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81东邑龙王庙     

金至清           山西省潞城市

82乡宁寿圣寺     

金至明           山西省乡宁县

83净因寺       

金至明           山西省太原市

84延庆寺       

金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85中坪二仙宫     

金至清           山西省高平市

86三圣寺       

金至清           山西省繁峙县

87汾城古建筑群    

金至清           山西省襄汾县

88福祥寺       

金至清            山西省榆社县

89白玉宫       

金至清            山西省陵川县

90二郞庙       

金至清            山西省高平市

***********************************************

81.东邑龙王庙


东邑龙王庙位于山西省潞城市东邑乡东邑村。创建年代不详,金代以后多次重修。现存主要殿宇属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庙坐北向南,共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戏楼、正殿,两侧有耳殿、厢房等,共有殿宇33间。山门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悬山顶。琉璃脊兽,色彩艳丽。倒座戏楼位居山门之后,面阔、进深各三间,上下两层,下辟通道,上建戏楼,硬山顶。前后檐柱方额,结构精巧,屋顶琉璃脊兽。


正面(面向山门)墙体直达檐口。中间开方形门,上部做拱形门头,沙石材质,雕刻莲花、龙、莲瓣图案,上方镶“民生润泽”石匾(0.75米×2.46米)一块。


 东邑龙王庙倒座戏楼位居山门之后,面阔、进深各三间,上下两层,下辟通道,上建戏楼,硬山顶。前后檐柱方额,结构精巧,屋顶琉璃脊兽。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因为后时屡有修缮,所以风格杂糅,但是殿内梁架保留了大叉手、平梁,基本保留了金代原建时的特点。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东邑龙王庙为第六批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

82.乡宁寿圣寺


乡宁寿圣寺位于山西省乡宁县,创建于宋皇祐元年(1049年),元明清均有修葺。现仅存正殿和钟楼。正殿为宋代原构,钟楼为元代所建。寺坐北朝南,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拱四铺作单昂,补间斗拱明间两朵,次间一朵,为四铺作单昂。,歇山顶。下层带围廊,面阔、进深各三间。现存结构保留了元代风格。


钟楼创建于金代泰和四年(1204年),元代皇庆元年(1312年)重建,上下二层,重檐歇山顶。下层带围廊,檐柱八角抹楞砂石质。面阔、进深各三间。下檐铺作斗口跳,梁伸出制成蚂蚱头,上檐四铺作单琴面昂,补间一朵,转角出斜昂。梁架草栿做法,用材粗犷,阑额去皮未加修整直接坐于柱头之上,下用替木承托。楼内悬铁钟一口,铸于金代泰和四年(1204年),1958年曾被下架准备用于大炼钢铁,但因体积过大,钟壁太厚,最终放弃,逃过一动。


正殿,建于砖砌高台之上,前出踏道,寺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拱四铺作单昂,补间斗拱明间两朵,次间一朵,为四铺作单昂。歇山顶,下层带围廊。


梁架三椽栿对后剳牵用三柱,梁上清代飞龙彩绘清晰可见。明间后槽置扇面墙。驼峰、大斗承平梁,无托脚。平梁之上蜀柱、叉手承脊槫。明间辟板门,次间置直棂窗。现存结构保留了元代风格。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乡宁寿圣寺为第六批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

83.净因寺

净因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北20公里土堂村。坐北向南,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碑文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之因缘,故在此建寺。据考证,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


现存除垂带下端两躯石狮为金代雕刻外,余皆明清遗物。寺分前后两进,前院有天土殿和东配殿,


中部有卡墙和垂花门相隔,


后院有大雄宝殿、罗汉殿和地藏殿。各殿塑像清代曾予装绘,已失明塑风格。寺址两侧,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依山崖筑有重檐歇山式楼阁一座,


大雄宝殿


阁内土洞深邃,供一佛二菩萨。佛高9米,结跏跌坐,前有二菩萨分侍左右,皆为明物。寺旁古柏,长势奇特、怪异,俗称“土堂怪柏”,为太原一大奇观,亦为晋阳一景。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净因寺为第六批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

