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上:职校生该不该反思自己?

一位职教同仁给我提出建议说:现在的学生之所以缺乏自信,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建议我应该写写这方面的内容,比如,读书无用、社会的不公平、基本道德底线的坍塌等。毫无疑问,这些因素是值得重视的,分析这些因素对职校生的影响也是不无益处的。但是我想,这些社会问题学生自己不会分析吗?分析了这些问题对学生有多大帮助呢?而且不论是什么因素的影响,最后都归结为一个现象: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前行的动力。解决他们的动力问题才是当务之急。但如果进一步追问,他们的动力如何丧失的?问题就又回到了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的弊端。就这样,我要写的文章形成了一个怪圈:想从学生成长的背景方面来做些分析,感到对学生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想直接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又绕不开学生成长的背景,绕来绕去,始终无从下笔。

这位职教同仁进一步启发我说,如果说基础教育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那么现实社会又让他们失去了上进心。这一观点,一语中的,击中要害,我非常赞成。但是赞成之后,新的问题就来了:如何重新树立起学生的自尊心?如何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应该说,我写了大量的文章都是回答这两个问题的,然而有效吗?学生听进去了吗?

问题又回到了起点:如何解决学生的动力缺失问题?我索性离开电脑,让自己陷入深深的思考。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发现,我的文章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思维误区,一个是感情误区。

我所说的思维误区是指,我批判了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但没有同时辩证地肯定它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忽略了问题的这一方面,也就等于把我国的教育制度全盘否定了。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还是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任何教育制度的存在都有其的合理性。同样地,新中国高考制度的建立,是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的。在一个人口众多,底子较薄,经济较落后的国家,人人接受高等教育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只能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让适龄青年同台比试,择优录取。因此,我国高考制度的选拔性质是我们无法否认也不必否认的。当选拔成为高考制度的主要功能时,优秀人才纷纷涌向高考的独木桥不是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吗?我们在批判高考制度功利性的同时,连同选拔优秀人才的功能一并否定,的确是不公平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之所以会存在这样一个思维误区,实际上还是由自己的感情误区所决定的。那就是,我不愿意承认一个客观事实:被中考淘汰的职业学校学生群体,在同龄人中是不那么优秀的群体。我不愿意正视、直面这个客观事实,是源于自己对职校学生深厚的感情。不仅如此,我也不能容忍任何人说职业学校学生是不优秀的,是被淘汰的。为此,我寻找了大量的理论依据来证明,我们的学生不是不优秀,不是学习跟不上,而是不适应功利性的高考制度。与此同时,我还特别强调,高中三年是暗无天日的,是浪费生命的,是摧残青春的,而职校生的三年是天赐良机、是可以自由发展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原则的。当然,直到现在,我也不认为我的观点全都是错误的。客观地说,我对职校生如何把握这几年光阴的分析还是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我的问题在于,在肯定了职业学校的三年是天赐良机的同时,也彻底否定了高中三年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现在反思,这样的观点显然是有些偏颇的。

正是由于有这两个误区的存在,有一个问题我一直不愿意触及:我们的学生是如何被中考制度所淘汰的?除了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以外,我们的学生自己有没有责任?想到这里,我思考了很长时间的文章的主题才浮出水面: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上:职校生该不该反思自己?

中考的失败,被动地来到职业学校,无疑是职业学校学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无论从哪个角度说,站在这样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上,作为职校生本人,应该不应该对自己的过去做一次深刻的反思?

反思与否以及如何反思,是你们个人的问题,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但作为教师,我愿意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我认为,都是一个人打基础的时候。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做准备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同学们为什么跟不上了?除去环境、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外,你们自己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二,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你们为什么缺乏自信心?为什么缺乏进取的方向和动力?不瞒你们说,这两个问题我也千万次地问过我自己。除去我早已分析过的原因外,我现在产生了一个新的认识:由于你们的基础没有打好,就像盖房子的基础没有完工,因此,在一个未完工的基础上盖什么样的房子都是有问题的。我想,这也是同学们缺乏自信心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小学到初中,你们要学习大量的文化基础知识。撇开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不说,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对一个人的思维、思想、世界观、价值观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不想重复诸如“语文是百科之母”、“数学锻炼人的思维”等老生常谈的道理,这些你们都懂。我想,正是由于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使同学们心理、心智、思想、思维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对此,同学们是否应该反问自己呢?

第三,我多次说过,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孩子的天性被磨灭了,个性发展被扼杀了。但同学们要反思的是,你们都是天性被磨灭、个性被扼杀才被中考制度淘汰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到了职业学校不正是天性被发现、个性被解放的大好时机吗?为什么你们的表现却没有证明这一点呢?

第四,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的时候,也是长身体的时候,这都是自然规律所决定的。长知识的自然规律,使青少年充满了旺盛的求知欲;长身体的自然规律,使青少年贪恋体育运动和一切可以玩耍、取乐的活动。这两个规律在一个人生活中安排得当,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安排不当,就会导致两个极端,要么成了书呆子,发展出现偏差,要么成了贪玩的孩子,导致学业的荒废。同学们应该反思的是,在你们初中的生活中,是不是让贪玩懒惰占据了你们太多的时间?

以上几点我只是帮助同学们为自己的反思开了个头,其实,值得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就像随机抽取的考试题一样,每个人的题目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自己知道确切的答案。问题是同学们愿意不愿意做这一张不怎么令人愉快的试卷?

我认为,做不做这一张试卷,决定了同学们在职业学校这几年将如何度过?

做这样一张试卷(进行深刻的反思),你们会经历焦虑、不安乃至痛苦的心理历程。但经历过后,你们的人生将会谱写新的篇章。

不做这样一张试卷,那么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过去的一切,都可以找到种种理由加以粉饰。比如:

我初一、初二时学习成绩很好的,但后来由于家庭的原因,我的成绩掉下来了;

我本来可以考上重点高中的,后来因为班主任总是和我过不去,我一生气就不愿意学习了;

我的语文、数学都学得不错,就是英语不行,不是我不想学,是我们初中的英语老师水平太臭了,把学生都教得不愿意学了;

初中时不是不想学,而是我们那个学校太烂了,没有几个人愿意学习,在那样的环境下,谁还能学得下去?……

总之,如果不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深刻的反思,同学们就可以寻找各种理由来推卸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如果不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深刻的反思,无论老师说出什么道理,你们都会说,我懂,但就是没有任何的改变;如果不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深刻的反思,同学们就会安于目前的现状,过一天算一天,反正怎么都是活一辈子。

不愿意改变自己,认为自己只能这样的心态,是不是我们职校生共有的心态呢?答案是什么,我不知道。反正我不敢想下去了,我也不愿意再想下去了。这也是我迟迟不愿意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这篇文章或许会招来同学们强烈的反对之声。对此,我负责任地声明,不要说反对了,就是责骂我也愿意接受。因为如果我是错的,那也正是我希望的。如果我是对的,我只希望同学们责骂过后能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这篇文章的题目: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上:职校生该不该反思自己?

2018年8月30日

(0)

相关推荐