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25)
▲《字林西报》报头
在西方人眼里,也许京华陀在面临危险时赶紧撤退似乎很正常,也很有必要,可就是当1877年4月1日,宜昌开埠典礼仪式在汉景帝庙门口举行的时候,嘉宾席上林林总总,座无虚席,可是那些高鼻凹眼的洋人中,能找到美国驻汉口总领事,却看不见京华陀的身影。宜昌开埠这么大的事,却没有大英帝国驻宜昌领事出席,感觉是不是有些尴尬?
为了在宜昌这个刚通商的内陆口岸为美利坚合众国占得一席之地,光绪三年(公元1977年)初刚刚就任美国驻汉口领事的石巴以撒(Gem.Lsaac.F.Shepard公元1816-1899年)乘坐美国莫洛卡西号轮船4月1日抵达宜昌,他是专程赶在宜昌开埠这一天来为美国驻宜昌领事馆举行升旗仪式的。而据3月22日的《字林西报》透露:“我们目前得知,英国领事正在返回汉口的途中”。
一来一往,体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尊严,还是一个外交官在关键时刻对工作岗位的坚守态度,在这点上,京华陀完败,由此可见清朝官员对他的厌恶和抵制是有些道理的。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T.W.K在他的《扬子江游记》里详细地记录了石巴以撒出席宜昌开埠典礼和美国驻宜昌领事馆举行升旗仪式的情况:
“装饰一新的港口彩旗招展,礼炮齐鸣。开埠典礼在临时的美国领事馆前举行,大清国的亲王和当地政府官员与美国领事及随从一起,还有轮船上的船长及大副们都盛装出席。穿着各式服装的宜昌老百姓也前来助兴。美国的星条旗在领事馆前冉冉升起,'莫洛卡西’号鸣放了七响礼炮,清国货轮也响起了排炮。这是离长江出海口1000多英里的大清国内陆地区正式升起外国国旗。清美之间的友谊得到了认可,(大清)亲王为表示友善,特派了一艘炮舰护送美国领事返回汉口”。
有一个被几乎所有宜昌文史专家都忽略的历史细节很有意思,这个细节得从美国领事馆决定在宜昌举行升旗仪式说起。《宜昌开埠》的作者李明义老师对于“临时的”美国领事馆产生了兴趣,就从不计其数的外交照会、公文报告、官方文件、私人日记、往来信件中找出了“临时的”来龙去脉,就不仅给我们答疑解惑,而且还解开了宜昌开埠历史上鲜为人知的趣事一角。
李明义老师写道:“然而,不曾想到的是像美国领事馆这样隆重的升旗仪式,美国国旗却是悬挂在一间临时借来的店铺屋前。石巴以撒将军从汉口来到宜昌的时候,美国在宜昌既没有租地,也没有租房。即便是与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的英国,当时也只是刚刚开始与宜昌地方官商议英国租界一事”。
“当宜昌地方官告诉石巴以撒无地可租时,这位军人出身的领事官直截了当地告诉宜昌地方官,没有租地可以从缓,只是让宜昌官府帮助临时借用一间民房用于美国领事馆在开埠典礼仪式的当天悬挂美国国旗即可,以此表示通商和好之意就行了。有了石巴以撒将军的这一说法,宜昌地方官随即就近在汉景帝庙旁借到了一间当地人的铺屋,以此作为美国驻宜昌领事馆在开埠典礼仪式上悬挂美国国旗。升旗仪式结束后,石巴以撒将军便将这件铺屋退还给了店铺主人。
想起了那句很有名的俗语:政策是死的,方法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