84.延庆寺


延庆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北部阳白乡善文村,距东冶镇北10公里,始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一条大路直通寺前。山门完整,钟鼓楼齐全,一切都是新修复的。


山门内侧。


第一进院大殿。


寺前有北宋景佑二年(1035)尊胜陀罗尼经幢一座,原有四节现只剩下一节,原经幢高7米,分为四层,造型别致,结构紧密,上刻遵胜陀罗尼经,经末刊有“景二年岁次乙亥拾月辛亥朔拾五日□□□□(不详)时建”字样。


【延庆寺老照片,引自1955年《文物参考资料》】


延庆寺二边新建的配殿。

第二进院主殿是大佛殿(金)


大佛殿面宽三间,长约13米,平面略近正方形。木结构,六架椽,歇山顶,在建筑形制上,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的手法同境内佛光寺文殊殿相似,通长两椽的大托脚木和象下昂形状的耍头,又和塑县崇福寺弥陀殿、观音殿手法相似。据此推断可属金代所建。进深六椽的主梁之上没有用四椽栿,而是通过高矮不同的驼峰托起上平槫、下平槫以及平梁,平梁之上通过叉手、蜀柱等托脊槫。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乡净因寺为第六批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

85.中坪二仙宫


二仙宫在山西省高平县城南十四公里处的西里门村二仙岭。创建于唐天佑(yo)年间(904—970年)。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重修,后历代均有修葺、增建,现仅存正殿,主体结构为金建元修。该宫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东西宽80米,南北长68米。


山门,明代建筑,建于高约2米的台基上,拾级而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方形抹楞石柱,檐下柱头斗栱单昂四铺作,补间每间一朵,上有彩绘。下开门洞,上建倒坐戏台。雀替雕云龙纹。据说东侧石狮及西侧狮座为金代原物。


倒座戏楼也就是山门北侧。


 正殿座落于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屋面,琉璃脊饰,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柱头施五铺作双昂斗栱,补间施五铺作双杪斗栱,转角铺作五铺作双昂出斜昂。前檐用抹角方形石柱,素方形柱础。殿内有用青石雕须弥座式神台,台高0.8米,3米见方,浮雕牡丹、荷花、莲瓣及飞龙的石雕图案,刀工娴熟,技法精湛,束腰处有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题记。


二仙庙信仰流行于山西上党地区。传说,二仙系姐妹二人,家居壶关县东南赤壤山间的古任村,俗姓乐氏,父名山宝,母亲杨氏。儿女从小天资聪颖。举止循礼合仪,不幸生母早逝。继母李氏经常迫害她们。


两姐妹不堪虐待,不禁仰天号诉,从而感泣天地。黄云、黄龙下降。遂成仙而去。二仙升天后,对人间的各种苦难倍加关切,有求必应,因而备受尊崇,并为之立祠建庙。宋崇宁年间,徽宗帝敕封二仙为“冲惠、“冲淑”真人,并增庙号为“真泽”。


中坪二仙宫虽说规模不大,但与其他的二仙庙不同是,二仙宫的石刻碑记较多。除金代青石题记及明代的《重修二仙宫碑记》《重修二仙宫壁记》外,二仙宫内现存石碑墙碑共有20余通之多。横跨至元、万历、天启、崇祯、同治等元明清各个时期。这也反映出“二仙文化”在晋东南地区有着非常多的信众和广泛的传播。其中在正殿前廊两侧清代同治年间的两块龟驮大碑最具有工艺珍品价值。碑的上部为精雕细刻的二龙戏珠,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十分逼真,碑的四周均雕刻着各种不同的图案,线条流畅、精细。两通碑的背面均刻着昔日各村、社、字号、个人捐来的银两花名。东碑头上有一石雕竖匾“真泽圣”,为重修二仙庙碑记,西碑头上有石雕名曰“灵贶王”,为重修灵贶王庙碑记(灵贶王庙坐落在翠屏山之巅,是祭祀灵贶王而建,五十年代整个庙宇被拆毁,现存有殿宇基石等遗址)。碑头的背面都刻有大字,东边一通为“万善同归”,西边一通为“福缘善庆”。在正殿东西两端,各有精雕细刻的石狮一只,东边公狮一只脚踩绣球;西边母狮脚踩小狮。有人说是唐代雕刻的。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中坪二仙宫为第六批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

