应. 很快,我们大队也有人贴出了拥护的标语. 根据倡议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四集

    回家(四) 宫家堡子虽然是一个生产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自然屯. 村子里只有唯一的一条从北向南,勉强能走一挂马车的土路.路东最北面只有三户人家. 再往南行,剩下的十几户人家都住在路西.村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五集

    回家(五) 陡峭斜坡面大石板上的积雪冰寒刺骨,抠在雪里的十指渐渐地失去了知觉,我们机械的向斜坡下移动着. 抢着的冰雪顺着掀起的上衣,灌进了肚子和胸部,也不敢腾出手来清理清理.终于,我们手脚并用,两个人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六集

    回家(六) 因为,从八棵树开往开原的长途客车,如果提前坐满了旅客,长途客车的司机就可以提前发车.为此,同学们立刻加快了脚步,向八棵树方向急冲冲地赶去. 出了夏家村,一直向南走就来到了大清河.冬天的清河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七集

    回家(七) 八棵树镇上,当年只有两家国营饭店:一个在八棵树镇的中间,在靠近八棵树公社政府所在地的地方:另一个在八棵树镇的最西头. 当时,每家饭店里都排满了饥饿的准备回家的知青:我们走完了这两家饭店后,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八集

    回家(八) 原来这个农村的小伙子,去年腊月在开原县城西面的乡里,和一个姑娘新订的婚. 小两口情投意合,讲好今年正月初一去准老丈人串门,没想到和我们一样没上去汽车.又怕未婚妻有想法,也决心步行赶去开原西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九集

     回家(九) 冰层"冷胀热缩"的道理,同学们虽然都懂:可是,每次听到冰层下,那连绵不断响雷般的巨大轰响声时,我们还是都下意识地停住脚步,提心吊胆,感觉很是恐怖. 每次都是这种害怕沉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回家》第十集

    回家(十) 安抚好带路的老乡,回过头来我开始安慰愤怒的同学们:然后让大家背朝西北,打开自己的背包,拿出各自的花生,虽然都是生花生,但必须先吃些东西再说:花生已经冻得像子弹一样,在嘴里得化十几秒钟才能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