86.三圣寺


三圣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西沿口村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代建筑。清同治十年迁建现址。寺院座北向南,一进二院,寺共有殿堂禅房30余间。前院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后院之间建有舞台一座,另有一处台基,南北两个舞台,中间用隔板分开,俗称鸳鸯台。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过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有木雕华严像三尊居中,后有雕花背光,前违院,侍立等泥塑。


三圣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西沿口村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代建筑。清同治十年迁建现址。寺院座北向南,一进二院,寺共有殿堂禅房30余间。前院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后院之间建有舞台一座,另有一处台基,南北两个舞台,中间用隔板分开,俗称鸳鸯台。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过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有木雕华严像三尊居中,后有雕花背光,前违院,侍立等泥塑。


山门二侧有钟鼓楼。1981年仅存前后两个殿,各为三间,系明代嘉靖年间重修。前殿已无佛像,被生产队作为储草室;后殿也被用来存放杂物;不过殿内的三尊石像仍立在原处。

三圣寺因年代久远失修,三尊石佛像的三双手臂全已断遗,右侧的一尊曾失去头部,后找到修复;另外的两尊鼻子已被破坏,中间的一尊石像为白云质灰岩所雕刻,石料青灰色,刻工细腻,头稍大,约占身高的六分之一,全身高2米,下有1.2米高的石灰岩石刻底座。石像后又一形佛光屏障,上刻金龙闹海和莲花图案,与石像一并用浓彩描绘,现仅存局部色彩。两侧的石佛像皆用汉白玉雕成,身高约2.6米,下有0.4米高的莲形石座,全身各部比例匀称,身着袈裟,内穿僧祈支,头结螺髻。

在老和尚和现任当家慧真法师的辛勤操劳下,1998年,庄严的大雄宝殿落成开光。

2001年后恢复重建藏经楼,为古寺道场的庄严再添风采。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三圣寺为第六批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

87.汾城古建筑群

城隍庙山门

汾城镇地处襄汾县城西南16公里处,唐初为尉迟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贞观七年县城由古城迁于此,名为太平县,由于历朝的建设,使汾城留下了大批的古建筑,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群之一,总面积大约为二万平方米,(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为城隍庙、文庙、明伦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


城隍庙城门


城隍庙文昌祠


城隍庙魁星阁


文庙棂星门


文庙半池


文庙大成殿


翊镇坊


鉴察坊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汾城古建筑群为第六批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

88.福祥寺 

福祥寺位于山西省榆社县城西北河峪乡岩良村附近海金山水库西北,始建于后晋开运三年(946),金代重修,后历代皆有修葺,占地844.6㎡,属高山盆地间二级附地,一面背山三面环水。寺周绿树掩映,碧波流光,放眼望去云竹湖尽收眼底,胜似南国园林之景,颇具意境。从南至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南殿、正殿,山门依南殿中端而开,门口两侧墙上画有哼哈二将,平台上石碑林立(已被损毁)。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福祥寺为第六批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

89.白玉宫


白玉宫位于山西省陵川县潞城镇郊底村。该宫过殿前檐四柱均为方形抹角石柱,光滑明亮,似玉一般,故称此宫为“白玉宫”。此庙金代以前已建,金、明两代及民国时期均有重修。占地275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宫院中轴线上现存山门、三仙殿、正殿、后殿,两侧有垛楼、僧舍、廊房、耳殿等。

白玉宫,金大安至崇庆年间重修,后历代均有修葺。共分三进院落,占地面积275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倒座戏台、过殿、正殿、东西配殿、东西配房等。正殿为金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屋顶琉璃剪边。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前檐柱为方型抹角石柱。

白玉宫坐北朝南,共分三进院落。中轴线前是山门,山门下层为大门,上层是雕刻精美的舞台,两侧耳楼各三间,为民国年间增修。


中轴线一进院后为倒座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悬山顶。


二进院为过殿,金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琉璃剪边,灰色筒板瓦铺制屋顶。斗栱为四铺作,单抄单下昂,昂为琴面式,设补间斗栱,斗栱用材宏大。


中轴线三进院后为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架椽,悬山式屋顶,脊为灰陶色,灰色筒板瓦铺制屋顶。全庙共有房舍五十多间。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白玉宫为第六批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

90.二郞庙

二郎庙坐落在山西省高平县王报村山岗上的二郎庙戏台,2003年被发现,该戏台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20年历史。文物专家认定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台,比此前被认为是我国最古老戏台的山西临汾牛王庙戏台还早110年。该戏台的发现为研究中国的戏剧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庙里供奉的是长着三只眼睛的天神杨戬。庙内现存正殿、献殿、东西侧殿、山门、舞台和廊庑若干间。


舞台采用金代重要建筑所惯用的须弥座式台基,是一间亭榭式建筑。舞台单开间,平面为方形,宽5.02米,进深5米。台基呈方形,宽7.4米,侧宽5.9米,高1.4米,四角立柱为粗大的圆木石对柱,通高3.13米,柱侧角明显。其中圆木柱高2.65米。圆石柱露明部分高48厘米,斗栱的立面高度仅有62厘米,为柱高的五分之一。单檐歇山顶,山面透空,举折平缓。戏台檐下,大额枋比较宽厚,不用阑额,而在柱头上横穿一替木用以承重。

献殿,明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斗栱三踩,无平身科,建筑在一个高1米的台基上。


正殿,明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前檐插长半步架之廊,琉璃脊饰,座于高1.5米的台基之上,方形抹楞砂岩石柱,柱础方形青石雕。通长用大阑额,无普柏枋。斗栱五踩双下昂,凤尾形,耍头制成蚂蚱头,平身科每间一朵出斜昂,耍头制成龙首形。柱间施通间雀替,采用高浮雕、圆雕、缕空雕手法制成二龙戏珠、凤凰牡丹、缠枝花卉等图案,雕工精细,技法纯熟,飞龙翱翔于九天,凤凰盘旋于花间,喜鹊清唱于枝头,牡丹怒放于盛时。梁架结构为七架梁通檐用两柱,用材较为粗大,其上承五架梁,再上用平梁、蜀柱、叉手、丁华抹额栱托脊檩,彩绘飞龙采用了沥粉堆金的手法。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二郎庙为第六批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怪哉!山西三座石楼山,都不在石楼县

    本文共2455字,10图,阅读15分钟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 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石楼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以黄云山.石楼山为界与交口县相邻,南与隰县.永和县接壤 ...

  • 文物看山西之吕梁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 ...

  • 海甸慈云 探访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 天后殿 天后(又称天妃.妈祖.天上圣母等)是以我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在海外尤其是南洋地区也极具影响力:北宋建隆元年(960),天后原型林默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雍熙四年(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

    第六批国保--三.古建筑(共计513处) 本篇要目:  序号 编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298 Ⅲ-1 承恩寺 明至清 北京市石景山区      299  Ⅲ-2 地坛   明至清 北京市东城区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11.关岳庙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2.醇亲王府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3.广济寺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4.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21宝云塔 宋                 河北省衡水市 22修德寺塔 宋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31柏林寺塔 元                          河北省赵县 32正定府文庙 元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41真武庙 明         河北省蔚县 42常平仓 明         河北省蔚县 43蔚州灵岩寺 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万全右卫城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2洗马林玉皇阁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3金门闸 清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61普光寺 宋至清    山西省寿阳县 62金洞寺 宋至清    山西省忻州市 63安禅寺 宋至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1定襄关王庙 宋        山西省定襄县 72妙道寺双塔 宋        山西省临猗县 73禅房寺塔 辽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0)

    本篇要目: ***************************************** 91真圣寺 金至清        山西省太谷县 92清源文庙 金至清        山西省清徐县 93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